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印画之美(四)|更清楚,更完整,更赏心悦目

 860277 2022-03-05

前期回顾

前几期讲拓印画之美,彩色的黑,单纯中尽显丰满,主要功夫在拓墨。

点击下方各彩色字块或图片,即可回顾前期

拓印画之美:彩色的黑


)      ()  

图片

 汉 《龙王》 画像石局部 拓片 



这期我们将从画面的清理与修整,来探究拓印画的美。

金石学和书法艺术将拓印视为获取资料的重要手段,因而称作“传拓术”。拓印概述|一方拓片,一段历史我们现在又把拓印画当作一种版画的样式,进行研究和鉴赏,并且找到了艺术载体转换之后所带来的趣味变化。从本质上讲,“传拓”和“拓印画”是相同或是相近的,并无矛盾,只是角度不同,目的有别,各有侧重,因而,表现出不同的选择和做法。

画面的清理与修整


具体方法有四种:剔 修 挖 补

传拓的拓片,其质量并非都是理想的。有的取决于被拓印的物品,也有的要视拓印技术的高低。从艺术的角度看,有些拓印画的拓片,其画面需要清理与修整,才能使之更清楚、更完整、更赏心悦目。

图片

  汉 《月神画像砖》拓片(画像砖已经残破)


对于拓印画的画面清理与修整,绝对不是重新改造它,改变它,使它符合今天的需要,而是面对那些大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进行清理与修整,使其恢复最初的面貌。也不是整旧如新,而是尽可能地使其接近历史的真实。譬如说对于那些破损的、断裂的、剥蚀的、磨腻的、划伤的等,所有非原来的痕迹都会在拓片上显现出来。

实践表明,对拓片进行清理和修整,可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具体的方法有四种,即:剔、修、挖、补。

方法一:剔


剔清后的拓片:更清楚 更赏心悦目

剔即剔出、排除,带有清理和疏导的意味。在拓片上要剔清线画,将明显的非正常的断线接起来,模糊的线画剔清楚,多余的线条清除掉。使画面恢复原貌,消除外加的东西。

由于历史久远,石刻最易受到损伤,有不少拓片需要仔细清理。清除过的拓片画面,看起来不但清爽,也更赏心悦目。

案例一:人物题材的拓片

出土于河南巩义米河半个店的一具北宋时期的石棺,刻有“二十四孝图”。其中的《曾参负薪图》,破损得很厉害。

(曾参孝母,因母亲“啮指心痛”而闻名。曾参年少时家贫,上山打柴,家有客人来,母亲无所措,急盼曾参回家,乃咬其手指,曾参感应,忽觉心痛,便急忙挑柴而归。民间蒙学读本上有诗曰: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巩义半个店出土的《曾参负薪图》,正是他负薪归来与母亲对话。他的母亲袖手端坐在椅子上,好像在说明当时啮指的情况。

图片

 北宋 《曾参负薪图》 石棺画像石 拓片 局部

(曾参(公元前505一前436年),即曾子,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名参,字子舆,孔子学生,以孝著称。曾子是孔子晚年的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著《大学》。

经过剔清的拓片不但清楚了,同时也恢复了艺术原有的魅力。

案例二:动物题材的拓片

为了揭示“”的效果,下面再用一件动物题材的拓片为例。

洛阳隋代石棺上刻的朱雀,原石破损厉害,拓片上斑点很多、尤其是朱雀的头部,很难看得清楚和看得完整。

图片

 隋代 《朱雀四神之一》 石棺画像石 拓片 局部

剔清之后,焕发出了艺术的精神。朱雀造型均衡稳健,像是人在挺胸向前,显示出一种力量。一足提起,一足立于覆莲之上,当时佛教已经盛行,以莲花表示圣洁,衬托出朱雀的完美。

方法二:修


修整后的拓片:更清楚 更完整


修是修理、修正,对被破损的画面进行整治,需要被修整的拓片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一:砖石上文字与图画重叠

1966年,四川郫县犀浦在一座古墓中发现的两块画像石。其中一块是前人的墓志并有画像,作了本墓的后壁,另一块原是记录本乡各家土地、财产的“簿书”,以备纳税的依据;上面刻了密密的文字,但作了本墓的一扇墓门。最有趣的是,既是墓门,又在文字之上用粗线刻了一个守门的文吏。

图片

 汉代 《墓门上刻的文吏》 画像石拓片 局部

过去曾经发现,后代墓葬将前代的画像石当作石料,用石灰涂盖了原来的画面,砌在自己的墓上,但未见过在碑文上刻画的。它为现代的研究者做了难,因为文字与图画没有关系,到底从哪个角度使用这份资料呢?传拓的匠师也无法将其分开,只有靠“修”。要图者修去文字,避免干扰;需要文献者修掉图画,保留文字,更便于参考。

情况二:砖石表面剥蚀严重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 中国画像砖全集》第三册《全国其他地区画像砖》,其中浙江黄岩市灵石寺塔出土的五代宋初的画像砖,原书介绍这块画像砖的名目与规格是:《将军画像砖》,高32厘米、宽15厘米,出土于塔三层。原书编号:162。

在江南,这一时期的画像砖不多,可惜这块砖面剥蚀严重,拓片上密布斑点,画面形象不清。将原书图版放大后进行了修复,惊奇地发现,竟与原书的说明有明显出入。

原书题作《将军画像砖》,图版说明介绍说:

将军像盘腿而坐,两手合掌,头戴军盔,盔顶饰英雄。将军双目炯炯,面容严肃,像在就军事谋略作请示表态。造像人物生动、逼真、极富感染力。

这段话的关键在于“盔顶饰英雄”,就因为看清了头上有个菱形的装饰,由此武断为将军的军盔,其他均可随之附会,也就想当然了。

图片

 五代宋初《将军》画像砖 拓片

左图:原拓片题为《将军画像砖》

右图:修整复原后,可以有更多解读

经过修整的画面,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线条也更清晰。这不一定是将军,也可以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妇女,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都能讲得通。关键还是那个头上的菱形物。据唐祈、彭维金主编《中华民族风俗词典》之“椎髻跣足”条说:“浙江栝苍畲族……妇女以径寸余、长约二寸之竹筒,斜截作菱形,裹以红布,复于头顶之前,下围以发,笄出脑后之右,约三寸,端缀红色丝绦垂于耳际。”由此可见,也可以是种首饰,很明显,军盔变成了首饰,“将军”也就不存在了。

当然,这也是一种解释,今后会不会还有不同的见解呢?很有可能,以说服力强者为上。不论什么说法,原石的拓片是第一手的资料,只有把拓片弄清楚,才能进行合理的判断。

修复的作用也就此显现,使拓印画更清楚,从而便于校正和更好地展现其艺术魅力。
西泠印社杭州书画社 交易担保 放心买 西泠印社 拓印用纸 连史纸/拷贝纸 小程序
对拓片进行清理和修整,使之更具艺术魅力,具体的方法有四种,即:剔、修、挖、补。这期我们先分享剔和修两种,另外两种我们下期见。(*^▽^*)

(备注:现代科技进步,可充分利用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取得资料。复印拓片可缩小、放大和调整黑白的深浅度,这是画面清理与修整的基础。剔、修、挖、补的做法,也不宜在原拓片上操作和实现,而是在复印件上进行,可以用电脑修图,也可以采取老办法,用白粉、墨、毛笔、圆珠笔等工具操作。

更多拓印



文献参考:

[1] 张道一.中国拓印画通览

[2]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声明:

文章仅用作知识传播(侵联删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