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月二”

 文超公馆 2022-03-05

“二月二,炒一炒”,先人们遗留下的乡俗。

过二月二的时候,牧羊人照例记起这句话,在吃晌午的时候说。家长不吭声,只管吃饭。我起而茫然环顾,果然家徒四壁,并无什么可炒。涵涵却说,还要怎么“炒一炒”啊?炒菜不算炒吗?我说当然不算了,“二月二”是个节日,“龙抬头”的日子,一定要“炒一炒”才好。但要的是干炒,炒豆子,炒麦子都行,炒葵花籽儿也行。从前我们煻西麦(玉米)也能行,——哎,“煻”西麦,也就是爆米花,小时候我们是用炕洞里刚掏来的“怵烫子”火,倒进多半碗西麦籽儿,搅一搅,“蹦”“叭”一响,米花四散,又白又亮,好看又好吃!——炒个日子红火的意思,据说还可以蹦亮龙的眼睛……

我尽量说得有趣些,解释了大半天。涵涵反而越听越没劲儿了,“就那么个就是过节日呀!反正也不放假!吃的个爆米花!”……

哭笑不得。叹息一声,自知说者痴,谁解其中味。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过去我们所珍贵的那些老掉牙的阅历,在今天的孩子们脑子里已经毫无概念,甚至完全不可思议,再怎么“忆苦思甜”也说不清楚了。尽管那些鲜明活泼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屈指算来,实在也不过三十年啊!

三十年不远,然而河东河西,已经世易时移。

我也知道,这就是所谓“代沟”了。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年龄的落差里,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生活阅历的改换,两代人所接触的事物、人物,获得的经验、教训,都已大相径庭,故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有了显著的差别。按说,五年一小沟,十年一大沟,更遑论三十年。沟沟之间,种种抵牾,在现实生活中已是无时不在,真实可信而可感。

牧羊人曰,长江后浪推前浪,生活的痕迹总不免要被雨打风吹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与接受的参差,付出与回馈的偏颇,回头看去,其实也正如当初父辈们无法理解我们的好高骛远,而我们现在也无法理解娃娃们那些虚无缥缈的想法一样,都是不成道理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