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为啥呢?

 深更读史 2022-03-04

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他这么做很简单。他又不是皇帝,自己的后代也不可能成为皇帝,学这个有什么用呢?再说了,刘伯温的结局并不好,他知道兔死狗烹的道理,也明白自己再有本事,只不过是皇帝的一颗棋子,说弃就弃了。

要说刘伯温可谓是大名鼎鼎,这位半人半仙儿,和诸葛亮能够相提并论。虽说捧得他有点高了,但客观说他在朱元璋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的确是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刘伯温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他曾是元朝的进士,但仕途多舛,而且已经到了元朝晚期所以他选择了蛰居隐退。

朱元璋久闻大名,于是将他请了出来,委任为谋臣。刘伯温根据当时的局势,提出了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使得朱元璋面对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各个击破。

到了建国后,他对于大明的制度的设立功劳也不小。刘他曾建议实行卫所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大明律》的制定也和他有关。

可惜如此功劳的刘伯温下场并不好,这里面和朱元璋是脱不开关系的。而刘伯温在死前,曾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

第一,刘伯温只是功臣,不是皇帝。

这是很正常的,刘伯温只是一个开国功臣,他也没有篡位或者当皇帝的野心,至少他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他也知道想当皇帝是不可能的,别说明朝建立了,即使在明朝建立前乱世中他也不可能。

所以他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儿子学这个东西,也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刘伯温对大明朝廷是失望的。

刘伯温兢兢业业为了大明,但他得到了什么。要知道他的功劳并不小,但在建国后他获得的相对较少。虽说他没有经历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期,但他知道朱元璋个性多疑,手段残忍。

尤其是朱元璋重用李善长和胡惟庸,让这个本就刚正耿直的人多少有些失望。他之所以得罪了李善长和胡惟庸其实除了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伯温不会转弯的个性导致的。

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后代陷入这种无休止的权力争夺中,这个是没有好处的,一着不慎,就有可能给自己的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