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曾是《人世间》里那个“没出息”的小孩。

 xxjjsdt 2022-03-05


人世间

一部《人世间》,道尽人间事。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央视开年大戏迎来结局。

自60年代起,时代的浪潮惊涛拍岸。周家三代人的生活,却像是刚刚端上桌的家常菜,腾腾的香气溢出屏幕,照见你我各自的生活。

而周父和秉昆这对“中国式父子”,更是活现了太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画像。我们大多数人,都曾是父母眼里那个“没出息”的“笨小孩”。

图片

01

没有什么教育方式可以一劳永逸,但有些话能让亲子关系彻底崩塌。


—都是一爹一妈生的,都一爹一妈养的,就我没出息。我多难受你知道吗?

—这不是事实吗?

—事实就该说吗!

—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生了你这么个混蛋玩意。早知道你这样,当初我就把你掐死。

不知道有多少屏幕前的人,因为这几句话红了眼眶;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被父母用同样的话狠狠伤过。

图片

“哪里疼戳哪里,怎么难听怎么说”是一代父母的良苦用心:若我的话能刺激到你,那你就能更努力一点。

不过,可能连父母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指责,越说越顺嘴,越说越理直气壮:不好还不让说吗,你要是有出息谁还叨叨你?

当父母眼中只有失望的时候,便很难看到其他的闪光点;当父母眼中只有结果的时候,便很难看到孩子的付出。

我们究竟是怎样得出这样一个荒诞的结论,认定了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就要先让他感觉更糟。

图片

在“伤痕实验”中,心理学家请特效化妆师在志愿者的左脸颊上绘制逼真的疤痕,用镜子让他们确认自己的样子。

随后告诉每一位志愿者,为了让疤痕更持久,他们将对妆容进行二次处理;可实际上,却将疤痕擦得干干净净。

志愿者们被分别带到医院候诊,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熙熙攘攘、互相打量。

他们的感受出奇的一致:因为脸上的疤痕而遭受了更多的鄙夷和嘲笑,同时也不惜用最恶毒的语言去反击这些粗鲁。

即使脸上什么也没有,但人们关于自身错误的、片面的认识,深刻影响和改变他们对外界的认知。“疤痕”不在他们脸上,而在他们心理。

图片

在孩子心中,父母神圣而威严。在你“爱之深、责之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言语也像利刃,在孩子的心理刻下这样的疤痕?

父母对自己厌恶、嫌弃,自己一无是处、配不上别人的爱,和父母之间的对抗,又何尝不是一种自保?

好好说话,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02

周秉昆就是带着“疤痕”长大的孩子,而生命的本质需求,是被看见。

于是,有的人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让父母满意。

图片


工人阶级出身的八级工周父,身上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凝聚了传统中国家长的通病——好面子、脾气大、很少“好好”说话。

周家三兄妹放到现在,是标准的“三胎”家庭。大儿子秉义突破阶级,二女儿周蓉是文化巅峰,小儿子秉昆将生活琐碎照拂的妥妥帖帖。谁家养出这样三个孩子,风光都能横扫80%的老百姓。

但周父却依然觉得——板有长短、树有高低。

动不动就考倒数第一的小儿子,让他感到丢脸。考不上大学这一件事,就可以抹杀秉昆对这个家的所有付出。

大哥和二姐考上北大,周父在春节领着全家去拜年,邻里的不断夸赞让他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一身扛起病重母亲,让哥哥姐姐全心全意闯前途的周秉昆只能缩在队尾,中途黯然离场。

图片

几乎整个光字片的街坊邻里都得到过秉昆的帮助,但任何人打量起老周家,都会忽略掉这个没文凭、没地位的“老疙瘩”。

一般性评价标准下的“人之常情”,就是对孩子的伤害。

周秉昆善良、憨厚,却也敏感、自卑。父亲的话让他背上了一生的“包袱”——拼了命的证明自己,也能撑起周家门楣。

别人说自己“不灵光”,那便辞掉“铁饭碗”;别人说自己没出息,那就开饭馆、办书店,让全家人搬进敞亮的新房。这还不够,只有混个编制,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才能得到父亲的认可。

图片


当家庭出现困境,父母年事已高,白发苍苍的老父亲深夜不眠说出那句迟来的肯定:“你是我最满意的孩子。”

他哭成了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终获肯定;代价是他这一生都没有“自我”。

剧中有一个细节,人过中年的周秉昆和父亲爆发激烈的争吵,父亲打了他。这时聪聪冲进来推开爷爷大喊:不许打我爸爸!

这一声喊,唤醒两代人。

父亲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儿子也是个更小的孩子的爸爸,是另一个主体;秉昆也突然发现,自己已然是一位堂堂正正的父亲,而不是谁的附庸。

图片

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有无数为人师表的先生们在按照他们自己的模样塑造别人,真是可惜。”

孩子是在父母家里暂住的客人,我们在同一屋檐下书写生活,可没有谁必须背负谁的人生。总有一天,父母要学着放手。

03

每一个“笨小孩”都能找到自己的“奇迹”。

升学的号角从未停歇,学霸牛娃成把抓,“鸡娃”成为“爱”的至高表达。

教育孩子从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图片

孩子就像一朵慢慢开放的花,我们不能用单一的评判标准去衡量一个孩子的好与坏。

他可能学不好奥数,但他厨艺很好;他可能说不溜英语,但能在进楼栋的时候为后来者撑着门;他可能写不出华丽的作文,但能真真切切的体会父母的辛苦;他可能就是个学渣,但他活泼开朗、讲义气、乐于助人......

父母的焦虑加剧孩子的紧张,试着放下,去体会那种只用眼光欣赏,而不动手改造;只提供支持,而不强加压迫的爱。

图片

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周秉昆”;而“周秉昆”的伟大,源自于平凡。他能为朋友家庭扛下事,也能在曲折中努力生活。

《人世间》的作者梁晓声说:“无论资质如何,只要努力勤劳善良,世间的每个人都能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

健康快乐地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平安到老。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小孩,也没有完美的父母,但却能编织美好的人生秘诀就是:

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

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

有多少苦乐,就有多少种活法;

有多少变化,太阳都会升起落下。

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

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