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略思维方式[战略思维方式]

 新用户49272060 2022-03-06
战略思维作为对关系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重大问题的分析、综合、判断、预见的理性思维过程,具有一般思维方式的共性,也具有其不同于一般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其他一般思维方式相比较,战略思维方式主要具有以下五大基本类型:
1、系统性思维方式
系统性思维是领导者进行战略思维活动首先应当掌握的基本思维方式。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其意义更加重大。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不论是经济活动,还是科技活动和教育活动,不论是政治活动,还是军事活动等,都越来越走向系统化。所以,对于领导者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运筹全局,综合分析,提出科学的发展战略思路。系统性思维作为战略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要求在于根据战略科学的发展战略思路。系统性思维作为战略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要求在于根据战略思维对象自身所具有的系统性质考察事物。战略思维按照事物自身所具有的系统性质分析、判断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必然使战略思维系统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全方位整体性。即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考察思维对象。战略思维就是立足全局,把思维触角伸向多方面、多途径、多层次,而不受僵化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以制定出驾驭整体和指导全局的战略。二是时空统一性。即把对事物的时间考察(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与空间考察(包括上下、前后、左右等)统一起来,以形成立体的战略思维结构。三是协同性。由于战略思维所分析的对象具有全局性的特点,涉及诸多方面,而这些方面又不能各自为政,必须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中才能推动工作进展,因此,各方面的相互协同、相互促进,是战略思维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2、超前性思维方式
由于思维过程与思维对象变化过程的相互关系,领导者的思维可划分为滞后性思维和超前性思维。滞后性思维是指对已经存在的现实过程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过程落后于思维对象变化的发展过程。超前性思维是指出向未来、超越客观事物实际发展进程的思维,其特点是思维过程发生于思维对象实际变化过程之前,即在思维对象实际发生变化之前,就考察其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趋势、状态和结果。超前性思维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是战略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必须高度重视的是,超前性战略思维是以对客体未来发展趋势和规律的科学把握为基础的,绝不是领导者的主观臆想或凭空幻想。一般来说,领导的空间越广阔,所涉及的因素越多,变化幅度越大,影响越深远,就越需要加强超前性战略思考和可行性论证,不对可能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和后果进行充分估计,显然是不行的。此外,现代社会的经济、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由此导致领导节奏大大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要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都必须事先考虑到这种迅速变化的环境,使思维走在环境变化的前面,科学预测变化发展的前景。
3、开放性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的开放性思维方式,是由于思维对象的开放特性所决定的。所谓开放性,是指客观事物或系统同其周围环境,即其他事物或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任何事物或系统都同其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行着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和转换。不同的只是开放的程度大小有所差别罢了,根本不存在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绝的、孤立的事物或系统。由于战略思维面对的是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因此,其思维活动必须是在一种大开放的思维状态下展开。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在封闭的社会背景下,领导者战略思维往往被限制在狭小的天地里。在国与国之间,乃至在国内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缺乏交往和交流活动,缺乏横向联系和信息反馈。反映在领导者战略思维活动上,就形成了闭目塞听、缺乏广阔时空视野的封闭性思维。这种思维状态极不利于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着这种封闭的战略思维方式,推动其向开放性的科学战略思维转向。因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一体化,科学技术上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世界性联系也不断扩大,世界变得越来越开放化和一体化。因此,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想关起门来,自我封闭地实现发展,根本是不可能的。现代领导者的战略思维必须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加强同其他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科学文化交往。这样,一方面自己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另一方面自己也从世界中吸取先进、美好的东西,以加速自身的发展。这就迫切要求领导者战略思维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从而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4、创造性思维方式
由于战略思维主要是对未来发展问题的思考,而未来发展问题又大多是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其思维活动就绝不能囿于传统的、陈旧的、教条的局限,而应当有所创新。因此,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成为战略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领导者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开拓新的工作局面,必然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如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建设步伐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这么复杂多变的环境,如果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开拓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实现思想观念上的不断创新。而思想观念的创新,又离不开思维方式的创新。可以说,一个思维方式陈旧,缺乏现代科学思维,不能运用创新思维艺术来思考问题的领导者,决不会成为能够开拓工作新局面的优秀领导者。当然,继承是必要的,而创新则更为重要。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完全套用他人的、以往的经验和方法,而主要是在没有前人思维痕迹的路线去探索。当然把这种带有创见性思维活动付诸领导战略实践时,就不可能完全避免一定险阻与磨难。只有大公无私、不怕风险、敢于献身的领导者,才能敢于为了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而超越思维常规,突破思维禁区,勇于求异创新,才能使自己的思维不被一种模式、一种思路所束缚,才能敢想、敢说、敢干,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5、自觉性思维方式
由于战略思维绝不是一种盲目的、下意识的思维活动,而是一种充分发挥领导者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自觉性思维方式便是战略思维的又一个重要类型。领导者的战略思维必须是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的思维活动。这是因为:一,领导者只有以一定的发展战略问题作为自己的思维对象,才能自觉地去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二,领导者只有自觉地把握和运用新的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才能把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三,领导者只有自觉地遵守一定的科学的思维规则,才能保证在对战略问题的思考不犯逻辑错误。此外,领导者要用形成后的战略思维成果去指导发展实践,也必须自觉地把它转化为实践思路或决策方案,然后才能将其付诸实施,这与单纯的经验思维就有很大的不同。经验思维往往可以自发地(包括下意识地)调节实践活动,但这种调节往往是肤浅的。因此,作为成熟的领导者,其战略思维必须是一种自觉性的思维过程,而不是一种盲目的、下意识的思维活动。战略思维中的自觉性思维方式,又被称作理论思维方式,抽象性是其思维活动的重要特征,概念是领导者进行战略思维的“细胞”,是一系列抽象活动的产物;判断反映了领导者战略思维中概念之间的联系;而推理则进一步揭示了判断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思维的结果,使领导者在战略思维中对发展战略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而有利于提出科学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