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消失的墓碑

 冬歌文苑 2022-03-05

消失的墓碑

三月底,父亲来电,说是村里集中迁坟,这是好事,也算安了父亲的心。每年的清明节前夕,父亲都会带着镰刀、铁锹,去给曾祖父母还有爷爷的坟,打扮打扮。父亲常说:“老人生前走的时候带着病痛,走后不能再有这段不舒服的境遇了。”

乡下的柏油路,也是前几年才弄好的,说是柏油路,其实也就是水泥和沙石堆砌起来的。乡间小道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但这样的水泥路并不能通向每一户人家,我家便是这样的,反倒是河西运河边的泥水路,是一特色,踩一脚,陷入几分,滑个几步远,而爷爷的坟刚好就在这路的中间,靠近运河。至于坟墓旁边有河流,究竟是不是禁忌,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爷爷生前很喜欢喝水,尤其是那种用小线吊着的茶叶浸泡过的茶水。这样的场景,冬天最为寻常,一边瓜子花生,一边玻璃水杯,往往是站着,目向远方,嘴里哼着耶稣。

曾祖父曾祖母的坟是合葬在一起的,在爷爷坟的西南方向,有个600米,中间隔了几块稻田和几座坟墓。平常时候,一般都是春绿秋黄,夏天暴雨蔓延,冬天白雪覆盖,变化的四季,永远改变不了父亲沿着运河走的身影。电话中,父亲有点失意和坦然,迁坟是早晚的事,该放下还是要放下的,农民的朴实,就像收割稻子一样,低头弯腰,今天这块,明天那块,最多三天必然结束。父亲对于孝道一向是身体力行,怎么说的便是怎么做的,他有他的坚定,这个在爷爷去世的时候坚持木葬就可以看出来。爷爷生前信耶稣,不能火葬,父亲认为按照老人的心意便是最大的孝道。

清明当天下午,母亲带着我和家属,转了几个弯,沿着村里加宽的水泥路,到了新迁的墓地,父亲没有来,作为唯一的儿子和孙子,在他身上承受的太多,不来也好,逝去的人风风光光,当下的人安安心心。几代人的夙愿,想住着大房子,每顿饭吃饱,现在终于实现了。听妈妈说,我出生后2个月的时候,曾祖父走了,我的记忆是没有的。对于老一辈的记忆是对曾祖母的离开,那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曾祖母夜里抽烟把被子烧着了,境况不是很好,一场火灾带走一位老人,也带走了脑海里不多的记忆。至于爷爷的逝去,蒙在鼓里的我,好似一个傻子,任由家人的“欺瞒”,缘由在《写给我的父亲》当中已经讲过。从现在往前推,我对3,5,11,13,17,31这几个数字比较敏感,也比较心痛,没有一个老人是见了最后一面的。

此次扫墓,一路上三个人没有多少话,也怪这天气,细雨落在头上,雾蒙蒙的。越近新坟心情越难平复,走过南向的危桥,大老远处便能瞧见新迁坟墓上方的纸烧的烟。走近了,才发现只有爷爷有照片,还是从身份证上复印的,我这个不孝子才知道曾祖父曾祖母的名字,脑海里只晓得曾祖父的辈分是步字,曾祖母知晓的就更少了。烧完了纸钱,我和母亲先后磕了头,待到火灭的时候,再看一眼两座墓碑,像大房子的墓碑,不再是窝窝头似的,我想这应该就是“消失的”墓碑吧,在我们的心里,窝窝头永不消逝,传承的精神永不消灭。

人走了,天上就多了星星,一颗,两颗……;人走了,地上就多了墓碑,一座,两座……。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唯民,男,原名李伟伟,1990年出生,江苏省阜宁县人,本科学历。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