分享

惊蛰时节,遇见最美的惊蛰诗词

 shineboy1 2022-03-04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3月5日,就是惊蛰了。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水龙吟 寿族父瑞堂是日惊蛰》

元代: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咸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Image

《惊蛰日雷》

元代: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Image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代: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Image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宋代: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Image

《幕客云日为惊蛰节𢥠然有作》

明代:孙承宗

谁负旋乾手,当春起蛰虫。

鱼龙惊寂寞,天地喜昭融。

墐户身方远,昂霄意已雄。

俗聋谁与破,予欲问丰跂。

孙承宗,明末民族英雄。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末的文坛领袖 。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进攻,十一月,进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

Image

《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鹁鸠:亦称鹁鸪,天将雨,其鸣甚急。

浥:湿润。

燕支:一种可作胭脂的花。

时届惊蛰,雷声隐隐,绿杨随风,浓杏拂墙,燕支重色,处处呈现出春日景色。词末点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顿使景中有人,意境全活。全词抒情含蓄,幽雅和婉。

Image

《观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Image

《燕居十六首》

宋代:彭龟年

冬月不启壁,深虑惊蛰虫。

物方全性命,如我爱吾宫。

节气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启蛰”。据说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