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比《水门桥》《狙击手》,电影版《亮剑》的缺点就太明显了

 电和影 2022-03-04

电影版《亮剑》,它来了。

《亮剑:决战鬼哭谷》上线首日,斩获175.8万的票房,位居网络电影单日票房榜第一。剧版《亮剑》原班人马的回归是该片的亮点,但是李幼斌却缺席了,虽然片中有着李云龙的身影,但不再是那个我们熟悉的李幼斌了,而李云龙也不是该片的主角。

作为网络电影,这一部《亮剑》靠着剧版的热度和影响力,受到巨大关注,取得了不错的首日票房。可是作为一部电影来说,还是有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让它难以超越经典,甚至连皮毛都不如。

电影版《亮剑》讲述的故事是为了李云龙成功攻打平安城,友军联合阻击敌军援军支援的故事。

平安城战役是剧版《亮剑》中的重要一场战役,李云龙在这一场战役中也是贡献了“开炮”的经典台词,而到了电影版,虽然依然有着李云龙大喊三声“开炮”的情节,不过显然这一场战役不再是重点,而是友军阻击敌军支援才是关键,也就是片名所提到的“决战鬼哭谷”。

可是在整部影片中,鬼哭谷一战也并不是全部,而是先后历经了雪狼峪阻击战和军留庄惨案的铺垫,才迎来了鬼哭谷的阻击战,并且先是抢夺战然后才是大决战。

在整个叙事上虽然不是纯流水账,平铺直叙,而是文戏武戏兼备,高潮不断,但是文戏上煽情过多,强行加入的“爱情”线稍显多余,口号式台词不够真实,战争戏上战术、临场发挥展现不够,敌人作战刻画不足,全是不停地炮轰枪战,而狙击手对决颇为亮眼,还有最后鬼哭谷的战前周密计划也都是一些亮点。

在细节上该片漏洞较多,最终无法让该片显得不够真实。在这里举例几点说明。

1、楚云飞单独前往鬼哭谷,作为高级将领显得太过草率,在最后提前说好的增防重军也并未出现。

2、从开头的雪狼峪阻击战到最后的鬼哭谷大决战,骑兵连都是直冲式作战过于神化夸张。

3、敌军宏毅少佐作为将领指挥官亲自操控坦克,显得草率,作为精锐部队,整个作战上也并没有展现出多么精锐。

4、从修意大利炮到最后放炮总攻,将总攻围绕着意大利炮进行,显得刻意模仿剧版,又不符合实际。

除了这些,自然还有其它,细节上的问题,最终让战争戏失真,各个人物都成为了英雄式人物,而不是更加细节描绘刻画。

作为战争片,对比春节档的《水门桥》《狙击手》,更是让电影版《亮剑》的缺点暴露无遗。

作为网络电影,投资有限,自然无法展现出更加宏大的战争场面,这可以理解。

当然可以看到两部影片战争戏都较多,但是像《水门桥》一样不仅仅是多,而且有着艺术重构,细节多,让整个故事、人物更加饱满,而不仅仅只是空喊口号,打枪作战。《亮剑:决战鬼哭谷》就显得不足。虽然两部影片都有夸张成分,但是《水门桥》能够让人代入,而影版《亮剑》就显得太过刻意。

战争戏上,《亮剑》最为出彩的还是鬼哭谷决战前的部署上。

而与《狙击手》相比,影版《亮剑》的戏剧张力稍显不足,即使一场小规模的战役,但是《狙击手》整个叙事上却张力十足,松弛有度,引人入胜,这便是叙事方式所呈现的内在张力的问题,也就是是否会讲故事的问题。

其实从整个故事上,影版《亮剑》其实也并不简单,但是显然不太会讲故事,叙事方式有问题,最终就是稍显平淡。

另外,《狙击手》主演上也并没有什么大牌演员,甚至都是一群新人,但是新人表演上却令人眼前一亮,而影版《亮剑》主角们的表现不足,塑造上也较为平淡,反倒是几个配角颇为出彩,诸如眼镜哥满江,狙击手巧妹等。

作为战争片最为关键的是该如何打,整体上影版《亮剑》有着战略战术安排,但是在具体表现上就失衡了,最终就是无序混乱的。

情感上都是说教式、口号式,去催情煽泪,太过正式化的台词,一旦比重过大,最终就是为煽情而煽情。当然有一场戏的情感颇为到位,就是在军留庄眼镜哥满江和小女孩的对话,面对小女孩的询问,满江的一番台词以及表演可以说精准到位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当然随后就又开始说教式了。但是对于前面的对话可以说颇为惊艳。

作为网大,电影版《亮剑》完成了它的任务,是合格的,但是有着经典加持,放到整个电影体系中,缺点就太过明显,与经典对比之下更是无法直视了。

对于该片来说就是贩卖情怀之作,首先翻拍改编经典就是如此,然后又打着“亮剑”原班人马旗号,最终在海报上又将李云龙放在C位,但实际上就是戏份很少的配角,所以说它就是消费情怀的网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