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坎坷路,任重而道远

 中医闫大夫 2022-03-04

回眸百年中医(五)—任重道远

百年中医最后一期详细讲述了中医是如何参与到非典治疗中的,在首都的保卫战中,如果没有中医的有志之士上书中央,可能中医参与到非典的进程还会放缓。后来中医全面介入到北京治疗非典的医疗体系中,使非典得到了有效控制,降低了致死率、致残率。但是后来非典的总结(庆功)大会,竟然没有邀请中医参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样的思想导致了这样的问题,以致于让这么多中医寒心。大多数中医人也没有抗争,只是默默接受了这种结果。

有时看到这些问题,小郎中就在问自己,中医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到底是处于一种什么地位,应当怎么认识中医。上一期我们温习了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给了我答案。

毛主席看问题相当深刻,指出问题也是一针见血,毛主席指出:看不起中医是错误的。把中医提得过高了,也是不适当的。祖国医学遗产若干年来,不仅未被发扬,反而受到轻视与排斥。在很多方面对中医采取了不适当的限制和排挤政策,以致长时期在社会上存在的中西医对立和歧视中医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变。如果长期存在下去,不但将使我国保健事业继续受到重大损失,我国这部分文化遗产就有散失的危险。中西医的真正团结未能得到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首先就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思想上要改变。(1954年6月底7月初,毛泽东对中医药工作发表的讲话。

针对以上问题,小郎中想起来了今年罗胖(虽然罗胖是一个不信任中医者,但是他提到这位先生还是很棒的)的跨年演讲中提到的贝聿铭先生。贝聿铭先生在别人询问如何面对外界对他的挑剔时所说:“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中”。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何其难啊,认清自己,然后修正自己不断前行,不正是我们现代中医人应该做的吗?

我辈中医人不要做“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之人,我们应该躬身进入中医复兴的这个大局中,牢记中医的生命力在临床疗效,守正创新,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让中医在我们这一代中更加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