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象与道德,诗歌本体

 宛西衙内 2022-03-05

1

不过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多多诗歌早期被埋没到今天被广为接受的过程,正好揭示出当代汉语诗歌的某种变迁,大体而言当代汉语诗歌的功能正从强调大而无当的社会责任转向诗自身。不能说早期朦胧诗一无是处,但是当时许多诗作流于空洞的口号却是不争的事实,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迁让人们还来不及或者不懂得赞赏复杂的“美”。多多的诗作有那个时代的印迹,但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将某种道德诉求内化,让它们屈从于诗的本体屈从于美本身。多多的诗显然有一个对抗的主题,但是他对抗的往往是某种抽象的宿命般的力量,因而他为自己的诗赢得了更高的境界和张力,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轻易丧失或者变得面目全非乃至让人不忍卒读,就像很多与他同时代诗人的作品一样。 
——凌越 多多:与词的搏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