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枫亭的“戚继光碑”

 夏天杂志 2022-03-05

枫亭古街边的吴英神道坊(准确名称待定)

寻找枫亭的“戚继光碑”

 第一次听说枫亭有块“戚继光碑”,是源于江苏师范大学贾广惠教授的介绍,但因我对枫亭不熟,只好推荐枫亭文化研究会郑秋鉴先生为向导。后来,听贾教授说郑先生领他去枫亭塔斗山寻找仿制新碑,至于有没有见过旧碑,就不得而知。再次听说此块石碑,则是一年后蓬莱党性教育基地筹建办公室一行三人于2019511日莅仙探访戚继光抗倭遗迹,但因行程紧张,他们只到仙游虎啸潭,就匆忙奔赴下一站。于是,蓬莱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汤进学先生向我寻求帮助,希望代为查访。可惜,我生性谨慎,因不知该碑是否存在,就没敢立刻给汤先生答复,竟自抱愧在怀。这时,端午节临近,仙游五帝庙又要上演“溪祭”戚家军的重头戏,而我恰好受邀参编《枫亭志》,人在枫亭,故关注戚继光,就近寻找“戚继光碑”的条件自然成熟。

 起先,我拿着《枫亭志·大事记》向郑秋鉴先生请教,该志记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在莆、仙沿海登陆,掠枫亭,焚毁塔斗山会心书院。戚继光率部突至,击败倭寇,平定枫亭,重建会心书院。八月,枫亭百姓在北门兜建戚公祠,立石碑颂其德”是否准确?郑先生当即指出,年份不对,月份有差。于是,我趁热打铁地追问道:“那文中所载的祠与石碑还在不?”郑先生答言:“祠已毁圮,石碑仍在。”既然石碑尚存,我便央求说:“能否带我去看一下呢?”谁知,郑先生居然欣然答应了,这真令我大喜过望,毕竟此刻是上班时间,私自出去,总有一些不妥吧!不过,连郑老先生都如此兴致勃勃,我自然更加得意了。于是,我又邀请仙游纪委退休干部、现为我的同事李庆华先生一道前往,以探究竟。

 路上,郑先生介绍,这块“戚继光碑”就在枫亭古街旧电影院那里,与吴英神道碑毗邻。一听到吴英神道碑,我就记起2017年底参加城厢区文联组织的灵川采风团,访过吴英墓,知道他曾随施琅攻台(湾)、澎(湖),连战皆捷,颇有战功,逝后,其墓葬于灵川山门村,神道碑则立于枫亭,有涉台背景,属涉台文物,值得好好保护。不过,吴英神道碑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反倒是枫亭古街令我心动,毕竟我曾见过枫亭人设计的枫亭境内一日游、乡村游的旅游线路规划,其中就有枫亭古街。想来,仙游东门古街行将消逝,这枫亭古街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使我心中不免有些期待了。

枫亭古街边的文物保护碑

 谁知,当我们一行三人拐过枫亭汽车站,步入枫亭古街时,乍看起来,地上的方石板路挺新鲜的,但仰头一看街道两边新潮的商铺,则“古”在何处呢?继续前进,路过一座宫庙,没走多远,就在左手边见到一座石牌坊。这时,郑教授连忙喊停,并叫道:“戚继光碑就立在此处。”原来吴英神道碑与“大总戎戚公永功之碑”同在一处,有石碑为证,只见碑文写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瑛将军(石+方)亭、戚继光平倭纪念碑”,落款为“仙游县人民政府 八〇年元月”。这真令我大惑不解,戚继光是明代人,吴英是清代人,什么两个文物会列一块呢?再则,吴英之“英”,应无王旁;坊亭之“坊”,岂有石旁?然而,这通石碑树立有年,怎么就没人出来指谬呢?真是奇哉怪也。

吴英神道碑

 当然,虽然我对县立石碑的别字颇有微词,但不敢表露出来,毕竟枫亭乃文物之乡,衣冠重镇,境内人才辈出,“八股生”多的是,岂容我指手划脚。于是,我默默地举起手机,准确拍照。这时,李先生挺身而出,一边动手搬移碑脚的杂物,一边劝我说:“要拍,就要好好拍。”真是枫亭热心人,退而不休,如此支持我拍照,怎不让我感动呢?后来,我们三人迈进坊内,只见正中立着一块大石碑,朱红大字,特别醒目。当然,其旁石柱写着朱红大字“此处不准小便”,更是刺眼,这令我心中不免又是一震,陡加感叹。再看石碑,其额书“皇清”,碑文为“荣禄大夫威略将军提督福建水陆军务世袭三等阿达哈哈番加二级又加五等赠太子少保愧能吴公登配累封一品夫人蔡夫人神道”,碑前高悬两块碑字,左为“霞街吴瑛将军碑亭”,右为“霞街戚继光碑刻”,想来这就是吴英神道碑了。不过,我今日此行,志不在此,故连忙查看“大总戎戚公永功之碑”到底安在何处?

陈淑英(名为音译)老人

 原来大总戎戚公永功之碑”就在吴英神道碑左前方,高大雄壮,但碑文没涂朱,密密麻麻,压根就看不清内容,甚是遗憾;其碑脚内容有些脱落,着实令人有些感伤。由于才看过吴英神道碑的朱红大字,再看如此冷清的戚公碑,真让人感慨系之。这时,一位老婆婆走了过来,不待人问,就自行介绍说:“你们是来看碑的吧!最近还好,原来经常有人在此大小便,臭不可闻。前段时间,有几个学生来这里给石碑涂红,还请我一起合影呢!”我见她能说出一些海底眼,遂简单地寻问一些问题。原来戚公碑本在附近某人家中,后来那户人家要出租房子,只好花一千多元把石碑移到吴英神道亭内。这里曾经发生过火烧,差点就把吴英亭烧垮了。因为她是老人,交流不易,所以我也没有深入寻问。比如说文物保护碑是1980年立的,而她说戚公碑是人家花一千多元移入的,似乎有些出入。再说,她自言名叫陈淑英(音译而已),属蛇,已经90岁(其实是91岁),父姓吴,家于此。既然其父姓吴,她为什么姓陈呢?甚怪。

 事实上,据陈淑英老人所说,吴英神道亭曾有大小便之患,还曾遭受回禄之灾,其内戚公碑是后来移入之举,这些应无问题,值得深入挖掘。不过,我不敢刨根究底,毕竟真挖出内容,必定会讨人嫌的。因此,我立刻转移话题,说道:“要是能将碑文拓出来就好了。”这时,李先生又自告奋勇地说:“这个我来落实。”可是,郑先生闻言,当即感叹说:“唉!我见这个碑亭已经好几年了,一直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使不上劲。这次就看你是不是真的能给碑亭带来好运了。”原来对戚公碑的境遇抱不平者,并不只有我一人而已。但问题是,在枫亭古街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同情或敬仰戚公碑者,终究还是没有使上力,甚是可惜。这次李庆华先生能主动请缨,以我对他的了解,相信戚公碑会交上好运的。

大总戎戚公永功之碑

 后来,我回到办公室,翻阅《枫亭志·碑刻》,只见其中赫然记着:“戚继光碑,在霞街北门。此碑刻记戚继光抗倭功绩。碑高3.5米,宽1.1米。碑前额篆文'大总裁戚继光之碑。碑文有300多字,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再翻阅《仙游县志·重要碑刻》(1992年版)也赫然载称:戚继光碑,在枫亭镇霞街。此碑刻记载戚继光抗倭功绩。碑高3.5米,宽1.1米。碑前额篆文'大总裁戚继光之碑。碑文有三百多字,年久触损,斑驳模糊。”难怪网络上会广泛流传枫亭有块“大总裁戚继光之碑”,大抵皆所本吧!可是,如果大家有心去枫亭古街走一走,看一看,你会发现,这块碑实际是“大总戎戚公永功之碑”(字迹由仙游书法家陈秀发辨认),由此可见,编书之难,传播当慎了。经此一事,使我对参编《枫亭志》更是心怀兢慎,不敢稍有疏懒之念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