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庆敏作品】宋太中大夫利路漕运使苏钦

 夏天杂志 2022-03-05

苏钦图像(图片由苏庆敏提供)  

宋太中大夫利路漕运使苏钦      

作者:苏庆敏

      南宋名臣太中大夫利州路漕运使苏钦,字伯臣(伯承),他天性廉俭,廉惠莅官,是宋高宗朝著名的廉吏名宦。先世居于德化龙浔后迁居于兴化军仙游县善化里大圳苏厝。生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壬午十二月初六日。是唐末随王潮入闽的都统领军使苏益的九世孙。与莆田宋代礼部侍郎苏烨同祖。宋代礼部尚书苏奉礼七世孙。祖父苏伟卿,字君节,号谚礼,太学生。父亲苏忠侯,讳丕显,字文谟,朝请大夫,他为人有志,慨然于流俗,教子以义方,传家以诗礼。二弟苏镐,字伯京。三弟苏铨,字伯职。四弟苏镇,字伯珍。他直率坦言,褒贤贬奸,作为一个忠君爱国的政治家,对百姓有深厚的感情,遇事不退却不明哲保身,以莫大的勇气来为民请愿,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值的我们弘扬。

少年聪明,县宰见异

苏钦从小非常聪颖好学,又胸怀大志别有才思,名传乡里为时人所称异。七岁时蒙从于德化魏先生,次年师从永泰游先生,十岁时又师从德化苏子固先生。到十二岁时学作诗,十四岁改学国礼,师从游学长,许尚志厦门同安人。十八岁时则师从州学蔡先生。十九岁入太学。宋宣和六年(1124年)登甲辰科沈晦榜进士,当时御试策题时问数学。沈晦首先问道:“星翁历史以数言数书生学士以理言数”苏钦则回答:“以数论数,不若以理论数,即非套语”遂中甲科。             

苏钦年少时有位新任县令到他家开办的茶馆品茶。见他聪智便以“小书生”三字让他答对,当时苏钦即以“新令尹”应对。当时又有茶客试以“屋角兽能含日月”命对,他对以“竿头鱼久俟风雷”。知县戏问道能否能吟诗。苏钦便道请出诗题,知县便以卖茶为题命吟,他略加思索,即吟出“楼上卖茶苏谚礼,当垆沽酒马相如。富贵虽有前后分,彼丈夫兮我丈夫”。当时有人戏说道:“衰鸡公闻之。”苏钦便呤诗回应:“莫道衰鸡衰不衰,羽毛簇簇锦成堆。五更一唱天报晓,顿使千门万户开。”知县听后称奇,对苏钦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识与抱负而大加赞赏。

宽刑仁政,社会安定

苏钦登第后初任江西袁州万载县丞,靖康元年(1126年)授吉州考试,任满调广东惠州录参诸事。当时正处社会动荡,盗贼横行。惠州郡守主张严刑峻法,但苏钦认为人命关天,尽量少用重刑,法令严而盗贼多,刑罚若过于严苛,可能会连累无辜百姓,也不利于事情的根本解决,便提出不同见解和主张。由于知州不能理解苏钦的主张,便以宽纵盗贼的罪名参他,由于苏钦坚持已见,终获朝廷支持。正是苏钦宽刑仁政的治世理念,才使民众免受牵连,使社会秩序迅速安定。

绍兴四年(1134年)苏钦母亲陈氏去世,绍兴七年(1137年)又有父亲丕显去世,苏钦回乡守丧六年后再次入仕,任福建闽清知县,帅将张浚嘉其廉曰:“退且有治,剧才易治。”绍兴十四年(1144年)知江西隆兴府新建知县,时乡寇未宁,将有僦屋城隅之谋,寓福州九仙山嘉福寺院,院有钟为狱卒所秽不鸣,寺僧日扣祈祷不应,一夕神以梦告白:“寺钟不鸣,明日有异人至,扣之必鸣”翌日僧伺门外,须臾公至,僧告以梦。苏钦说有是哉,遂盥沐焚香说佛登发扣钟。果然大振,乃作钟记。不敢自以为功,遂以为僧之诚记,今尚存法堂东壁,诚异事也。后赴任平寇论功,苏钦居第一,当时有隆兴府许多县的百姓因逃避赋税,知府严厉要求苏钦应全数征收,苏钦进行深入调查和认真研究之后,发现赋税过重是百姓逃税的根本原因,故据理力争,以民力告竭为由上奏朝廷,遂使民众减轻了赋税负担。后来苏钦调任广州机幕任佐史,又调任江西安抚司属官,因献策平定赣兵哗变有功被擢升为四川巴州知州。

脚乘封还,以代输赋                

苏钦赴任巴州前,宋高宗曾召见面谕:“巴州去朝甚远,卿务必镇静存抚百姓。”苏钦表示:“臣当宣布朝廷宽大之恩,期于不扰。”苏钦赴任时将脚承钱相当于现代的差旅费全数奉还,用来代缴当地百姓的赋税。乡人立碑纪念此事。巴州任满调任阆州知州时,苏钦再次不接受脚承钱和酬送的礼金,并且据实向朝廷陈述州县治理的利政和弊政。此前先后还曾知新州与徐州。苏钦任内政治颇嘉,廉洁爱民,政绩卓著,深得皇帝赏识。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二月二十八日,任阆州知州。当时苏钦言道:“昨令州县给散民间合纳夏,秋二税凭由,寔为利便。然凭由之给,不徒具税租合纳名色而已,须具一岁间本户二税增减之数。如夏秋税凭由各具去年至今年税钱、米斛、物帛增减之数,或收买典到某乡某人某地名田土,税钱若干,或典卖出本户某地名田土。税钱或秋税物斛若干入某人户下,见今户下寔计税钱或物斛若干,合纳支移折变物帛斛斗役线下项开具。县令佐点检无差错,签押用县印,给付民户收执。所给凭由,并于起催前一月给散。如有欺弊不寔,大科钱物,许人户经县或经州论诉施行”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初一,宋高宗以苏钦“性资廉介,学问优长,既擢巍科,历官郡县”。下诏《给阆州刺史苏钦诏书》勅命书:“勅大中大夫,阆州刺史苏钦,曰利路名区宜崇厥选转运清职,赏难其人。以尔性资廉介,学问优长既擢巍科。历官郡县知而有守。广布宽大之恩,实而有华,夙著清白之誉。宜优尔秩用,崇尔尚益懋,嘉猷以副褒,擢可特授大中大夫利州路转运使判,差遣如故。绍兴二十九年十月初一勅给。”特授苏钦利州路转运判官,赠封大中大夫,光禄大夫,佩紫金银袋。苏钦到兴元屯巡视部属,当时兴元屯的将领吴璘因对苏钦十分敬重,留宿官第要赠送丰厚的财物给他,但被他婉言谢绝,一无所受,吴璘对苏钦愈敬之。

绍兴三十年(1160年)朝廷遴选监司,苏钦以德高望重,特奏名试入院,命监四州。受命后没过多久苏钦因病卒于成都,终年五十九岁。二子扶柩归葬于福建仙游仁德里宝幢山。

五世簪缨,甲第蝉联  

苏钦生前著有《两汉提要》十卷,及有《苏钦文集》六卷。他的重要言行,奏疏,御诏等被收入庆元年间编修《高宗实录》,并遗有诗十首。

瑞泉庵

当年正觉此韬藏,岩穴于今尚有光。

特特扪萝访遗迹,龙神何事报支郎。

听雨轩

曾买江天著钓船,夜深波浪拍船舷。

只今耳畔闻风雨,恰似当年篷底眠。

听雨轩

身外无穷百不闻,算沙活计亦慵论。

斋余闲倚蒲龛暝,只有溪声落耳根。

山口晓望

喜鹊寒鸦噪晚田,山前茅舍起炊烟。

小桥败叶风频扫,斜月平芜犊自眠。

春日三会闲行

风摇陇麦东西浪,春入郊原远近花。

闲趁溪流到村曲,断垣乔木两三家。

春日三会闲行

溪上横岗一道斜,成行鸳鹭落平沙。

竹篱茅舍林中见,髣髴孤山处士家。

九座山中即事二首

红药青绫心已灰,且从开士宿招提。

半窗白月炉烟断,枫叶萧萧乌夜啼。

九座山中即事二首

携僧缓步听溪声,课仆疏筠出翠屏。

泉石膏盲吾自许,余生应不愧山灵。

游灵岩

高峰峭壁近江城,晓日浮舟荡漾明。

并峙幽岩云外邃,朋来嘉客坐间盈。

泠泠迸石甘泉冽,馥馥袭人和气生。

此景此游俱胜绝,诗壁仍仰万人英。

穹石堂

新堂良佳哉!前山罗万戟。

中有倚天石,玉立破深碧。

异时老夕郎,直道众谗咋。

不种南山豆,聊卜辋川宅。

举头得佛观,喜甚几折屐。

名加一字褒,价重连城壁。

忽骑箕尾去,胜概堕岑寂。

乃孙丘壑姿,结屋踵前迹。

时呼名胜流,谈觞阅晨夕。

向来富贵人,搜索遍山泽

舳舻蔽江淮,斧凿巧镌刻

屡闻挥橐金,所得仅鸡肋。

谁能燕坐间,领略在几席?

要知此段奇,自要天所惜。

吾生事幽讨,佳处皆足历。

是中一延睇,颇觉慰平昔。

会须买东邻,来作堂中客。

公乎肯见容,此言当不食。

苏钦廉俭出于天性,政事基于文学,将俸资寄给诸弟,市田为伏腊助,并扁其堂曰富义堂自为记以示子孙,俾引而勿替云。有东壁黄芳子赞曰:“科级巍峨,风望凝远。出牧绥怀,将漕裁剸。钩联勿问,钟哑复鸣。至诚之感,贯于神明。”宋史有记载苏钦不但勤理政务,而且精心对子孙后辈进行教育培养,注重家风传承,后世人才辈出。

苏钦的长子苏洸,字太澄,官拜朝奉大夫。任过雷州,封州,新州,辰州太守。苏洸胸次坦夷,表里洞彻,为政务兴利除害,不以发擿为聪明,故所至民安,所去民思,史称廉吏。次子苏漂,字太润,授将仕郎。三子苏泌,字太汶,国子生。孙苏标,字元拔。香山知县。苏权,字元中,登宋淳熙甲辰进土,余干知县。曾孙苏国熹,字世菴,号师晦,授长乐知县。苏国台,字世辅,官儒学,從瓜山潘柄受学。苏国烈,字世用,广东阳春知县。苏国兰,字世蕙,宋宝庆丙戌进士罗源知县。苏国吉,字世庆,华亭县教谕。玄孙苏三英,字德灿,讳宾石,铨选儒学,早登洪天锡,徐明叔之门。克世其家学云,五世簪缨世族。明宪宗成化甲午年(1474年),郑纪倡乡人立仙游县乡贤祠在儒学门之东将苏钦与苏洸入祀乡贤祠。

苏钦一生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光明磊落,为官清正体恤民情他勤政爱民为减轻百姓负担而深得民心。他生前与身后也流传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民间尊称他为苏大夫。明代著名方志学家,翰林院编修黄仲昭对他的人格给于高度评价称他:“苏钦莅官以廉惠称,居家以孝友称,其内外行之兼备者欤?”故而苏钦这种廉政奉公,忠诚爱国,惠民敬业的高风亮节精神和他的历史功绩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传承与敬仰和发扬光大。

苏钦墓(摄影:苏庆敏)

苏钦后裔在苏钦墓前合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