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大家常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八千年历史看甘肃?

 苏格柏图 2022-03-05

甘肃地处祖国西部,全省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塑造了甘肃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源头、敦煌、丝路、交融”是其最显著特征。盘点甘肃文化资源大致有:丝绸之路文化、始(根)祖文化、黄河文化、石窟文化、边塞文化、三国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文化:甘肃只有一条路——就是丝绸之路。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中西交流的新纪元。甘肃是古时中原地区通往西域最便捷的通道,在中西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类文化资源就像明珠一样镶嵌在丝绸之路上。

始(根)祖文化: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女娲文化、轩辕故里、周祖文化、秦人文化、李氏文化……

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文化看山西、八千年文化看甘肃。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遗存距今约7800年,创造许多华夏文化之最,堪称“华夏第一村”。

伏羲女娲是东方创世说的主角,与神农氏并称三皇。“羲皇故里”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伏羲在卦台山仰观天象、俯察地形、一画开天,创立先天八卦解释万物的变化更替。拓土造人和炼石补天的女娲,相传其出生在秦安,秦安被称为“娲皇故里”。伏羲女娲人身蛇尾是中华龙文化的源头,因此天水称作“龙城”。

黄帝是五帝之首,号轩辕氏,清水是为“轩辕故里”。

周人崛起于庆阳,创造了甘肃农耕文化,并留下以周祖陵为主体的众多遗迹,成为人们追念周祖文化的圣地。

秦人文化也是甘肃的文化资源之一。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给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祖先活动在今天的陇南、天水一带,留下许多青铜器、先祖王陵、天水放马滩的秦简和木板地图。公元前688年,设立中国最早的邽县、冀县(于是甘谷县有华夏第一县之称。)。

李氏代有才人出,名留史册者无数,李氏宗族“陇西堂”最为出名,人道是“天下李氏出陇西”。李唐王朝自诩为陇西李氏之后,今天海内外李氏仍然以陇西李氏为荣,这就是独特的陇西李氏文化。陇西堂是天下李氏认祖归宗的祭祀场所。

黄河文化:甘肃只有一条河——那就是黄河。黄河从青海两次进入甘肃,对甘肃地形地貌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了甘肃人的生产生活。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羊皮筏子是黄河上的交通工具、水车是黄河上的灌溉的工具,黄河滩上千奇百怪的 黄河奇石,黄河上不同规模的水库、更有见证近代兰州风风雨雨的黄河铁桥,如今这些都称为兰州的名片,作为文化符号而存在。

石窟文化:佛造丹霞,丹霞造佛。丹霞地貌在甘肃的广泛分布使石窟的开凿有了地质基础,于是有“甘肃无处不丹霞,甘肃无处不石窟”之说。甘肃丝绸之路就是一条石窟走廊,河西走廊有代表性的瓜州榆林窟、驰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河东有黄河三峡炳灵寺石窟、“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庆阳的北石窟、泾川的南石窟等等。各类石窟集建筑艺术、绘画艺术与一体,是丝绸之路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边塞文化:甘肃地处祖国西部,在古代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争夺的场所,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化并存的地区,各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和平时期的驼铃声声和战争时期的鼓角争鸣,塑造了其特色的边塞文化。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秦朝、汉朝、明朝在不同程度上对长城进行了修缮。秦长城最西端在陇西,明长城西段是有名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还有阳关、玉门关、锁阳城等见证历史的城关隘口。要与善骑惯射的少数民族对抗,骑兵必不可少,因此甘肃的马政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甘肃优良的牧场为国家输送品质优良的战马,最典型的属山丹军马场。体现边塞文化之魂的是边塞诗人的千古绝唱,如长河落日圆,大漠烟直孤;醉卧沙场君莫笑,自古征战几人还等等。

三国文化:三国时代是个英雄辈出、尽显风流的时代。甘肃是魏角逐激烈的地区之一,陇南、天水一带留下许多古战场。陇上要地街亭、诸葛亮二次兵临之地祁山堡、射杀魏国大将之地木门道、诸葛军垒、阴平古道、姜维墓祠等等。

民族宗教文化:甘肃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区,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特有少数民族。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和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编织成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信仰各异,典型莫如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拉卜楞寺是安多区的佛教中心、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穆斯林礼拜的地方。还有道教名山崆峒山、兴隆山、玉泉观等等。

红色文化:中国革命在甘肃大地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甘肃留下一系列足迹: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终结地会宁。西路军为了打通“国际交通线”,血战河西。这些红色遗迹都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工业文化遗产:工业文化遗产是体现技术创造力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的技术、设备、仓库、厂房等。甘肃的工业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在甘肃设立兰州机器局和兰州织呢局,清末“新政”也有所贡献,民国时期继续发展。“一五”计划在甘肃建有16个国家级项目,甘肃三线建设奠定了甘肃的工业基础。酒泉中国航天研制基地被列入全国工业文化遗产,平凉市崆峒区“大跃进”炼钢炉被列入全国文物文化遗产,兰州市有一百七十多项列入兰州市工业文化遗产的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