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

 影探 2022-03-04

疼痛分十二等级。

一级,蚊子叮。

三级,刀划伤。

以此类推。

顶峰剧痛,十二级,就是分娩痛。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看下去《暮光之城4》《女人的碎片》之类电影的生子桥段。

穿过荧幕的痛感,不单单是惊声尖叫就可以消解的。

骨肉的撕裂,体液的粘腻……随便一幕就足够让人不寒而栗。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暮光之城4》

而这部剧直接把产房和妇产科搬到了镜头前。

奉劝一句,吃饭的朋友放下汤匙筷子,零食和水也不要了。

准备好了吗?

OK,Welcome to NHS——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疼痛难免》

This Is Going To Hurt

2022.2.8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本文字幕来源于冰冰字幕组、NEW字幕组

>>>>英式幽默

《疼痛难免》改编自妇产科医生亚当·凯的同名日记回忆录。

文中一篇篇的日志是亚当的工作日常,也是他发泄工作压力的窗口。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好在因为亚当的毒舌,日志读起来并没那么哀怨。

讲道理,脱口秀界没有他,真是一大损失。

亚当形容夜班生活,“与之相比地狱简直像迪士尼乐园一样可爱”。

形容医院更新软件系统,“就像用创口化妆来治疗皮肤癌,而且用的还是容易过敏的化妆品。”

也怪不得他刻薄。

很多时候,事情已经很糟糕了,偏偏还能发展得更离谱。

比如,去英国皇家妇科科学院的网站查资料。

结果,网络部门把它给封了。

理由:“涉黄”。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哭笑不得的现实,让这部剧讽刺效果十足。

再加上,该剧选对了亚当的最佳饰演者——本·卫肖。

本老师违背英国发际线原则的蓬松头发,让他的少年气显得更加忧郁,配上不噎死人不罢休的连珠炮,简直又丧又好笑。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这不,剧集开头就是一波机关枪式的吐槽扫射。

妇产科是什么地方?

简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进来一个,送走俩。

每日每时都是万分火急,火急火燎。

病房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喊叫声和婴儿降生的啼哭声,声音嘈杂在一起,大喜大悲都变得麻木了。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保不齐哪个产房的孕妇就会突然出生,还来不及亚当换衣服,体液已经喷了一身。

“然而在这工作挣的钱都不够买衣服花的。”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洗涤机时不时故障,天花板会塌下来,警铃和电脑总是不好使……

几度让人怀疑,这不是妇产科病房,这是巴格达(伊拉克首都)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不管是急诊室的病人,还是病房里的病人都不让人省心。

病房里的女人搞种族歧视,于是,亚当蔫坏地错位缝合了肚子上的刺青。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剖腹产手术,一块儿纱布找不到了,亚当想再打开病人的肚子。

病人:“不能体内溶解吗?”

亚当:“当然可以,不过很慢,大概六七千年吧。”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还有,在急诊室,从病患的下体取出奇奇怪怪的东西。

比如,为了求婚的巧克力蛋。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吐槽病人还能阴阳怪气,吐槽起同事就是不留情面了。

亚当把紧急病人交给了实习生舒蒂,看着舒蒂一脸懵,亚当:对不起,我的失误,看你穿着白大褂以为你就是个医生了。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舒蒂忙着复习考试,亚当叫她去干活儿:“走吧,放下你的初中生物书。”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接替舒蒂的实习生自然也难逃亚当毒舌,“我不确定能不能把这一切交给一个穿着手术服的体育老师。”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亚当自然也不会放过吐槽亲妈的机会。

他跟男友介绍他妈,“你不了解她,她会把你变成石头什么的。”

希腊神话蛇发女妖美杜莎,看一眼就会把人变成石头。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男友问亚当妈什么时候来家里吃饭,亚当:“等她下次再来伦敦城偷斑点狗的时候。”

《101斑点狗》里的库伊拉,迪士尼经典反派角色。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无孔不入的吐槽,每三分钟就是一个。

一部顶十部,今年的英式幽默基本被《疼痛难免》包圆了。

>>>>社畜生活

《疼痛难免》总会让人想起《伦敦生活》《去他X的世界》……

再丧也不忘打嘴炮,英式颓废就是这么傲娇。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起初你听着亚当的段子能笑到喷饭,到了后面,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只能嘴角勉强地斜着扯一扯,表示无奈地赞同。

看《疼痛难免》的七集,感觉就像沉浸式地上了七天班。

太窒息,也太真实了。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真正的职场剧是什么样子?

每日打了鸡血似的大喊“梦想”的可能性几近为零,让人总是忍不住内心咆哮“FUCK”才是正常。

医生不会把大褂穿得跟龙袍一样,没事儿凹个造型。

现实中的大褂上只会有各种喷射体液,亦或者消毒水洗了太多遍的漂白痕迹。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头上锃光瓦亮的油光永远不可能是来自摩丝,只可能来自一个礼拜没洗头的头油。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急诊室也没那么窗明几净,大多时候是乱糟糟的。

所有人都在暴躁,而糟糕的事还没有尽头。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手术台上这个肚子还开着,那个大出血的已经搬进来了,值班室就你一个,急诊室还在夺命连环催。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更别提突然蹦出来的实习生,眨巴着天真无邪的大眼,两手一摊,啥也不会地盯着你。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这是医院的日常。

随意置换一下场景,它可能是任何糟糕的职场日常。

所以,千万别相信那些职场恋爱剧。

很多时候,职场是掐灭爱情火苗最好的地方。

一个善解人意的Mr/Mrs Right出现的概率总会远远小于惹是生非同事出现的概率。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工作环境糟糕,资源人力紧张。

明晃晃的残酷现实摆在老板眼前,他愣是能视而不见。

不得不说,老板真的是最神奇的物种。

小脑瓜子总能“天真”地想出给员工10块钱,让员工干出10000块成绩这种事。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亚当想要摆脱以上这些情况,最起码要熬上十年,才有可能升到顾问医生,也就是BOSS级别。

然后十年里,掰着指头熬日子,看着BOSS开着大跑车从自己眼前闪过。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而自己呢,一边费力地拔着自己的二手车的窗户,一边还要听朋友打趣,“看你锁车就像看开放伦敦塔桥一样。”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千万不要把工作带进生活”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

于是,伴侣关系紧张,朋友关系疏远,连家庭关系也变得岌岌可危。

一份糟糕的职业就是这样,全方位无死角地毁掉你的生活。

亚当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毁掉了。

现实中,写《疼痛难免》这本书前,亚当辞职了。

他离开了他最爱的职业,曾以为会奋斗终身的职业。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疼痛继续

《疼痛难免》第一次引起讨论,不是因为亚当的毒舌,也不是现实的犀利。

而是,翻译。

原著中文版编辑“遗憾”不用《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而是字幕组的《疼痛难免》,这样会“对传播没有帮助”。

如此傲慢,自然收获了一大批群嘲。

其实,大家更愤怒的是译作避开了原著中的灵魂之词“Hurt(疼痛)”。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意图把亚当的吐槽粉饰成段子集,才是真正误会了亚当创作该书的初衷。

亚当的故事从头到尾充斥着一股难以排解的疼痛。

一天工作14个小时。

两天只睡了3个小时。

一周工作97个小时。

工作之外,还要准备复习考试。

没有社交,没有休息。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连轴转的工作并没有高额的薪资。

“医院外边停车计时器的时效工资都比我们高。”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为了生存,医生们不得不变得麻木。

而病人并不了解医生的艰难处境,他们只会指着鼻子说:“你的工资是我付的。”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医疗工作者不仅要跟死神讨价还价,还要接受病人的歇斯底里。

这样的环境下,依旧能够留下的医疗工作者为的早已不是金钱了,是“该死的”职业道德。

就像亚当在原著中吐槽的那样,“水暖工不觉得自己有义务对见到的每个坏锅炉负责,但是医生对见到的每个有异常的病人要负责到底”。

他们没办法放弃。

剧中,亚当在地铁站遇到了一个倒地的病人。

他已经加了很久的班了,他要赶紧赴迟到了几个小时的约会,他真的很想装作看不见。

可走了没两步,还是回去了。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亚当等人就像走一条烧得发烫的钢丝。

然后,所有人告诉他们,这样的路只要坚持20年就好了。

于是,有些人选择掉头,比如亚当,有些人选择坠落,比如舒蒂。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从实习生一步步爬上去,舒蒂以为当了医生,距离阶级跃升就更近了一步。

现实情况是,喘息不了的工作日常让她感觉就像“救火,但身边没有趁手的工具。”

没有安慰,没有转机。

唯一生还的机会就是“赶紧换一个职业吧”。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医院的病人对她说“这家医院有你太好了”,出院很久的病人夫妻始终不忘她的恩情……

这些是她想做医生的理由,也恰是绊住她离开的理由。

她没办法辞职,那是她的梦想,也是她家人的梦想。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直到最后一刻,舒蒂还在为所有人考虑。

她清空了自己的箱子和房间,给自己请好了长假,避免同事交班辛苦。

就这样,一个生命消失,淹没在产房每日新生降临的啼哭声中。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疼痛难免》没有渲染这起死亡,反而用最克制的方式让一切戛然而止。

每个人必须继续开始埋头工作,没时间悲伤。

追悼会上,亚当愤怒地质问:“我们还要继续假装整个医疗体系没有出现问题吗?”

结果是无奈的。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所以,最糟糕从不是疼痛,是它的状态“难免”。

所有感动、泪目、欢笑、戏谑,最终都会被喘息不得的崩溃吞噬。

而这无尽的疼痛中,唤不醒体制一点点的清醒。

别捂眼,这才是该看的限制级别

《疼痛难免》不意图粉饰什么,或者给予一个无法承诺的未来。

它存在的意义只是传递疼痛,唤醒疼痛。

让人们在一个寒颤之后,明白:麻痹久了,该清醒一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