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是「爱」的一种代表 当你的爱愈大,你的钱流动的会愈顺畅。

 小贤心理 2022-03-04

钱——是什么?

也许你会认为关于这个每个人都不同的定义,但是最本质的定义却是绝对的。

“钱”代表着生存:就像金钱豹把猎物拖到树上存起来一样,人们会把赚到的钱存起来。

这样是为了保证生存能力。

因为生存是生命的主要分支(另一分支是“繁殖”),因此我们会本能地去追求它,也就是“钱”。

提起金钱,是谁也绕不过的弯,现在房奴和车奴比比皆是,都是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活着,而无形中我们也迷失了生活的真谛。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在追逐的过程中,无形中失去了最宝贵的自由。

很多人有钱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望,总是各种的买买买,把自己变成“购物狂”,追求一时的欢乐、自由和舒适生活,其实这是在利用金钱填补内在的匮乏,并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感。

回想一下:

你是否曾经为了钱情绪大起大落?

或是担心钱不够用?

是否因为一次突发的财务赤字把你吓坏了?

还是你曾为了得到一笔金钱而欣喜若狂?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和金钱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即便是这样的关系也会经历过多次变化。

在探索你与金钱的关系时,请先建立一份认知,你心底有一份对金钱的爱,而金钱的能量也一直陪伴着你,让你能够快速学习和成长。

很多人会经常说:

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足够的金钱,我不够聪明、不够漂亮、不够成功、不够富有,这背后的思维是潜意识里的匮乏。

生存也好,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投资也好,「钱」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驱动你日复一日工作赚钱的,并不是心存高远、胸有丘壑的品格,也并非追求什么宏伟的目标或为社会提供价值,而仅仅是对账单对生存的恐惧。

这种恐惧推动你寻找更稳定、更高薪的工作,不管这个工作多让你烦躁,钱都是你每天早上爬起来的唯一理由。

这种恐惧的情绪,不知道来源于哪里,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你,也塑造了你的金钱观——拥有一份工作就拥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可以维持体面的生活,不会流落街头。

人们渴望实现快乐和自由,而实现这一切的唯一方法,似乎就在于迅速积累起足够的财富。

“金钱自由”仿佛自然而然就等价于“自由”。

而为了实现这样的“自由”,一些年轻人甚至认为,“工作996,生病ICU”也在所不惜,在一些新兴行业打打猎奇擦边球也无所谓。

总而言之,生活就是围绕着一个“钱”字,足够的钱就等于足够的自由。

然而,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往往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悖论,那就是对于金钱自由的过度追求反而容易导致生活的不自由。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理解金钱的自由与不自由呢?

和财务自由最相关的不是钱,而是注意力。

越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实际上就越自由,这就是「成就感盈余」最好的部分,它将你的注意力从金钱上解放出来。最艰难的就是查看余额时的压力。

而「成就感盈余」带你进入了「工作自由」也是「自由阶段」的顶峰——「注意力自由」。

来自德国的社会学家齐美尔有一句名言:

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梁之上的。

在《货币哲学》里他指出,金钱是一种纯粹的交换方式,在金钱的巨大吸引力之下,人和人之间原本温情的互动、彼此的关心也会逐渐退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酷无情、就事论事、精于计算的实际的生活方式。

人们也因此会变得更加工具化,获得金钱货币,成为人际交往最为直接的一个目标。

钱为你服务,它是一件工具,有了它你就能做成自己喜欢的事。

然而,你与金钱的关系难免会延伸到自我之外。

如果你组建了家庭,难免不会希望孩子过上最好的生活。

当金钱涉及到与你生命有交集的人际网络时,它会极大地影响这些关系的好和坏。

为什么有些人挣钱很容易,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为钱疲于奔命?

明明每个人都想获得财务自由,为什么只有少数人真正实现了财务自由?

是我们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还是运气不好?

怎么能在享受生命的同时,顺便就把钱给赚了?

心理学中有句话叫:“你所遇到的,都是你内在世界的外在呈现”。

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其实就是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与爱人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也包括与金钱的关系。

你们的矛盾因钱而生,我们来看看与金钱的关系。

探索与金钱的关系,也是探索与自己的关系一种途径。

钱常给你带来困扰,看上去你与金钱的关系不是那么轻松愉悦。当我们潜意识层面与金钱关系不好时,往往会吸引不到钱。

你说,有个比较俗的问题想请教,在你看来,钱有些俗。

如果我是钱,我会感觉被你贬低了呢。

鱼儿没有水会死掉,人没有钱会体验到如死一般的焦虑。

在和金钱的关系之中,从意识、思想表达我们的喜欢、情感、感受,它能转化成物质,而金钱就是这个太极点,就是阴阳相互转换的一个过程,所以它并不是物质,或者并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一份生机。

一份阴阳相互转换的生机,整个金钱必然会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因为金钱是流动的,也代表着生机,或者金钱像使者一样代表着转换。

而在转换的过程中,有的人转换得并不好,所以我们把转换不好的结果,称之为贫穷,把转换结果好的,称之为富有。

金钱是用来达成一些事情的,它是等着被用的。

当它被用在良好的、支持生活的事物上时,它的回馈会越来越多。

而通过这个方式,金钱形成了一个服务、达成与获得的完整循环。

很多人习惯性用头脑分析数字的多和少,实际上金钱是意识跟能量的堆积,它是我们整个转换,或者是一个溶解的过程,整个推动的点,来自我们的意识和能量。

意识跟能量是不同的两种物质,意识我们称之为逻辑,称之为学习的习惯,包括我的思想,我的整个意志,我所有的出发点。

钱对我们非常的重要。

在我们的文化里,常常会认为钱充满了铜臭味,认为爱钱的行为是庸俗的,这种观念会把钱看作是负性的存在。

当我们骨子里认为一个事物是负性的,我们就会无意识排斥这种事物。

钱当然不是负性的,我们应该学会接受钱,爱上钱。

情绪平稳地关注自己内在成长,如果可以做到内在的丰盛,那金钱的能量也会将持续稳定地显化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内心的稳固的幸福感只能来源于灵魂深处的滋养,如果我们都能做自己所爱的事,金钱和丰盛就会自由地流向我们每个人身边。

金钱:被剥离了价值属性的价格度量单位情结,是荣格所提出的重要概念。

情结是基于过往创伤、情感打击等类似情感体验所产生的“心理片段”。它存在于个体的无意识当中,无论成长背景如何,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堆积着一些情结。然而,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我们拥有情结的同时,它们也拥有着我们——

那些未完成的事项沉淀于无意识中,使我们最终成为了在命运的大海上失去航向的小舟。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一个人的财富:

在潜意识层面思考和工作。

跟潜意识相对的,是意识和现实世界,在它们之间,隔着人格或者防御。

自我功能有两个作用,一是平衡内心的各种冲突,二是协调自我跟现实的关系,或者在现实层面满足自己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不能赚取自己所需要或期望的数量的金钱,只有一个原因:自我功能的缺损或压抑。

缺钱型人格障碍”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解释。

金钱、爱情、外表、安全感.....

什么才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

为什么越努力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却越不快乐?

欲望本身虽没有好坏之分,但却有主次之分。

很多人跟随着主流价值观努力追求金钱、美貌、社会评价等外在事物,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这就好比我们意图通过得到他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事实上,真正的价值是来自于自我肯定,而来自内在的欲望才是填满你空洞内心的关键。

我们如何看待金钱,关乎我们能量流动的密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结构,在某种意义上还原了被消费主义物化了的现代化社会当中,人类内在那些无法被金钱替代的价值需求。

这在某种意义上给了我们索引,将不同层次的欲望与需求从模糊的金钱指代中区分出来,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在我们的心灵层面上那些无法以物进行衡量的需要。

无论物质上多么富足,作为拥有文明的物种,我们无法只是停留在吃饱穿暖的阶段,我们需要安全感、被尊重、成就或者爱与美。

这些处于价值体系高端的内容本身具有独立而又独特的价值,暂时还没有办法被量化,也就无法仅仅通过追逐金钱获得满足。

这些被掩盖的需求一直被包裹在金钱情结当中,却有可能妨碍我们的赚钱之路——因为钱只是个掩护,那些真正的路标没有被识别,即使已经完成了赚钱的目标,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错过了路口。

想想看,在炒股这件事上,有多少人其实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不屈服于命运才错过了止损节点或者盈利峰值——在那个出口,金钱遮挡了成就需要的路牌。

朝向内在的检视使得我们有机会看清楚对于金钱的渴望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从而得以有机会将对钱的执着稍稍挪开,而看向其他那些同样如黄金般贵重的价值,赋予它们意义,而非仅仅让其黏附在金钱之上。

这种剥离反而使金钱对于我们的意义简单了起来——

它回归最初的价值表征功能,不再暗里指挥我们的人生航向,这是一个悖论性的拆解过程——

即:

要想与金钱改善关系,首先得跳开一步,离它远一点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对金钱的贪婪带来了麻烦,然而那贪婪却很可能并不来自于金钱,甚至与金钱根本毫无关系——

更像是来自于幼年早期乃至一路成长的过程中所累积的匮乏变成了从未填满的黑洞,关于饥饿、关于爱。

这些黑洞吸收了能量,最终形成情结,使得我们内在每遇到这些问题就卡壳而无法流动,而金钱作为价格衡量物,很显然在这里依然忠诚地履行着职责。

金钱关乎我们最直接的能量连接,这意味着这种计量工具可以简单、直白地在我们的认知层面玩一些抽象的替换游戏。

比如:没有安全感了……可能是因为缺钱;

没有人爱……可能是因为我太穷了;

没有成就……那是因为没有进步的本钱。看出来了吗?

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没有钱,因此而寸步难行。

金钱不等于爱,当你把这两者脱钩,赚钱可能会变得更容易。

如果你无法感受到你内在对金钱的态度,也不用担心,问问自己:
现在你觉得钱不够用吗?

你是不是把全部的精力都用来赚钱?
把金钱当作是你缺乏安全感,缺乏支持,缺乏爱的罪魁祸首?
你目前人生中所有的不顺利是否都反映在财务状况上?

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时代,只要你不抱怨,不怨天尤人,属于你的美好,一直都在。

就怕你没有梦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去做什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只享受生活,热爱去玩,这就麻烦了。

金钱就是财富,每个人都必不可少,只要你人没问题,永远不可能无法生存,什么车啊、房啊都太小KS了。

只要你有梦想,有热爱的事情做,前提是合情合理合法的,都能让你腾达,都会让你得财富,得幸福。

写在最后:

金钱的特点:囤积无法带来丰盛,流动才是金钱能量的本质。

让金钱流向有爱的地方,如果你有爱,金钱也会流向你。

金钱不断流入,才会不断流出。

总会有人担心钱的问题,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得到和运用金钱,问题在于自己的固有思维方式才是内心不安全感的原因。

当我们能够照顾好自己以及别人的需要时,宇宙会为我们提供自身内部与外部所需要的一切。

让金钱在社会上流动起来,只要身处这样的“金钱流”中,钱就会源源不断。

钱是「爱」的一种代表

当你的爱愈大,你的钱流动会愈顺畅。

拿到钱是周遭人给你爱的礼物,付出钱是你给周边人爱的感谢。

把钱当作是爱,把钱的流动,当作是人与人之间爱的流动,是情感的流动,是爱的能量的流动。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