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文学连载 | 《乡下来了城里人》/第一章 / 4.牵手伊人回故里

 王伯明的图书馆 2022-03-05
READING
导 语


新形势下江南农村生活怎么样?乡下人、城里人如何相处相融?回国同学、大学生村官苦恋遇到什么难题?美丽乡村怎么建?养老方式哪种好?农村集体资产怎样管?应读者朋友这些思考和要求,《今江南》将连载长篇纪实文学《乡下来了城里人》,又名《湖光山色间》,您读后会有许多启示。

乡下来了城里人

王伯明  著

第一章  /4.牵手伊人回故里

4.牵手伊人回故里

一九七三年,蒋颐达参军入伍,成了解放军空军地勤的光荣一员。

蒋颐达好学上进,第二年即被组织推荐上了空军医训班,后又专修了医科,毕业后分配到了地处戈壁荒漠的某飞行医务部门,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砺,蒋颐达被提升为飞行医务部门主任。

因部队精简整编,蒋主任转业到江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其医疗技术精湛,不久被任命为副院长。到了退休年龄,蒋颐达与丁惠芬商量,后半辈子就回老家渡浦镇锦鲤村。

蒋颐达谦逊儒雅,为人厚道。无论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对他很尊敬,见了面,大家还尊称蒋颐达为蒋院长。

丁惠芬,蒋颐达的妻子。丁惠芬出生在东北军营,从小一直跟随父母调动。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她以优异成绩完成了护理专业培训,分配到了飞行医务部门工作。

同在东北的一个营区,蒋颐达的热情厚道,待人真挚,他的一举一动引起了丁惠芬的关注,也逐渐赢得了丁惠芬的芳心。经人介绍,两人相思、相知、相爱。两年后已都是大龄青年的蒋颐达与丁惠芬结了婚。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两人相互照顾,情感与日俱增。

军队精简整编,丁惠芬随蒋颐达转业到地方,分配到了江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当护士长。时光飞逝,一晃又是十来年过去了。

退休后蒋颐达与丁惠芬商定,离开喧嚣的市区,找个安静的地方去生活。

副主任崔林从镇里刚开完会,骑着摩托车直冲冲地回家。刚进村口,碰上了蒋颐达、丁惠芬夫妇。

崔林一看是熟人,便放慢骑车的速度,连忙打招呼:“蒋院长、丁护士长,你们怎么来啦?”崔林的父亲曾有心血管病,以前经常去江大附一院麻烦蒋院长,因为是同乡人,彼此建立了深一步的关系。

“崔主任,我们退休了,来看看我家的老屋。”蒋颐达自如地答道。

“好啊,我刚从镇里开会回来,我放好车,就来陪你们一起看看。”崔林说。

“不用不用,你忙,我们自己看看就行了。”蒋颐达回答说。

崔林还是将车停稳下车,手里挥动着刚拔出的车钥匙,领着蒋院长,向石板巷走去。

当年斑驳的老宅,光滑的大石板,如今依然记得。可村里的老宅已经越来越少,石板巷子也越显变短,取代的是村庄拔地而起的别墅洋楼了。

不一会儿,蒋颐达夫妇、崔林来到了蒋家老宅。

蒋家老宅共三间两厢的平房,后边是菜地和围墙。中间一间堂屋,西边一间和厢房是卧房,东边一间和厢房是厨房及吃饭的地方。后院是废弃的水井、菜地和一棵大枣树。房子的墙面开始发灰,后院围墙有的开始裂缝变形了

 “父母在这里生了两个姐姐和我,姐姐出嫁后,父母也先后去世了。房子没人住,也就开始破落了。”

蒋颐达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就在这座房子里出生、上学、参军。”

蒋颐达时而挪着步,时而手摸着墙壁,似乎回到了过去。他想,在外工作、生活、漂泊了四十多年。正如有人讲的,离家游子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窄窄的船,是一个美好的记忆。他深深体会到,这些旧时的时和亲近成了自己的乡愁。

 “我有时回来探亲,母亲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窝,我一直不太明白,直到现在,我才懂了。”蒋颐达寻思着说。

别看这样的老房子,当年盖起来不容易,常老人说,盖栋房子脱层皮,当然现在盖楼房也不容易。”崔林接过话题,想把蒋院长从沉重的思绪中拉回来。

现在的村民,都喜欢盖楼房,觉得盖的越高越好。但房子也越来越空了,十几间房子,最后也不过只住二、三间。所以,去年开始,上级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盲目攀比的风气好点了。”崔林似乎在透露什么信息。

顿了一下,崔林转了个话题:“这几年,农村有个奇怪的现象,年轻人喜欢住楼房,但老年人喜欢住老房子,即便孩子拉着去住楼房,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一些在城里工作的人,更是希望老了到农村,因为有句老话,叫落叶归根。

 “是啊,我和丁护士长就是想找个乡下的窝,以后就来养老了。”蒋院长说道。

“欢迎院长,这房子属于危房了,住人的话,需要翻建一下,包括院子改造动作会不小,需要帮助的话,院长尽管说。”崔林有些讨好地说。

“我们长期在外,回来两眼一抹黑,少不了麻烦村里。”蒋颐达说。

“没事的,我们到医院找您,您总是那么热情,帮了我们那么多忙,我们长期在这里,需办什么事方便的。”崔林看着蒋院长夫妇俩,笑着说。

静寂的乡村公路,一辆小型面包车停在锦鲤村路口。车里走下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男的叫郑榕,带着一副遮光眼镜,是一家装修公司的总监,女的叫郑艳,装修公司技术员。两人各自背着双肩包,手里还拿着文件夹。

“郑总、郑艳,欢迎你们。”蒋颐达伸出手,招呼道:“麻烦两位了,请你们来看看我们新建的房子,请教你们怎么装修好。”来到房前,蒋颐达顺手把图纸递给郑总。

郑总大概扫视了一下房屋的底层,打开图纸,自言自语:“共二百六十平米。你们打算要什么风格的?”

丁惠芬接过话:“我们江州城里有房,在乡下想安心养养老,舒适点,实用点,简单大方就行

“好啊,没问题。”郑总和助手随蒋颐达夫妇来到二层,又看了三层。

郑总接着说:“您们放心,这几年我们装修了不少民居。上了年纪的,装修的原则是简洁,一切以实用为主。我和郑艳刚完成几家装修,郑艳,你给叔叔、阿姨介绍一下。

郑艳找了个窗台,打开电脑,边介绍边让蒋颐达夫妇看PPT图片:“考虑到老人身体状态地面, 平整防滑厅房之间衔接不安装门槛墙壁经常活动的地方安装扶手,尤其洗手间浴室灯光照明要充足,多装壁灯要留有夜灯柜子不要太高以伸手即能取物为好电话床头客厅,甚至浴室最好多安装分机。还有,适当添置一些收纳杂物的开放式柜子,可以一眼看到摆放着的锁匙眼镜之类重要但又经常容易遗忘的小物件阳台建议安装窗门既可防尘又可保暖。

郑总接过话:涂料很重要,这几年倡导使用无机涂料保色性好防火阻燃性高不会起皮脱落。

翌日,蒋颐达、丁惠芬来到建材市场。新建的家居装修材料市场,宽敞明亮,摆放整齐。蒋院长夫妇边看边问,预定了客厅、厨房、洗手间和阳台的瓷砖,房间、书房的木地板。

来到出售陶瓷的区域,走近自控节水式马桶” ,销售员热情地介绍:挑选马桶时,一个是可以轻轻触摸马桶的表面,感觉釉面和胚体的手感,如果质量相对较差的马桶,容易有凹凸不平的感觉,而好的马桶手感则会非常的细腻。釉面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一种柔和的光泽。再一个就是以重量看质量,市面上几百块的马桶和几千块、上万的马桶,更多时候从质量上就能够看到差异。越是高档的马桶,其全瓷化程度更高,所以拿在手上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最后一点,应该看看排污口内部是否光滑。在挑选的过程中不妨尝试着把手伸进污口处,内部光滑意味着下管口的内部施釉,而且具有抗污性。阿姨您可以感觉一下。” 销售员示意让丁惠芬体验一下。

丁惠芬手先后伸进旁边的两款抽水马桶,体验污水入口处的感觉。再按照销售员刚才介绍的这款,切实感到手感不错,便对蒋颐达说,“我们就买这一款吧。”蒋颐达点头同意。

蒋颐达与丁惠芬来到厨具、灯具门店,按照施工队开具的单子,一一察看,洽谈协议。他们商定,房间、厨房、洗衣间、洗手间的装修和物品由丁惠芬确认,客厅、书房、餐厅、阳台的装修和物品由蒋颐达确认。两人勤俭治家,心心相印,营造着晚年的爱巢。

吃过晚饭,丁惠芬要洗碗收拾,蒋颐达抢过抹布,说是今天累了,让丁惠芬好好休息。蒋颐达边洗碗,边收拾厨房……,历历往事浮现眼前。自战友介绍认识了丁惠芬,三十多年了。无论在吉林空军军营,还是转业来江大附一院,再到这次决定回锦鲤村定居。这些人生转折的大事,她都尊重我的决心。她常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事实上,她说的比做的还好。平时工作认真,教育女儿,孝敬公婆,支持丈夫事业,都替丈夫着想。她离开了父母,来到江州,现在女儿也不在身边,我要好好照顾她,陪伴她,才对得起她,才能让她父母亲放心。

丁惠芬坐在沙发上,看了一会儿手机,觉得有点累,想闭一会儿眼睛。可脑海萦绕着蒋颐达的身影。这些年,与他一起后的生活是幸福的,他心胸开阔,为人厚道,遇事喜欢与我商量,注意尊重我的意见。两人在培养女儿,对待老人,添置家具,平时开支上,从来没有红过脸。让最高兴和深感宽慰的是,蒋颐达作风正派,从来没有流言蜚语。每天处理完工作就回家,弄弄这,修修那,看看书,上上网,始终在自己身边。对自己的婚姻、家庭、生活,父母是很满意的。在几个兄弟姐妹中,评价是最高的,令大家羡慕不已。丁惠芬觉得,蒋颐达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