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谋深算的名将王翦,帮助秦始皇消灭了多少国家?

 时拾史事 2022-03-05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此公出场给人的印象总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作为秦国统一天下最大的功臣,他从小就喜欢谈军事,一直没有太多表现机会,直到陪侍在秦王政左右,因为站队正确,终于成为秦国重将。此后,他与儿子王贲一路开挂,人挡杀人、国挡灭国,将除了弱鸡韩国外的山东五国统统包圆,连个骨头渣都不剩。最值得称道的是,他深谙君臣之道,老谋深算,取信雄猜之主,统帅倾国之兵而不见疑,急流勇退,来去自如,挟震主之威得享天年。他就是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秦国武成侯王翦。

作为先秦世袭贵族的变相继承者,士族在中国历史大舞台上活跃了千年。作为士族大家的标杆,王氏可谓华丽绽放,王允、王戎、王导、王羲之,一个个风流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目不暇接。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望族,成功登上了“王与马,共天下”的极盛巅峰。

王氏始祖来自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姬晋(一说来自周桓王的次子、齐国大司马王子成父),姬晋修仙得道(一说早亡),其后人以出自周王室自居,便以“王”为氏,久而久之,竟衍生出一个空前庞大且无比显赫的家族。

王氏先人有效力于秦国者,深耕多年,得以老秦人自居。在这些王氏秦人中,厚积薄发地生长出王翦、王贲父子这一对父子将星来。作为王氏家主,他们在一统天下的战争中表现得异常抢眼,成为居功至伟的灭国专业户。在功德圆满后,这对父子又知几而退,得享天年。他们的后人继承了先人的智慧,生当乱世,分投太原郡与琅琊郡,弃武修文、诗礼传家,苦心经营,居然锻造出系承一源的两大同姓豪族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

本文的主角正是在王氏豪族发韧之初名动天下的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武成侯王翦。

少好言兵的将门虎子

王翦是个很低调的人,低调得连生卒年都不详,只知道他是频阳东乡(在今陕西富平)人。在王翦出世时,王氏家族在秦国军队中已经颇有人脉,许多王氏子弟在秦军中位居高位,如长平之战时白起的副将王龁。

因为有着丰厚的家学渊源,加上秦人一贯好战,所以王翦同学从小就喜欢谈论军事。王翦的口才虽然比不过纸上谈兵的赵括,但却比赵括更加重视实战。王翦喜欢充任战地观察团成员,每每将经典战场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而不是听凭书本上三言两语的记载就自以为是,这让他逐渐积累了广博而扎实的军事理论。

在当时,要想在名将如云的秦国军界出人头地,那个难度相当高,即便王翦这样的天纵之才也不例外。最初,少壮派军官王翦的工作只相当于一个军事参谋,偶尔兼职给大人物们出出主意。

王翦有史可查的头条主意是帮新科秦相范雎出的。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善于搞阴谋的范雎没想到有一天也会让浓眉大眼的王翦同学帮着出谋划策。

众所周知,范雎本是魏国逃人,与魏国宰相魏齐有仇,可是当范雎仗着秦昭王的支持向魏国发出红色通缉令后,魏齐立刻弃官逃到赵国平原君赵胜家中寻求保护。当时,赵国与秦国势成水火,对于秦国要抓的人,赵国自然保护得无微不至,这让范雎一时无从报复,心里抓狂不已。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时,秦国的文武大臣看到范雎报仇无门,内心里或多或小有些小确幸。只有小将王翦毫无排外之心,主动找上门去建议范雎从平原君身上寻求突破口。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范雎随即请秦昭王出面约平原君来秦国进行国事访问。哪知道平原君一入秦国就成了肉票,秦昭王拿他逼赵王来换魏齐。

两害相权取其轻。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赵王,自然会选择弃魏保赵,自作自受的魏齐走投无路,只好抹脖子了事。

范雎这个人比较阴,所以虽然位居高位,但真心的朋友不多。不过,一旦被其视作朋友,范雎必会给予厚报。聪明的王翦就此靠上了相邦这棵大树,小日子过得愈发滋润起来。

阴人有道的秦王近臣

此后的王翦仍然没有捞着军功,只能随侍在秦王身边当见习军官。好在秦王政发现这个好谈兵能用计的家伙战意蓬勃,是可堪一用的将帅之才,就开始有意无意地给他压担子了。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让自己的异母弟长安君成蟜挂名为将,率领樊於期这个反骨仔前去攻打赵国。后世很多人都说这是秦王政清除异己的阴谋,笔者也认为秦王政自己都没加冠,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毛孩子,凭啥让自己唯一的王位竞争者挂帅出征,这不是揠苗助长吗?

果然,成蟜一旦手握兵权,立刻在樊於期的挑唆下于屯留(在今山西长治)举起了反旗。造反历来都是个急活,最讲究兵贵神速,一旦那股“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激情消失了,不免瞻前顾后,怕东怕西,很快就会人心散了,队伍没法带了。“屯留”这个地名起得就不好,一点不符合造反的需要,反倒是像为王翦立功准备的。

然后就是王翦立功的时候到了。王翦受命平叛,也不知带了多少兵马,很快来到叛军附近。王翦也不急着进攻,只派了一名说客混入敌营递上劝降书。在听了王翦使者一番义正辞严的忽悠后,本就三心二意的成蟜毅然回到了革命大家庭,与鼓动他造反的樊於期彻底一刀两断。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成蟜逃到赵国避难,赵国为了恶心秦国,对成蟜给予优待。秦王政并没有为难成蟜留在秦国的小侄儿,这个小娃就是当了四十六天秦三世的子婴。当然,这只是据有关史料所作的猜测。

可怜那些随同成蟜出征的秦国将领,皆因连坐被杀,就连屯留的百姓也被远流临洮。至于逃入燕国的樊於期,则长期高居秦王必杀名单的榜首,最终沦为荆轲刺秦的信物。

搞定了这个法理上的竞争者后,秦王政还有事实上的竞争者,就是势力越来越大的长信侯嫪毐。这位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家伙很不安份,不仅到处伸手疯狂培植势力,居然还自称是秦王假父,这不是找死吗?

公元前238年,就在秦王政加冠正式行使王权之际,嫪毐决定与秦王政摊牌。秦国的朝堂面临分裂,王翦第一时间表态,坚决站在秦王政的身后。他亲率三万大秦精锐,严阵以待地护送秦王政去故都雍城加冠。嫪毐拿出太后和秦王的印玺,调动自己的死党发动兵变,进攻秦王政所在的蕲年宫。秦王政在王翦大军的护持下,依靠楚党的势力,果断地平定了叛乱,彻底清洗了嫪毐集团。

嫪毐倒下后,秦国政坛巨人吕不韦也没法淡定了。虽然此前二人已经不睦,但嫪毐入宫可是吕不韦一番骚操作的结果,如今的吕大相邦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吕不韦旋即被解除相邦之职,发回封地隐居。可是,吕不韦过不惯平淡的日子,每每与六国的使者勾三搭四,这让王翦看到了一丝危机,就向秦王政建议给劳苦功高的前任相邦大人一杯御制美酒,好好解解乏。对此,秦王政欣然同意。就这样,一代奇相吕不韦凄凉谢幕。当然,搞掉吕不韦,大主意还是秦王政拿的,王翦不过推波助澜罢了。

奇谋百出的灭国主帅

从上面的故事不难看出,王翦玩阴的也有一靠。不过,如果沿着此条路线发展下去,战国四大名将怕是永远没有他的份了,当个战国四大阴人说不定还有机会。

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后,秦王政得以正式掌权,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提速了。

公元前236年,在秦国内斗中脱颖而出的王翦开始向外发力。这一年,他受命攻打赵国的阏与(在今山西和顺)。这里曾是秦人的伤心之地,十万秦军连同他们的主帅一起长眠于此。

面对阏与,秦军不免有些紧张和局促,这让王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过,他的脑子一番飞速旋转后,很快便想出了对策。

刚刚领军十八天的王翦,立刻下令对秦军进行精简,把那些怯懦和动摇的将领换下来,让他们回国接受再教育,然后以十选二的比例精心挑出一群嗷嗷叫的敢战之士,然后亲自带着这支英勇无畏的选锋,扑向了阏与城。不久,这个秦人的伤心之地就秒变成王翦见证奇迹的地方,袖珍版的秦军发挥出超常的战力,充分验证了“浓缩就是精华”这一真理。也不知道,那些打道回府的秦军听说昔日兄弟分享了本该见者有份的战功,会作何感想?

之后,王翦就势一举拿下赵国的九座城池,让赵国人不得不惊呼,刚走了个白起,肿么又来个王翦,秦国人还有完没完?

幸好,赵国此时虽然衰神附体,但筋骨犹强,还有个看家的大将李牧。见到秦国有了新的杀神,赵国也祭出自己的最后杀招。

公元前229年,王翦从上郡发兵,向位于河北石家庄的井陉开进,与秦将杨端和的部队相互呼应。数十万秦军分路杀入赵国,曾经的天下第二危如累卵。紧急时刻,在三年前的番吾(在今河北平山南)之战中击退秦军的李牧挑起了卫国重任。

面对强大的秦军,李牧表现得非常淡定,巧妙地依靠地利人和,生生将优势秦军阻挡了一年有余。

王翦知道正面拿下李牧不易,就决定祭出阴人的秦国必杀计。在他的建议下,秦国间谍找到战国第五名将郭开施展反间计。在一番好处大大的贿赂和许诺后,郭开这个二货便眉开眼笑地开始各种抹黑李牧,愣说他拥兵自重,有意谋反。此时的邯郸已是人心惶惶,赵王迁又是个没啥本事与威望的年轻主君,最怕的就是资深大将有异心,对于李牧的事自然宁可信其有,绝不信其无。这对二货君臣一顿骚操作的结果就是自毁长城。

李牧一死,王翦立刻如同吃了士力架一样来劲了,率领苦憋一年的秦军向着当面的赵军发起猛攻。失去倍受自己爱戴的主帅后,赵军早已军心涣散,对于继任主将赵葱的命令爱搭不理。在这种情况下,赵军如何是秦军的对手?

公元前228年,王翦率军攻入邯郸,赵王迁母子只得束手就缚,严格按流程当了俘虏。不过,赵国的宗室早就看赵王迁母子不顺眼,他们争相拥戴血气方刚的公子嘉在代地继续抗秦。

公元前227年,正在赵地抓治安搞生产的王翦又来活了。原来,这一年发生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让一向感觉良好的秦王政大为光火,立刻以此为借口,命令王翦率军进攻燕国。

燕国知道刺秦失败,已别无退路,索性与老冤家赵国余孽代国联合抗秦。彼时,代军善战,燕军兵多,双方合作以燕太子丹为首。燕太子丹率燕代联军集结于燕下都武阳(在今河北易县南)城。这里曾是荆轲刺秦的出发地,也将成为燕秦决胜的主战场。

对于燕代联军抱团取暖,王翦不忧反喜。在他看来,如果燕军主动后撤,那么秦军的后勤补给线将无限拉长,而此时秦在赵的统治并不牢固,此起彼伏的赵人反抗使秦军的粮秣转运变得异常困难。在此情况下,燕代联军主动上门来战,正是求之不得。

王翦一面安居不动,摆出与敌人相持的假象,一面假意发兵佯攻代军老巢,逼迫燕代联军渡过南易水主动来战。燕代联军果然上当,过河不久就陷入了秦军预先布设的伏击圈中。

秦军以少围多,兵力有些捉襟见肘。王翦决定放走战力强劲的数万代军,全力冲击已然沦为战五渣的燕国,迫使太子丹最后只能带着少数亲信强行突围,而将数十万燕国男儿尽丧秦人之手。

幸好王翦不是好杀之人,没有对放下武器的燕军大开杀戒,而是将他们打包发送到赵国的多处建筑工地上。可怜的燕军,在含怒而来的秦军攻击下,真正领会到什么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在这场毫不费力的易水河西大战后,王翦乘胜攻取燕都蓟城,燕王喜被迫逃到了辽东,燕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儿子王贲水淹大梁,灭亡了魏国,魏地变成了秦国的砀郡。

就这样,王翦父子施展联合双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赵、燕、魏三国,尽数收入秦国囊中。

老成持重的善终功臣

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三个已是弱鸡的国家扫入历史尘埃,并不能彰显王大将军的全部实力,真正让王翦名重青史的还是灭楚之战。

自称火神祝融氏之后的大楚,立国久远,一直是中原诸侯屡打不服的刺头,即便让人屠白起攻破鄢郢,打得一败涂地,依然是带甲百万的强国。对于灭楚之战,秦王政不得不三思而行,于公元前226年召集群臣廷议。

秦王政问王翦灭楚需要多少大军?王翦想了想,说出一个数字来,让秦王不禁心头一紧。原来,王翦言之凿凿地说:“非六十万大军不可!”此时的大秦举国之兵也不过百万,一次拿出六十万人来,秦王政肉不疼心疼。

在心中反复权衡后,秦王政又转头询问新生代将军李信。李信刚在辽东以数千轻骑狂虐残燕,正是心高气傲的不要不要之际,立刻答道:“请给臣二十万人足矣!”这个回答非常对秦王的脾气。

秦王政忍不住对王翦说:“将军老矣,胆太小,不如信之果敢英锐!”听了秦王的差评,王翦并不多言,旋即以老病为由,请长假回频阳养老。秦王也不以为意,赏了不少保养品,就打发王翦回乡了。

李信与蒙恬率领二十万秦军南下伐楚,与楚将项燕率领的四十万楚军对垒。如果以单兵实力来论,秦军绝对强过楚军,而且秦军屡胜士气正旺,因此,双方虽有数量上的差距,但整体实力相差不大。

对于气势汹汹的秦军,项燕知道不可力敌,就故意示弱,且战且退,将秦军引入楚国纵深。公元前225年,李信率军攻打平舆(在今河南平舆北),蒙恬率军攻打寝丘(今在安徽临泉),皆取得了小胜,这让秦军越发得意起来。

就在此时,秦廷中的楚派首领昌平君熊启却以楚国公子身份在秦军后方起兵反秦,附近的故楚百姓群起响应。正在前方杀得兴起的李信不得不回师,准备会合蒙恬的部队平叛。这让秦军的阵形瞬间出现了破绽。此时一直在暗中观察的项燕率领楚军主力,正尾随着李信军队。抱着保家卫国死志的楚军,在项燕的鼓舞下,克服一切困难,发挥连续作战的奇效,竟然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一举击败了李信的部队,随后又攻入秦军大营之中,杀死秦国七名都尉。李信见无法收军再战,只得仓遑而逃。后世名头巨响的飞将军李广的爷爷就这样做了可耻的逃将。

南下秦军损失殆尽,此战成为秦灭六国期间少有的大败仗之一。

消息传入咸阳,秦王政立刻意识到自己高估了自己,小看了敌人,最主要的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震怒之余的他亲自开车赶往频阳,向正在养病的王翦致歉,并爽快地答应了其加兵的请求。千古一帝做事就是如此雷厉风行。

见秦王政够意思,王翦却犯起了嘀咕:别看今天大王答应得痛快,等到平定楚国后,他会不会给自己定个挟上不臣的罪名呢?毕竟大家所处的位置不同,在屁股决定脑袋这一永恒定律的作用下,没有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不担心秋后算账的。

好在王翦也有优势,那就是倚老卖老。大王再猜忌,对于一个半截入土的糟老头子也不会过多计较,谁知道他今天脱鞋上炕,明天还能起来穿不?当然,王翦的老头计用得很巧妙,他不是对秦王政耍大牌,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请求多赐田宅园池,好让自己有足够多的养老金,还可以给子孙多留些家业。秦王政对此会心一笑,心道:“只要不是自己的宝座,别的都好商量!”

在带着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的途中,王翦依然不忘派人去提醒秦王,别忘了说好的良田美宅。部下众将以为老帅得了阿尔兹海默症,都面带忧色地劝他不要太过份了。哪知道,王翦笑着说:“你们还是太年轻了,难道不知道大王将倾国之兵交到我的手上,心里始终在唱忐忑吗?而且,你们别忘了,俺手里有六十万人,俺家那个大小子手里也有兵,可以说大王把秦国的家底都交到俺们父子手里了,你说俺不得多提些鸡毛蒜皮的要求,让大王知道俺只是个财迷,对政权没有兴趣吗?”众将闻言,无不对面前的老狐狸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王翦说完后,就一本正经地对众将吩咐道:“大军征伐,君臣不疑是必胜的条件。现在,大王相信我们,我们也该去楚地唱征服了!”

公元前224年,王翦的大军进入楚国。得知秦军大兵压境,项燕立刻率领得胜之兵前来迎敌。双方在陈地以南直至平舆的广大地区展开对峙,人类史上第一场真正百万当量的空前大战就此展开。

听说楚军来势凶猛,王翦立刻命人摆放好桌案,然后小酒一端,悠哉游哉地品起来。这下,秦军将士瞬间蒙圈了,纷纷以异样的目光瞅着帅案后的老将军,心道“您不在家里养老,怎么跑到这儿来养老呀?”

王翦笑了笑后发布军令,嘱咐各营紧闭大门,做好防范。至于秦军大队,只要没事的就在营中开展体能锻炼,有敢出战者立斩。众将虽然有些不懂,但鉴于老将昔日的战绩,也不敢多说。咸阳城中的秦王听说前线的情况后,竟然也没有发表意见。于是,秦楚前线出现了怪异的一幕:一面是楚军不要命的进攻,一面是秦军憋气带窝火的防守。当然,大部分秦军还是躲在军营中,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誓将战场练兵进行到底。

一晃数月过去了,面对王翦用庞大兵力优势结成的乌龟阵,项燕没有任何办法,只好放缓进攻的节奏,毕竟楚军不是铁人,这么折腾也吃不消。

就这样,双方由拼士气转为拼国力。这下秦国的优势更加明显了,此时的秦国拥有多个产粮基地,如成都平原、关中平原、南阳盆地等,楚国虽拥有江浙这些后世的鱼米之乡,但此时尚未充分开发,根本无力供给项燕的数十万大军。此消彼长之下,秦军的优势越发明显,楚军的败局已然注定。这与长平之战时的情况何其相似。

吃不住劲的楚国朝廷催促项燕早定胜负。项燕不是楚霸王,真心扛不住了,就决定转头进攻西线的秦军。然而,面对好整以暇的秦军,楚军除了留下一地尸体外,啥也没得到。项燕于是又带兵向东进攻。一来二去,楚国大军的破绽狂露,而且士气大跌。

养了一年老的王翦知道决战的时刻到了,他果断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召集众将传令道:“兵法云'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前不战,就是楚军新胜,战力强悍,不宜与之争锋。而今一年过去了,楚军早已无复当年之勇,而且阵型散乱,正是我军全力突破,以最小代价夺取最大胜利的大好时机!全军出击,务求一胜!”

命令一下,那些在营中吃好喝好练好,憋了一年鸟气的好战秦人再也没了束缚,一心只想杀敌立功。项燕面对这样的秦军,即便有通天之能,也回天乏术了。最终,项燕战死,楚国被灭,数十万楚军灰飞烟灭。王翦指挥的这场规模宏大的灭楚之战,一改李信轻敌冒进的错误,成为中国历史上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

之后,王翦宜将胜勇追穷寇,指挥秦军扫荡楚地,顺带给百越上了一场战国版的现代战争课,这才施施然的班师回国。

再之后,智而不暴、勇而多谋的王翦以武成侯的爵位退出历史舞台,他的儿子王贲继续率领秦军扫平残燕,俘虏代王,最后顺道攻入临淄,搞定热爱和平的齐王建。就此六国俱灭,天下一统。

王翦此后的经历就鲜为人知,最大的可能是拿着秦始皇给的养老金颐养天年了。王贲也很聪明,虽然爵封通武侯,一门两侯贵显无比,却如阿大一样低调得不行,喜得善终。至于王翦的孙子王离,前有风起云涌的各路义军,后有残暴好杀的昏君权臣,就没有那么好的命了。作为蒙恬的继任者,王离率领秦国最后的一支主力长城军团与项羽在巨鹿决战。王翦的孙子与项燕的孙子此次对决,终于为王项两家的旧怨画上了句号。大战的结果是项羽大胜,王离不知所终,要么是死于战阵之中,要么是被项羽坑杀。历史如此吊诡,居然以此种方式变现了一段冥冥之中的宿命,真可谓一报还一报。

然而,王家的辉煌并没有就此湮灭,反而从此别开天地。听到王离战殁的消息,他的两个儿子王威、王元知道事不可为,立刻分作两路,带领族人避往太原、琅琊,就此扎根,渐成大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