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斌整理古典医籍中对胃病病因的论述,多找找胃病的病因,对症用药,根治胃病。

 杏林仁者 2022-03-06

李斌整理古典医籍中对胃病病因的论述,多找找胃病的病因,对症用药,根治胃病。
1,《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胃病是心情不好引起的)
2,《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仍然论述胃病是心情不好引起)
3,《素问,举痛论篇》还阐发了寒邪入侵,引起气血壅滞不通而作胃痛的机理。(胃病和着凉受寒的关系)
4,《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的“心中疼”,即是胃痛,此为后世辨治寒热错杂的胃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胃病有寒热错杂的病机)
5,《和剂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采集了大量医方,其治胃痛,多用辛燥理气之晶,如白豆蔻、砂仁、广薷香、木香、檀香、了香、高良姜、干姜等等。
6,金元时期,《兰室秘藏,卷二》立“胃脘痛”一门,论其病机,则多系饮食劳倦而致脾胃之虚,又为寒邪所伤导致。论其治法,大旨不外益气、温中、理气、和胃等。
7,《丹溪心法·心脾痛》谓:“大凡心膈之痛,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冷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若病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胃痛亦有属热之说,至丹溪而畅明。(开始由于受寒犯胃病,日久也会化热出现胃热病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