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南北大乱三百年(十九)南齐的糟心事

 昵称55301288 2022-03-05

上篇是绝对男主专场,拓跋宏以一副开天辟地空前绝后义无反顾的姿态进行着影响深远的汉化改革,虽然将历史拉通看,他的激进改革没有给北魏带来长治久安,却为后世王朝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人不离鞍专心伐齐,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男主拓跋宏讲完了,我们要立即调转方向奔向南齐,在萧道成479年接受禅让,以齐代宋后,南齐成为南方广袤山河的新主人,萧道成在称帝三年后去世,南齐的新主人变成了萧赜。从萧赜开始,南齐的道路开始一路变形,糟心事接踵而至。

一、 萧赜的糟心事

萧赜出生于公元440年,那一年他的老爹萧道成才14岁,也在这一年,已为人父的萧道成放弃学业跟随老爹萧承之开始了军旅生涯。想一想古代人实在早熟的厉害,当我们刚刚上初中的时候,别人已经生娃参军建功立业了。

萧赜生在建康萧家的清溪宅邸,出生时其母刘智容梦到有龙盘踞在屋顶上,因此萧道成为这个婴孩取了个小名叫龙儿(为什么我脑海里是那位在古墓睡吊床的美女)。

萧赜在仕途上愈来愈得志的父亲萧道成的庇佑下顺利进入官场,一开始从基层干起,先后担任过寻阳国侍郎、江州西曹书佐、赣县县令等职。及至466年,萧赜迎来了真正的历练和考验,这一年是泰始二年,读过前章的看官一定不会忘记在这一年刘宋发生了一场大战,那就是刘彧与刘子勋为争夺皇位而展开的泰始之祸。

萧赜此时正在扬州郡下属的江西地界任职,因坚决不归附刘子勋,被南康相沈肃之关进了大狱,后来,萧氏族人萧欣祖、门客桓康率人攻城营救萧赜,城破后,萧肃之率兵将数百人追击,萧赜与随从拼死作战,生擒沈肃之并斩首百余人,随后,萧赜就率领着身边这百余人起事。不久后,始兴相殷孚率兵一万前往寻阳投靠刘子勋,有人建议萧赜截击叛军,但萧赜考虑到自己人数太少,便退避屯兵至揭阳山中,大肆招兵买马队伍很快发展到三千人。见萧赜逐渐成势,刘子勋便派部将戴凯之任南康相,又命军主张宗之部千余人前往协助,准备一举剿灭萧赜。萧赜听到消息先发制人率军攻击南康,击退戴凯之部数百人,接着进击张宗之,大败之并将其斩首,大军顺利包围南康。戴凯之退城固守,萧赜亲率将士昼夜攻城,终于破之,戴凯之逃走,萧赜占据南康,马不停蹄派部将张应期等率三千人袭击豫章。刘子勋派将谈秀之率七千人解围,两军对峙西昌,多次交战难分胜负,萧赜欲亲自迎战,秀之听后,退散而去。

就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令萧赜在敌人的后方硬硬生生的开拓出一片敌后根据地,另刘子勋部头疼不已。而他老爹萧道成则在这场战争中崭露头角出尽风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战争结束后,刘彧调萧赜入建康担任尚书库部郎,又一股脑给了诸如征北中兵参军、南东莞太守、越骑校尉、正员郎、抚军长史、襄阳太守等职,封子爵,食邑三百户,萧赜坚辞不受,于是转任宁朔将军、广兴相。

474年,桂阳王刘休范叛乱,萧赜派兵袭击寻阳,大军抵达北峤时,叛乱即被萧道成只手平定。476年,沈攸之又叛,朝廷部署还未下达,萧赜便分析出沈攸之在进军途中可以待敌袭击,便提前领兵占据盆口城做好准备。此时已经大权在握的萧道成听闻后大喜道:此真我子也。后,萧赜要求西进应敌,未准,便派偏师支援郢城。此时,征讨大将黄回等都一概受到萧赜节制,可见萧道成对其的器重与信任。两年后,沈攸之叛乱被彻底平定,萧赜转任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豫州的新蔡、晋熙二郡军事,同年调任侍中、领军将军,兼任石头城戍卫,不久又在萧道成的授意下,加任持节,都督京畿诸军事。

经过七八年的快速成长,萧赜的能力得到了父亲萧道成的认可,随着萧道成一步步大权独揽,萧赜也逐步被扶持,接班人的信号是再明了不过了。

时间终于来到479年四月,萧道成正式接受刘宋皇帝刘准的禅让,称帝登记,改元为齐,萧赜也顺其自然的成为皇太子。

三年后,萧道成去世,萧赜正式即位。甫一继位,萧赜便展现出了稳健的政治手腕,他下诏征镇、州郡长官、军屯营部,各行丧三天,不得擅离职守,驻守都市的戍卫部队,一律不得回京城。随后,根据齐高帝萧道成的遗照,任命褚渊为领尚书事、王俭为尚书令、张敬儿为开府仪同三司,不久后,立长子萧长懋为皇太子。

这三位前朝老臣是萧道成留给萧赜的,资历自不必说,褚渊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文帝刘义隆的驸马,他从刘宋时代开始就一直是重臣名臣,后期全力支持萧道成改元登基,虽然因为事贰主导致其风评很差,但却成为萧道成文官阵营里的扛鼎之臣。张敬儿则是军队代表,想当年,他与黄回两人设计斩杀刘休范,又在沈攸之叛乱时,率兵夺取沈的老巢江陵,导致沈攸之覆灭,可以说战功极高,又加上存有贰心的黄回被萧道成处死,张敬儿更是成为众望所归的军队阵营的代表。关于王俭,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如果我提一个关键词,大家就了解了:琅琊王氏。是的,王俭出身于琅琊王氏直系,是王导的五世孙,宋明帝刘彧时,娶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十八岁时任秘书郎,历秘书丞、义兴太守、太尉右长史等职。后辅佐萧道成即位,礼仪诏策,皆出其手,可以说是琅琊王氏名臣生产线上的又一优质产品。

但三人在萧赜即位受到礼遇后,也很快便坠落了。坠落的原因各不一样,褚渊受封不久后寿终正寝,追赠太宰、侍中、录尚书事,谥号“文简”;王俭在七年后英年早逝,追赠太尉、侍中、中书监,谥号“文宪”。唯独张敬儿死于非命。

张敬儿这个人一言蔽之就是个纯武将,没多少政治经验和手段,他原名苟儿,后便被人称为狗儿,投奔萧道成后,萧道成觉得狗儿这个名字实在太过粗鄙,于是改为敬儿。他是一员猛将,少便弓马,有胆气,好射虎,发无不中。在后来的战争中也确实表现出色,先是诈降刘休范,后趁其酒醉亲自斩杀之,后又表面与沈攸之交好,实则对萧道成忠心无二,后又趁沈攸之进攻建康后方空虚之时,率军攻陷江陵,杀沈攸之全族。这都是武将的手段,而不是一个名将甚至政治家的风采。在得知萧道成去世萧赜即位的消息,他便在家大哭道:太子年少,我以前没跟他怎么接触啊。在得知萧赜以萧道成遗照拜封开府仪同三司后,他又得意洋洋的说,过不了多久,我这里就要开设府衙啦。话音未落,他还模拟上堂听政前的鼓声。后来,刘宋名将垣护之的侄子垣崇祖以谋逆罪被萧赜诛杀,张敬儿便觉惴惴不安,而最终让其丧命的,是他老婆的一个梦。

张敬儿的老婆为尚夫人,一天,尚夫人梦到自己通体发烫,不解,便对张敬儿说:昔时梦手热如火,而君得南阳郡。元徽中,梦半身热,而君得本州。今复梦举体热矣。意思就是,当年我梦到双手发烫,你便当了南阳太守,后来我梦到半身发热,你便当了雍州刺史,今天我又梦到全身发热,你说是什么预兆呢。张敬儿一听,大喜道,你这是吉兆啊,看来我还要高升啊。事后,张敬儿果然派人秘密联系山蛮异族。

这些事情最终传到了刚继位不久的萧赜耳中。萧赜刚刚继位,本就对这些军中大佬不放心,听到张敬儿的所言所行,更是疑惧,便决定将其铲除。

公元483年,萧赜在华林苑举行宴饮,期间突然派人将张敬儿抓了起来,张敬儿知道自己大祸临头,狠狠的脱冠貂投地曰:都是这玩意害了我。不久后,被诛杀。

不是周公,就不要随便解梦。

书归正传,萧赜即位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改善民生上面,,即位后,就下诏说:“比岁未稔,贫穷不少,京师二岸,多有其弊。遣中书舍人优量赈恤。”不久,再次下诏说,“水雨频降,潮流荐满,二岸居民,多所淹渍。遣中书舍人与两县官长优量赈恤。”后又下诏酌情遣返军中的囚徒,大赦囚犯,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和贫穷之人,加以赈济。提倡并奖励农桑,灾年时,还减免租税。在位第四年,他下诏说: “扬、南徐二州,今年户租三分二取见布,一分取钱。来岁以后,远近诸州输钱处,并减布直,匹准四百,依旧折半,以为永制。”除此之外,他凡事力求节俭,不喜游宴,任用良吏,政事修明,通好北朝,少动兵戈。几年下来,南齐生产力进一步得到恢复,国事向荣。史书称他统治时期为永明之治。

不过萧赜的糟心事也随之而来。

第一件叫却籍之乱。

在刘宋时期,普通民众的户口叫黄籍,黄籍数量的多寡既是生产力国力的依据又是朝廷征收租税徭役的根据。但自从刘宋以来,黄籍的弊端突显,一些富户比如非士族的地主商贾等为了免除赋役,往往向官员行贿,在政府的黄籍上伪造父祖的爵位,摇身一变成为百役不及的士族。随着刘宋国力的衰落和动乱增加,这种现象愈来愈普遍,仅明帝泰始三年至后废帝元徽四年的十年期间,在扬州九郡的黄籍上被查出欺诈户籍者就有七万一千余户。除了黄籍伪造,还有诸如以秃发假冒僧人,或迁徙无定,不立户名,或户存而黄籍不载,或人在而注已死亡,或伪造军功,以致军功户中至少有三分之二是假冒的,如此种种,危害愈重。因为巧立名目给自己免除赋役的户口增加了,那些老实巴交的老百姓们的负担也就更重。

为了增加直接控制的户口,提高赋税收入,萧道成在即位的第二年曾专门设立校籍官,置令史,指派大臣虞玩之主持黄籍的清查。萧颐即位后继续加大清查力度,那些被认为有“巧伪”的户籍,都须退还本地,名为“却籍”,核查出本应服役纳赋而户籍上造假的,便恢复原来的户籍,继续承担赋役,称为“正籍“ 。后来虞玩之甚至还提出要把被却籍者罚充远戍以作惩戒。

却籍与正籍的正面作用自不必说,但在那些不法的地主富商看来却是实际伤害了他们的利益。而且不止地主富商,很多贫苦大众特别是北迁侨民因不堪重负也有不少逃脱户籍者,这些有苦难言走投无路只好挺而犯法的人也一并被惩治,由此一些地方民怨也开始沸腾。总之,由于校正工作太急功近利不分情况缘由,一味一刀切,且部分检籍官贪污作弊,结果导致前面的检籍还没有完成,后面的麻烦又接踵而至,应该却籍的人口没有却籍,不需要却籍的百姓反而被却籍,这就导致很多贫苦百姓合北迁侨民心怀不满,由此,逐渐酿成大祸。

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冬,一个祖孙三代以图墓为业的吴郡人唐寅之利用百姓对却籍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不满在新城一带结党四百余人,唐寅之之所以能结党并成为领袖跟他从事的职业是密不可分的。图墓,也就是替人看风水选墓地,跟看手相算命的算是同行,这类懂点封建迷信的术士在古代是个很特殊的职业,特别是动乱年代,他们可以很轻易利用迷信招揽信徒,制造动乱,这种例子历朝历代屡见不鲜。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元末的红巾军,清朝出的最多,为人熟知当属白莲教、天地会等等。

总之唐寅之利用自己的专业纠结党羽后,与次年正月,趁会稽太守萧道成心腹曾参与谋杀废帝刘昱的王敬则去建康朝正(朝拜皇帝)的机会,举兵暴动,不久即攻下富阳。随即,三吴地区被朝廷却籍的百姓纷纷加入,人数瞬间增加至三万。之前说过,却籍的百姓大部分是北迁侨民,他们的户籍本为白籍,因此此次暴乱者被称为白贼。随后,唐寅之部众又先后兵不血刃的攻下桐庐,进占钱塘、诸暨、余杭等县,唐寅之志得意满,在钱塘称帝,国号吴。再后,义军进攻东阳郡(今浙江金华),杀东阳太守萧崇之。

面对来势汹汹的动乱,萧赜出手了,他急派数千禁军进行讨伐,当一群乌合之众遇到训练有素的军队,结果也就不言自明了。起义军一战即溃,唐寅之战死,各郡县随之被平定。虽然暴乱被平定,但萧赜也确确实实看到了这次却籍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操之过急且执行的偏差,大量庶族地主和普通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害,为了统治稳定,萧赜被迫的永明八年正式停止却籍,将户籍制度恢复到刘宋末年的原状。这样一来,许多庶族地主和商人取得了士族才享有的免除赋役的特权,而百姓们的现状则没有任何改观,可谓功败垂成。

萧赜的第二件糟心事出在了他的儿子身上。

准确的说是他的四子萧子响。

萧子响自幼孔武有力,可关弓(拉满弓)四斛,之前讲李老二吐血的时候简单说过中国的计量单位,一斛大概是十斗,一斗为十升,按照秦汉的计量,一斛大概为现在的120斤,四斛也就是480斤左右,萧子响可以拉接近五百斤的弓,可见多么勇武,但古代人在身高体重孔武有力等描述方面一贯擅长跑火车,所以就跟李老二吐血数升一样,大家听听都可以了。除了孔武有力,萧子响还身姿矫健,数在园池中帖骑驰走竹树下,身无亏伤,意思是在层峦叠嶂的园林中浓密茂盛的竹林下骑马疾驰,矫若游龙,毫发无伤。这种人放在现在应该是很多体育项目的种子选手,可能当个足球运动员也将就。

除了这些优点,萧子响浑身都是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目中众人骄横跋扈。比如,见诸王不致敬,比如,车服异诸王,每入朝,辄忿怒,拳打车壁。当然这是有原因的,当年萧赜的二弟萧嶷无子,萧赜就把萧子响过继给了他,没想到萧嶷后来有了儿子,萧子响的身份就很尴尬了,这也是导致他的车服与萧赜的其他儿子不同的原因。

但萧赜对萧子响还是比较宠爱的,永明三年,迁右卫,升冠军将军、使持节、都督豫州郢州之西阳司州之汝南二郡军事、豫州刺史。永明四年,进号右将军、督南豫州之历阳、淮南、颍川、汝阳四郡。六年,有司奏:“子响体自圣明,出继宗国。正式还萧赜一枝本宗,封巴东王,迁中护军,出为江州刺史。七年,迁使持节、都督荆湘雍梁宁南北秦七州军事、镇军将军、荆州刺史。

封王又成为封疆大吏,萧子响此时才年仅20岁而已,父亲萧赜可以说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

然而,萧子响让萧赜失望了。

在做豫州刺史的时候,萧子响就重金募集贴身甲士六十余人,皆有胆魄才干。任荆州刺史后,数在内斋杀牛置酒,与近侍聚乐,并令人私作锦袍绛袄,打算交给蛮族以交易武器。这种行为看上去可有点密谋造反的意味了,萧子响的下属也是这么想的,于是长内史刘寅等人本着对朝廷负责的态度将萧子响的所作所为上报给了萧赜,萧赜随后派人深入调查。

事情就这样闹大了。

萧子响听说朝廷官员来荆州调查,但并没有看到朝廷诏令,不明就里之下,就召集刘寅等人诘问,结果刘寅等人皆守口如瓶,不予回答,这让本就沉不住气的萧子响大为火光,一怒之下,把刘寅等八位官员悉数杀害。萧赜听闻后,大怒,随即任命八子萧子隆为荆州刺史,并命淮南太守戴僧静带兵讨伐,戴僧静长期跟随萧道成东征西讨,是为张飞吕布式的战将,在早期对北魏作战中,他曾单刀直入直闯敌阵,魏军奔退,他又策马过河,追杀三人方止,由于天气寒冷,他脱下衣服,用嘴巴衔着三颗人头,游泳返回。后来沈攸之叛乱,戴僧静奉命攻打驻守建康的沈手下大将袁粲,戴僧静趁夜色顺着绳子突入城中与叛军激战至凌晨,袁粲手下有一名跟戴僧静旗鼓相当的战将名叫孙昙瓘,史书记载他每荡一合,辄大杀伤,官军死者百余人,而骁勇善战这个成语就起源于对他的记载。面对强敌猛将,戴僧静奋力死战,恰时,一颗红色流星坠入城中,戴僧静不久后也终于攻占仓门,一刀斩杀袁粲,后援部队得以进入,建康方平,孙昙瓘后败逃,在秣陵县(今南京江宁区)伏诛。

言归正传,听到萧赜要自己去讨伐萧子响的命令后,戴僧静使劲摇头,并直言不讳的说:巴东王年龄小,刘寅等人逼得太急,所以,一时意气用事,没想到严重后果。天子的儿子由于过失误杀他人,有什么大罪!陛下忽然派军西上,搞得人心惶惶,到那时,巴东王可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所以,这件事情,我不干。萧赜听后虽然无语,但心里还是感佩戴僧静的建议。可萧子响毕竟过失在先,事情还是要处理,于是另派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中书舍人茹法亮等率几百侍卫前往江陵,搜捕萧子响左右的小人,并下诏说:若束首自归,可全其性命。胡谐之率军到达江津在燕尾洲筑城,萧子响知道事情闹大了,便派使者到胡谐之处陈述说:天底下哪有儿子背叛父亲的呢,我没有想过背叛朝廷,只是做事鲁莽。现在我愿意乘一舟回朝,接受处罚,你们何必兴师动众派大军来抓我呢。尹略回答说:谁跟你这种叛父的逆子讲话!后萧子响又派使者表示,愿意杀牛具酒馔,劳饷台军。胡谐之等人疑虑怕其中有诈,于是将使者扣押。一再示好接连遭拒的萧子响再次怒火攻心,于是命侍卫收集府州器仗,令两千人从灵溪西渡,与官军对峙。萧子响亲率百余人,携带万钧弩箭,在长江堤岸驻防,次日,两军交战,萧子响于大堤上放弩,近卫死侍则奋力进攻,官军大败,尹略战死,余部引退。

这一次,不管不顾意气用事的萧子响算是彻底站在了朝廷和父亲萧赜的对立面,局势已经彻底失控且不可逆转。

胡谐之等人失败后,萧赜再次走马调将,这次他选择了丹阳尹萧顺之。

萧顺之是兰陵萧氏族人,其父萧道赐与萧道成是堂兄弟,也算是皇族一脉。萧顺之得令后当天就率侍从三十人,乘小船顺江而下,直赴建康领诏。其时,太子萧长懋平日里就对萧子响飞扬跋扈的行为多有不满,心中忌恨,当萧顺之得诏从建康带兵出发时,萧长懋就授意他一定要将萧子响置于死地,不要让这个惹祸精活着回到建康,萧顺之心中已了然。这一次,面对萧顺之带领的大军,萧子响和部众再也没有反抗的决心,只得束手就擒。萧子响本觉得自己只要认错就擒,父亲萧赜一定会原谅他,但他不知道的是,萧顺之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就当堂用绳子将他勒死了。

后来,萧赜才知道萧子响临死前曾经给他写过一封信,信的大概内容是,儿子知道自己闯了弥天大祸,理应接受惩罚。但您下诏派来的胡谐之等人没有宣读圣旨就竖旗筑城准备讨伐我,我屡次派使者请求当面陈诉,但都被拒绝,这让我手下的部众感到害怕才导致双方大战,这些都是我的罪过。萧顺之来的时候,我已经放下武器遣散部众束手就擒,准备回到京城陈诉清楚后自杀,这样外人也不会讥讽我齐朝像之前的刘宋一样皇室相残,我也可以免去忤逆父亲的恶名。可没想到,我已经没有机会了,临死前写信给父亲您,哭泣哽咽,为之语塞,不知再说什么是好。

萧赜看完信后,心如刀绞,但一切无可挽回。后来,萧赜在华林苑游赏,看见一只猿猴不住的悲鸣哀嚎,就问左右怎么回事,左右回答说,这只猿猴的孩子前天从悬崖上掉下去摔死了。萧赜听后,不由的想到自己不成器但并没有那么坏的爱子子响,情不自禁的痛哭不止。此事过后,萧赜心中对早逝的萧子响又悔又爱,于是将怒气撒到了萧顺之身上,萧顺之不停的受到责备,心中忧惧万份,由此生病,不久去世。

这是萧赜的第二件糟心事,这件事在笔者看来,整件事情,萧子响错在一意孤行骄横跋扈,要说他像之前的沈攸之等人一样要聚众谋反,我是不信的,这位皇子真的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就是凭着自己显贵的身份颐指气使玩玩罢了。那么将整件事情搞大的,其实不是萧子响,而是刘寅、胡谐之等人,如果说刘寅等人是死脑筋听风就是雨的话,那么胡谐之等人则就有点草木皆兵了,就这样,萧子响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将事情化解平息的机会,最后他的大哥萧长懋指使萧顺之痛下杀手,一了百了。

这件事情的影响是很深的,皇帝萧赜失去了儿子,但萧顺的儿子们也因这件事失去了父亲。

萧顺之的儿子有不少,三子最有才干,此时已经名声在外,他的名字叫萧衍。他将在短短十几年后,亲手埋葬这个王朝。

萧赜的第三件糟心事应该是对他打击最大也直接影响齐朝国运的。

那就是立储纷争。

有人可能会问,不是刚刚讲了,齐朝的皇太子是萧赜的长子萧长懋吗,何来立储纷争呢。

萧长懋确实是萧赜钦定的皇太子,而且他除了黑了一把弟弟萧子响以外,其他时间都是个合格的太子,性格宽厚,处事练达,接触政事十余年,从未出错,很受朝野群臣爱戴。但,意外总是会有的,永明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93年,萧赜的接班人,皇太子萧长懋突然病重,不久去世,年仅36岁,萧赜悲痛欲绝,也病倒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是世间最最糟心的事,但作为皇帝,逐渐病重的萧赜来不及一直悲伤,日益沉重的病情让他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需要再为齐朝找到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继承人有两个人选,一个是次子竟陵王萧子良,另一个是萧长懋长子萧昭业。二十岁的萧昭业长得很美,眉目如画,举止优雅,写得一手好隶书,很受萧赜喜爱。但萧昭业长期无人管教,行为处事荒淫无度,天天与近侍花天酒地嬉乐无度,他的妻子也是夫唱妇随,轻薄异常,与萧昭业同玩的几个美貌少年私通。后来,萧子良入京城,萧昭业独留西州,更是无法无天,但是萧昭业每每在父亲萧长懋爷爷萧赜面前又会换一副脸面,表现的知书达理,举止优雅。特别是萧长懋病重时,萧昭业从一个青年演员进化为老戏骨,整天哀荣戚戚,哭声不断,但一回到住处,就欢笑酣饮,大吃大喝。

作为次子的萧子良看上去是一个更合适的人选,首先他从政经验丰富,历任会稽太守、丹阳尹、扬州刺史等职,表现都很出色,其次,他手下人才众多,围绕在他身旁的有沈约、谢朓、王融、范云、萧衍都是名动一时的才学之士,时人称为竟陵八友。但萧赜有自己的顾虑,如果将皇位交给萧子良,那就违背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得古训,打算皇位继承顺序,难免会有动乱产生,刘宋的前车之鉴毕竟还历历在目,而齐朝又是一个新兴王朝,各方面难说稳定。

最终,在痛苦的煎熬选择中,萧赜还是选择了“孝顺温厚”的萧昭业为皇太孙,萧赜觉得自己这个孙子虽然不擅政事,年轻懵懂,但是有竟陵王萧子良的辅佐一定不会出差错。

最后一件事情做完,统治了齐朝十一年的萧赜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史称齐武帝。

萧赜二弟萧嶷的八子萧子显著有历史著作《南齐书》,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大伯萧赜的:武帝丕显,徽号止戈。韶岭歇祲,彭派澄波。威承景历,肃御金科。北怀戎款,南献夷歌。市朝晏逸,中外宁和。可以说,萧赜总体上是一位治世之君,永明之治大大提升了齐朝的国力与经济,百姓也从刘宋的动乱中解脱出来,算是开创了一个稳定的时局。但在他统治期间的三桩糟心的国政家事,特别最后在立储问题上决策失误,给齐朝造成严重影响,也只能说是美中不足吧。

如今的萧赜陵墓

二、父子乱政

擅长矫饰的萧昭业不久后继位,随即根据萧赜遗诏,任命武陵王萧晔(萧道成五子)为卫将军,征南大将军陈显达(萧道成麾下战将)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西昌侯萧鸾(萧道成侄子)为尚书令,太孙詹事沈文季(名将沈庆之之子)为护军将军,任命司徒、竟陵王萧子良为太傅,萧赜算是为自己的爱孙留下了五位辅政大臣。

虽然被任命为太傅,位极人臣,但他麾下的能士们并不甘心,其中中书郎王融最为不忿。王融又是出身琅琊王氏,为王导六世孙,齐朝前辅政王俭的侄子。王融认为萧昭业无德,不堪帝位,于是暗自谋划意欲扶立萧子良为帝。但这个阴谋被西昌候萧鸾得知,萧鸾提前冲入皇宫,召集群臣上朝,又命人将萧子良赶出皇宫,一手扶立萧昭业继位,萧昭业即位后仅十余天,就在萧鸾的授意下,诛杀了王融,萧子良也忧郁成疾,不久病死。

大权由此牢牢掌握在了萧昭业堂叔萧鸾手里。

萧鸾冷眼看着刚满二十岁的堂侄孙萧昭业,看他如何败掉爷爷萧赜苦心经营的齐朝。

萧昭业并没让他失望。

萧赜刚刚大殓,萧昭业便召集乐工奏乐歌舞,乐工们怀念先帝,便演奏便流泪,萧昭业则旁若无人的嬉笑打闹,毫不在意。大臣王敬则对身边萧鸾的亲信萧坦之说,现在就高兴欢歌,是不是太早了点。萧坦之边苦笑边幽默的回答说,就把它当成宫内思念先帝的哭声吧。

萧昭业即位后,就肆意赏赐左右群小,一次就是数百万计的赏赐,每次看到下面端上的金银宝锭就说,以前想得到你们一个都难得,且看今天我怎么用你们。萧赜时期,由于节俭和经济发展,府库纯钱共计八亿万之巨,金银布帛不可胜数,萧昭业继位不到一年就已经挥霍大半,都赏赐给得意的左右、宫人。宫中遍布的文物宝器,一群人平时抛掷击碎,以此为乐。平日里,萧昭业也不理朝政,而是喜欢穿个红绉纱小裤头和花内衣与宫人宦官斗鸡为乐。他的皇后何婧英之前就喜欢跟美少年通奸,现在更是毫无顾忌,房门经常通夜大开,内外混杂,把一个端庄威严的后宫变成了公交车。

执政的萧鸾看到萧昭业不到一年就已经把齐朝搞得乌烟瘴气,于是决定出手。

494年七月,萧鸾派亲信族人萧坦之、萧谌等在宫内诛杀萧昭业亲信熟人,然后径直率兵从尚书省进入后宫,陈显达、沈文季等大臣都在列。萧昭业听闻外面有变,于是跑到爱姬房内,拔剑自杀不中,便用帛包着脖子,乘小车出宫逃窜,刚出宫门便被杀死。

千年后的朱元璋不知道有没有读过南齐史,把皇位隔代交给孙子,是要出大问题的。

萧鸾随后以太后的名义废萧昭业为郁林王,迎立其弟新安王萧昭文。但萧昭文只做了74天皇帝又被萧鸾废为海陵王。随后,萧鸾自立为帝,改元建武,即齐明帝。

萧鸾少年丧父,由叔父萧道成抚养长大,视如己出。萧道成称帝后,封其西昌候,萧赜即位后,也是对这个堂弟照顾有加,萧鸾因此一直高官厚禄。此后,被任命为顾命大臣,凭借着敏锐的政治嗅觉,挤掉萧子良,独揽齐朝大权。

当上皇帝后,由于不是萧道成嫡系一枝,得位不正的萧鸾内心充满恐惧与不自信,为了排除萧氏正统,萧鸾一不做二不休,向同姓族人举起了屠刀。

登基不到一个月,萧鸾派人暗杀了年仅14岁的萧昭文。随后,他重启刘宋孝武帝刘骏时期监视亲王的典签制度,并开始大肆屠杀萧道成、萧赜一枝的子孙。萧鸾每杀一名藩王,宗室在夜间派兵包围其住所,士兵翻墙破门,喝喊而入,杀人封产。在位的五年期间,萧鸾先后杀害萧道成之子萧锋、萧锵,萧赜之子子伦、子真、子卿等二三十人,其中最幼者被杀时不过六、七岁而已。

可怜萧道成临终时还教导萧赜一定不能重蹈刘宋宗室手足相残的覆辙,但没想到他视如己出的侄子萧鸾依旧复制了刘宋的恶性,手段之辛辣残忍,千年已过,如今读来仍让人不寒而栗。

萧鸾统治期间,正是北魏元宏大刀阔斧改革的末期,此时双方国力此消彼长,而改革成功后的北魏也一改与萧赜在位时期南北通好的战略开始进攻南齐。

497年六月,元宏率兵二十万进攻南齐,魏军直趋襄阳,彭城王元勰等三十六前后相继,众号百万,吹唇拂地。元宏亲率大军南下奔袭宛城,当晚即攻克外城。齐南阳太守房伯玉据内城死守,元宏派使者对房伯玉说,我这次要荡平南方,一统全国,不会像以前那样冬去春来。这次没有克获,决不北还。你这座城池首当其冲,不得不先攻取,远期一年,近止一月,封侯还是斩首,事在顷刻之间,宜加三思。面对元宏的软硬兼施,房伯玉不为所动已久率众坚守,魏军久攻不克。元宏只得刘咸阳王元禧继续进攻,自己则引兵至新野,又遭到南齐新野太守刘思忌的顽强抵抗,直到十月,仍不能攻克。此时,萧鸾急派大将崔惠景率步骑两万余人增援,战事持续到十一月,南齐韩芳秀等十五将先后投魏,魏军在取得第一次胜利。战事持续到498年三月,北魏经过强攻终于占据了雍州的南阳、新野等地,刘思忌被杀,房伯玉出降。魏军随后大败崔惠景、萧衍等于邓城,斩首俘获两万余人。元宏乘胜率众十万围攻樊城,齐雍州刺史曹虎闭门自守,但另一条战线的涡(不念wo念gua)阳一战,魏军损失万余人,上千万器械,直到元宏急调十余万步骑驰援,才迫使齐军撤退。但不久后,元宏却退兵了,这是为何呢。

萧鸾死了。

公元498年七月,萧鸾就死了,时年47岁,两个月后消息才传到前线,元宏以“礼不伐丧”为由撤兵北还,但实则是魏军这次南伐胜少负多,损失严重,已是强弩之末。

萧鸾死后,侥幸躲过他屠刀的萧子显在《南齐书》中对他的所作所为极尽批挞:既而自树本根,枝胤孤弱,贻厥不昌,终覆宗社。这句评语可以说是很中肯了。

萧鸾生前因长子萧宝仪庶出且残疾,于是册立嫡出次子萧宝卷为皇太子。

萧宝卷自幼口吃,不喜读书,最喜欢与近侍一起挖洞捉老鼠,通宵达旦,乐此不疲,除了装猫咪抓老鼠,他还喜欢“担幢”,就是把一个七丈余高的大木房子顶在双肩,牙齿上玩耍,就算牙齿因此折断也毫不在意。就这么一个玩意在萧鸾死后,继承了南齐的皇位,成为南齐的第六位皇帝。

萧鸾知道萧宝卷有几斤几两,所以临死前告诫他,做事不可在人后,要果于诛杀,以免生乱。

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萧宝卷即位后,不理正事,天天出宫闲游,一月外出二十余次,拆毁民居,入富室取物,无不荡尽,在街上遇见谁都格杀勿论,所以他的行为导致地方官员紧张异常,只要知道他出行,官员们就奔走呼号让百姓躲避,使道无行人,铺存空屋,工商莫不废业。而且他将年少时抓老鼠、担幢的爱好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后宫设立市场,让太监杀猪宰羊,宫女沽酒卖肉,提个问题,西晋也出过这么一个货,想想他是谁。

除了喜欢干城管兼摆地摊,萧宝卷深入学习了父亲萧鸾的心狠手辣,继位不久就杀害顾命大臣萧坦之等四人,由于他的昏庸残暴,六朝老臣王敬则、名将崔惠景、陈显达等人先后起兵叛乱,但皆兵败被杀。萧宝卷平叛后,更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愈加残暴,而首当其冲遭到诛杀的便是平定崔惠景叛乱的萧懿。

萧懿的弟弟叫萧衍。

听闻战功赫赫的长兄被萧宝卷毒杀,萧衍悲痛欲绝,他泣血发誓,一定要为长兄报仇,一定要亲手覆灭这萧氏的江山。

而在北方,元宏自从萧鸾去世引军北还后,即染重病,经过急救,方才转危为安。四个月后,南齐名将陈显达督率大将崔惠景领兵四万攻魏,魏军损失惨重,不得已之下,元宏抱病再次亲征,击退齐军。不久后,元宏病情恶化,于499年四月,命陨谷塘原。

这就是公元499年发生在中国南北大地的故事,北魏和南齐都走到了国运的十足路口,一面是创世纪的元宏英年早逝,一面是雍州刺史萧衍厉兵秣马,准备覆灭南齐。

故事越来越残酷,也越来越精彩,更是越来越传奇,你们准备好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