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自思考:创造的意义

 秦声何来 2022-03-04

1.昨日谈到《做梦》,做梦是潜意识中被压抑欲望释放的渠道之一。其实,写作也是,表达也是,只是这些方式或多或少都被特定规则所限制。或者说,写作与表达是一种被规范以后的欲望释放渠道。如果你的底蕴不够深厚的话(储备不足),那么就算让你胡乱写胡乱说,但写着写着和说着说着也就不知道该写什么该说什么了。

2.现在到处都在讲套路,技巧和方法,知识只讲记忆而不讲原理,考试只考标准答案,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如此想来,一个人就像极了一台长着双脚的计算机,套路技巧方法是别人编好的软件程序,知识是程序中的常量与变量,考试就是检验软件质量,工作就是别人在使用你的算力…人工的智能,智能的人工,这事越想越趋接近。

3.当然,这是大环境的问题,也是认知局限与思维惯性的问题。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大家都这样,难道就你不一样?过去我的写作也是去学套路、技巧和方法,好像不按套路出牌就不对,后来写着写着就开始觉得套不上,用不了…特别是按照别人的方法写,总觉得是在压抑自己,为写而写!最关键是别人还会用他们的标准来评价你,校正你。这有点像走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都给你规定好了…这时你就成了别人的手脚,别人就成了你的头脑?如此你还是你吗?

4.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我们有共同部分,那是我们价值交换的基础,但我们也有不同部分,而不同部分才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否则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而你独一无二的部分,才是你的天赋。

5.这两天我与晋开一直在交流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而天赋或许就藏在潜意识里。潜意识是孕育着巨大宝藏的仓库,意识则是挖宝藏的矿工。这位矿工只有挖到自己独立无二的宝石,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换。挖掘这个宝石的过程叫做创造。你会因为宝石在市场上交换而享受到物质与精神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再去创造,这是正常人的生活,但我们现在许多人都不正常了。

6.人并非天生就爱吃喝玩乐,毕竟,物质的满足总是有限,精神满足才能无限。但对于一个没有享受过创造带来精神满足的人而言,赚钱,花钱,刷抖音,看剧,打游戏…这些被别人设计过的精神体验,已经成了他释放压力与欲望的途径。既然是别人设计过的,那么别人也通过这些方式来诱惑你,影响你,控制你…你的大量时间精力投入进去,最后换来的却是无尽空虚和下一次继续…

7.这些“精神毒品”的功效是让你释放被禁锢已久的人性,而副作用则是成瘾与外部依赖。正是因为过去的教育没有教人如何去创造,才会封印了通过创造实现自我满足渠道。

8.教育不应该是教人模仿,而应该是教人如何去创造。创造独一无二的自己,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创造并非一蹴而就,创造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试错和不断积累的过程,直到自己创造之物能为世界所用,能为他人所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与世界的交换。交换定律是自然法则,也是商业规则。

9.只是我们太“聪明”,太“功利”,一眼就能看到谜底,从而为了换取价值而去刻意设计,进而把自己变成了标准化的“产品”,最终牺牲了“真正的自己”或者更准确地说,父母知道了谜底,所以才会让孩子走上了“捷径”,但“捷径”的代价却是牺牲了孩子成为他自己的可能性,也压抑了他的人性。

10.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想要成为他自己时,他会发现被压抑太久,他已经不会、不能、不敢再去释放和创造自己。就算可以,但是还得重新经历探索,试错和积累这个过程,成本太高,代价太大。

11.我想教育应该要回归最朴素的初心,让孩子去释放天性,去储存快乐、去探索心中的可能性,去积累挑战试错的经验和教训,最终这些都将存在他的潜意识里,等他成年以后,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都可以自由创造!儿童时要欢乐,成人后才能创造,这是授人以渔的内在逻辑。

12.人生总量是恒定的,多一份源自内心的快乐,也就是多一份源自内在的幸福。我妈说,得吃不如得睡,得睡不如得喜欢。做喜欢的事,又能创造价值,心流自然涌现。幸福既是如此,在创造中释放自我,在创造中疗愈内心,身心保持一致,没有妄念,才能健康生活。我想这是创造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