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少年法治教育课件】第16讲 我们需要平安和谐的校园

 岱青法治文案馆 2022-03-06

第16讲

   我们需要平安和谐的校园


案例

   学生入室持刀抢学生案例,警示校园安全教育不能忽视



    一天晚上,某县中学的4位学生,傍晚闯进了城郊某中学的男生寝室里,掏出匕首威胁并殴打宿舍学生,共抢劫现金200余元。由于受害学生报案及时,四名实施抢劫的学习在回家40分钟后同时落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完善安保设施、配备安保人员,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在园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学校、幼儿园不得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如何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近年来,媒体频频报道各地学校重大安全事故的骇人新闻:许多稚嫩无辜的孩子被残忍杀害、强暴、绑架、拐卖,或命丧车祸、踩踏、坍塌、电击、火灾等,事故触目惊心,惨不忍睹,令人痛心疾首。安全工作,警钟长鸣。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严防类似案件再次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必须给予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成长的环境。

第一,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安全意识;

第三,建立工作机制,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治理学校周边环境,营造安全氛围;

第五,警、民、校结合,构建安全网络。

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学习教育。一是坚持常规性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班会、团会、校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二是坚持做好班团队活动教育。三是坚持抓好课外活动教育。安全教育要注重内容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包括交通安全如骑车、步行、赶车、乘船等;生活安全如防触电、煤气中毒、防火,劳动和饮食卫生安全等;活动安全如场所、器械、游泳、滑冰、爬山、放烟花爆竹等安全;社会安全如防盗、骗、抢、绑架、毒品等的防护以及一些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通过学习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安全,什么是不安全,不安全该怎么办,从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综上所述,只有人人有了安全意识,事事有了安全措施,处处有了安全氛围,我们的学校才会平安、稳定、和谐、健康发展。

声明:转载推送此文目的在于公益宣传和知识分享,如有不妥或涉及侵权,请联系维护人员删除。维护人员电话:0855——8254258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