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电站室内定位技术,实现人员的安全管控

 寻息科技 2022-03-04

能源行业政策频出,要求增强底线意识,用科技手段探索新型管理方式。

在2022年初,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中指出:电力企业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督促落实防范化解市场供应风险主体责任,并在职责范围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保障能源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同时,加强监管统筹协调。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进一步健全能源监管工作机制,推进行业管理与监管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开发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非现场监管,探索新型管理方式。

电力系统关键环节——变电站对定位技术存在要求,实现无干扰高精度定位是首要条件。

作为电力系统关键环节之一,变电站是典型的高危工作区域,变电站里多是35千伏至50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而且没有绝缘层,外表是裸露的金属铝,直接带电。如果达不到安全距离,高压电甚至会击穿空气,使人触电身亡!因此,变电站工作对安全距离和操作规范有严格要求。同时,变电站具有很强的电磁干扰和较多的遮挡物,在变电站使用的高精度人员定位技术,首要保障的是在复杂电磁波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再通过人员定位解决因人员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例如:提升带电区域的管控等级及运维检修的执行规范等。

依赖深厚的通信电子领域技术积累,结合UWB的超宽带技术特性,寻息科技的UWB高精度定位技术方案具有三重优势,保障变电站复杂电磁波环境下的定位精度。

1/稳定性强,具有较强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很强的抗衰减能力,保障了在复杂环境中信号依旧稳定。

2/10厘米级定位精度,UWB距离分辨精度是其他系统的千倍以上,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实现对于安全距离的精准把控。

3/三维可视化呈现,一图概览全厂实况: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对工作环境、人员、车辆、作业等要素进行仿真展示。

寻息科技高精度UWB室内定位技术方案依托UWB高精度定位技术、GIS可视化技术、5G等前沿技术,对标国家政策,将保障业务安全作为智能变电站的首要任务抓实抓细,紧扣变电站安全运维的难点/痛点/堵点,构建“安全生产可控/安全建设可控/人员管理可控”新型智能变电站,以信息化管理提升风险感知评估、监测预警和响应处置能力。

1/规范各类督查检查和现场管理活动,提升检查工作质量。

方案通过集成人员定位终端、视频监控、设备运行监测以及环境监测等传感器实时上传的监测数据,可实现人员位置、重大危险源、重点设备装置等重点内容的全数据驱动显示,对生产过程、设备运行状态、人员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管理。

2/智能预警:尽早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

员工佩戴智能定位终端,大屏呈现其实时位置。当逼近安全距离等异常情况发生时,系统立刻告警提醒,相关岗位负责人第一时间了解异常点及其周围人/物状况,快速响应,制定策略,避免事故发生;员工一旦遇险,通过智能终端主动求救,系统显示该人员具体位置及周边情况,为救援争取黄金时间,提升变电站对异常的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能力。

3/融合两票系统:特种作业资质审查,持证方能上岗

建立资质准入、协议签订、作业规范、审核评估等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体系。在线认证人员特种资质:办理作业证时,系统自动审查特种作业人员资质,验证合格后才能持证作业,资质不合格人员无法进行作业。

4/外来访客及承包商入场管理,及时发现乱跑误入等意外情况

承包商/访客入厂登记,人证合一后方能入厂;对外来人员实施轨迹追踪,全面掌握外来人员的行踪轨迹,避免误入生产区等重点区域。承包商入厂作业时,系统通过精准的人员位置,判定其是否在规范区域作业,一旦其误入禁行或危险区,系统即刻告警,提醒相关人员处理。

目前,该方案已经在南方电网某变电站多区域覆盖,为工作人员提供实时精准定位服务,同时,嵌入到南网的信息大平台,打破信息孤岛,与现有业务流程深入融合,实现全方位/全时段安全管理,为南方电网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