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9年,团长从望远镜里看见儿子牺牲在越军机枪下,一天后攻克沙巴

 昵称tfKn5 2022-03-06

201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40周年之际,云南屏边烈士陵园前的公路上走来一群迈着正步的老兵,他们是原50军149师的退伍战士,前来探望在南疆长眠了40年的战友。

文章图片1

当年的149师446团团长曹从连已经89岁,耄耋之年,他不顾年高体弱,万里跋涉来到屏边烈士陵园,一来是凭吊446团的129名烈士,二来要看望445团的一位烈士——他的亲儿子曹辉,而这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来南疆探望儿子……

在曹辉墓碑旁,当年曹从连曾种下一棵小树作为纪念,40年过去,这棵树苗已长成近十米高的大树,巨大的树干从墓碑旁斜伸而出,树冠仿佛一把巨伞,笼罩在烈士陵园里:夏遮烈日、冬挡雨雪。

文章图片2

当曹从连在人们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到曹辉碑前,望着照片上那张未脱稚气的脸庞,向来冷静坚强的老人忍不住老泪纵横:如果儿子还活着,今年就58岁了,会像这棵大树一样成为栋梁之材,会成家立业、儿孙绕膝,会像从前那样嘻皮笑脸地向他要烟抽,会陪老父亲逢年过节好好喝上一杯……而这一切全都不可能了,倒在沙巴城下的曹辉永远留在了18岁那一年。

文章图片3

那一天,那一刻,作为战地指挥官的他明明知道曹辉面临的是巨大的风险,却眼睁睁望着儿子冒着敌人的炮火冲了上去,倒在了离他只有200多米的地方。

40年后,追忆那个悲伤的时刻,曹从连依然痛彻肺腑。

1、父子上阵,他让老战友把儿子送入“尖刀连”

曹从连是安徽淮北人,从小是苦孩子出身,十几岁就在街头流浪,1947年,17岁的曹从连加入人民解放军,成为机枪手,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从湘西一路打到四川,1950年进藏后,他还曾参加过对印自卫反击战,属于驻藏18军52师的元老。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以原18军52师部队为主组成的藏字419部队被派往中印前线,仅用3天时间,419部队就全歼印军王牌部队第4师第7旅,俘虏了印军旅长达尔维准将,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被称为“铁拳之师”,1969年,52师与成都军区50军149师互换防务和番号。

因此,149师是一支在建国后也有多次实战经历的部队,曹从连是一位身经百战、打过现代化战争的指挥官,深知战场的凶险。

文章图片4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即将打响时,曹从连的大儿子曹辉刚入伍不久,是149师445团2营3连的一名新战士,50军卫生处长特地给曹从连打电话,提出把曹辉调到军部去,却被曹从连断然拒绝。

曹从连说:

“马上就要上前线打仗了,我当团长的把自己的小孩往机关里调,影响多不好!我的儿子是儿子,别人的儿子也是儿子!”

他坚决不让曹辉调走,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士气,不仅如此,曹从连还特地请求自己的老战友、445团的团长把曹辉编入尖刀连,冲锋在最前线。

当时,149师的战士们纷纷写血书要求上战场,把不能上前线看作是一种耻辱,曹辉从小生长在军营里,受父亲的影响,虽然年少,骨子里已是热血男儿,当然不甘落在人后。

事实上,就在曹辉牺牲前夕,倘若他心生半点怯意,仍然可以不去前线,攻打沙巴前夕,曹辉因为徒步负重行军劳累过度、晕倒在地,被送往445团卫生队输液,医生劝他等身体恢复过来再上前线,但曹辉醒过来后,趁医生不注意拔掉针头,偷偷跑出了卫生队,前去与父亲的446团并肩战斗。

1979年2月17日,中越之间绵延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万炮齐发,战争正式打响。

149师作为西线部队从云南方向出境、配合13军作战,2月24日,149师千里行军,来到沙巴地区,全师还未来得及休整,就收到了攻打沙巴县的命令。

文章图片5

曹从连、曹辉同在149师的战斗部队,曹从连是446团的团长,曹辉是445团3营9连火箭筒排的副班长,父子同时参加了这场中越战争中著名的“沙巴之战”,堪称“上阵父子兵”。

在沙巴地区驻守的316A师是越南头号主力步兵师,全师配备了全套苏式装备,在沙巴城外设下无数明碉暗堡、据险以守。

等着149师的,是一场空前的恶战。

2、军令如山,眼睁睁看着爱子血洒疆场

沙巴县是越南西北重镇,是通往越军第二军区所在地安沛的门户,几十年前,越军曾与法军在此交战45天,武器精良的法军炮轰多日,最终无功而返,后来,越军把此地吹嘘为“沙巴防线”。

沙巴地区确实地形险要,该县是全越南位置最高的县城——海拔1600米,处于群山环绕之中,周围是典型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山高坡陡,溪沟纵横,坡度大部分在40度左右,有的险峻之处在60度以上,还有很多自然洞穴,容易伏兵,地形十分复杂,只有一条十号公路和几条沿溪小道便于通行。

文章图片6

沙巴

316A师是越南六大主力步兵师之一,曾接受过苏联军事顾问指导,与法军、美军都交过手,游击经验丰富,号称“决战决胜师”。

开战之后,越南当局抽调走了所有华裔官兵,把这支越军“王牌师”派上前线,作为他们的“制胜法宝”,越军总部曾大言不惭地宣称:“316A师能随时在任意方向吃掉中国一个主力师”。

当时,316A师的兵力部署“前强后弱”,越军把主力都放在了西侧的黄连山新寨北垭口和东侧的4号桥。

文章图片7

进攻时正逢雨天,山间雨雾迷漫,难以辨明路线,负责中路进攻的我军445团,在4号桥南附近遭到越军两个团兵力的阻击。

山上是迫击炮和高射机枪,山下配置反坦克火器,中间为各种轻重机枪,越军在四个山梁上用上百个火力点形成交叉火力网,严密地封锁着4号桥。

文章图片8

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3月1日凌晨,曹从连带领446团前去支援,当天中午就攻克了4号桥地区北侧的无名高地。

第二天天亮后,149师炮兵群对4号桥西南处的越军阵地发动火力急袭。

在炮火的支援下,曹从连指挥全团开始攻夺桥对面的高地,命令部队各种火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火力全开,一时间,4号桥山谷枪炮声惊天动地,1营1连和3连,相继攻上2处高地,与守敌浴血厮杀,但越军构筑工事密集、火力点多,一时难以拔除。

为夺下这块硬骨头,曹从连向师部请求坦克支援,当配属445团3营的坦克赶到后,正被敌人炮火压制在一处土坎下的曹从连看到:每辆坦克的后引擎盖上半蹲半立着4个火箭筒战士,其中一个正是他儿子曹辉。

文章图片9

身为副班长的曹辉眺望着正在激战的高地,不时大声指挥,只见坦克往对面山腰间的几个火力点连开数炮,山对面的一处高射机枪和另一处重机枪顿时被坦克火炮打哑了。

这让曹从连十分高兴,步兵已经攻了上去,4号桥被夺了下来,只要坦克部队能打哑对面的火力点,149师就能顺利通过这一地带,打下沙巴,为西线部队打开通道。

4号桥是美军4个月也没打下来的地方,149师却只用了一天一夜时间就夺下了桥头,不愧“铁拳师”的称号。

当坦克经过曹从连身边时,他还没来得及说话,身边的警卫班长程望明大声喊道:“曹辉,你爸爸在这里!坦克上危险,快下来!”

曹辉这才看见了父亲,他立刻从坦克上跳下来,迅速跑到父亲身边,行了个标准军礼,说:“首长辛苦了!”然后微笑地问道:“有香烟吗?”显然,这对父子感情不错。

程望明赶紧从随身挎包中拿出两包香烟递给曹辉,这也是程望明与曹辉的最后一面,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曹辉的面庞“带着奶气”,看起来还是个孩子。

曹辉接过两包烟,再次向父亲行了个军礼,转身往坦克的方向跑去。

曹从连已经多日没见到儿子,按理应该关心地问几句儿子近况,可战场形势紧急,容不得儿女情长,他一句话也没问,只沉默地注视着一身硝烟的儿子,直到曹辉跑开时,他才望着儿子的背影大声喊道:“你们不要站立在坦克上面,那样很危险!”

程望明也不放心,跟着大喊道:“危险呀!真是太危险了!”

而曹辉边跑边扭脸大声说道:“这是命令!”

听到是命令,曹从连再没开口多说一句,与警卫员极为担忧地目送着4名年轻战士的背影。

事后才知道,由于当时坦克的火控系统较为落后,只能通过内部的观察窗判断战场形势,而观察窗的有效视角只能达到180度,有一半死角是观察不到敌人火力点和战场形势的。

为了更好发挥坦克的火力,密切步坦协同,坦克连与445团商定,在每辆坦克上都搭载四名战士,既能增强步兵的机动能力,又能协助坦克内部人员观察指示目标。

曹辉当然知道,搭载在坦克上是十分危险的,等于是“活靶子”,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为了最后胜利,他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而作为一名老军人,曹从连同样有这样的境界,他明知道暴露在密集火力网下会九死一生,但一听到是命令,他就再也没有阻拦儿子上战场。

曹辉牺牲后,曹从连妻子曾问他,儿子当时离他这么近,为何没有看好他?

而在曹从连心里,何止曹辉是他儿子,整个446团的兵都是他儿子,作为一个战地主将,他怎能让自己儿子退后,让别人的儿子上前?

他把儿子送入尖刀连、前往中越战场之时,就已经考虑到了可能承担的风险。

文章图片10

冲锋的149师战士

人的生命或有短长,却都有终点。对于战士来说,只要能立下军功,哪怕马革裹尸而还,也是值得的!

在父亲的目送中,坦克接着往前开去。

曹辉等四位战士接着为坦克指明目标,先后击毁了西南无名高地上越军阵地的数个火力点。

坦克沿着那条不宽的路又开出约两百米后,被坦克刚打哑火的两处火力点却死灰复燃了,轻重机枪同时向曹辉等人搭载的坦克射击,四位战士被一连串的子弹击中,从坦克上摔了下来(三死一伤)。

曹从连在望远镜中目睹了自己儿子的牺牲,立马向曹辉倒下的地方扑过去,等他赶到儿子身边的时候,只见鲜血从曹辉的头上、胸上汩汩冒出,那张“奶气”的脸上再也没有生机了……

文章图片11

战友看望曹辉

他夺过警卫员手中的冲锋枪,便要冲向西南无名高地,程望明赶紧将他紧紧抱住,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拖到低洼隐蔽处。

巨大的痛苦让曹从连奋力挣扎着,他想要挣脱警卫员,恨不得冲往越军阵地亲手消灭那些火力点,程望明不敢松手,曹从连急得命令道:“小程不要拖住我,我往前多走一步就会少牺牲几个战士的生命!”程望明用尽全身的力气拽着他,劝说道:“如果你死了,整个团就会变得群龙无首!”

这句话让曹从连绷紧的肌肉松弛了下来,他顿时泪如雨下……

3、一天后,他率兵打下沙巴城

眼前的一幕,让曹从连想起了1962年的中印克节朗战役。

当时他是155团的连长,负责左翼冲锋,在炮火还未停止时,他就命令全连冲锋,很快逼近印军重要据点,4分钟时间就拔掉4个印军碉堡。

但此时,印军3个暗堡开始拼命顽抗,他亲自掌机枪压制着敌人的炮火,战事正激烈时,连里的炊事员特地前来观战,问:现在没事,伤员都送下去了,在这里看一看可不可以?曹从连说可以,话还没说完,一串印军的子弹射向了炊事员……

文章图片12

中印克节朗战役

望着倒在身边血泊里的炊事员,曹从连怒不可遏,大声喝令:给我打狠点!结果,270多人的印军加强连,被打死200多人,42人被俘,几乎全军覆没。

战士的牺牲是为了夺取最后的胜利,就在他带领的446团里,片刻前,为攻克4号桥右侧的一处高地,身负重伤的藏族战士、机枪手加多(被授“二级战斗英雄”)一跃而起,站在一处岩石上,端着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吸引了敌人的全部火力,直到浑身中弹倒下……战友们则顺势夺下了高地。

不仅战士如此,将领也是如此,战事最激烈时,445团两个连被敌军炮火压在公路两边的水沟里不能动弹,就在此时,他们看到一群老人冲向桥头,竟是50军副军长刘广桐和149师师长康虎振,他们带着“师前指”直接来到了最前沿的阵地!望着他们苍老而坚定的背影,部队再次发起了冲锋。

目睹18岁的儿子牺牲后,曹从连死死克制着内心的巨大悲痛,冷静下来,把这种悲痛化为一种必胜的信念,重新投入了指挥。

此后,在坦克部队的支援下,曹从连组织力量将在西南无名高地上负隅顽抗的敌军消灭,与其他团沿着沙巴公路两侧分多路展开进攻,3月3日中午攻占了被越军视为“坚不可摧”的沙巴城。

文章图片13

攻克沙巴

尽管多年没上战场、军官队伍有点青黄不接,149师仍然在西线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威风,军委领导战后评论,认为师一级的作战单位数149师打得最漂亮。

号称越军王牌师、又占据有利地形的316A师全军覆没,伤亡1969人,被俘35人,这一场中越“王牌师”之间的单挑,以越军的彻底覆灭告终,也在149师的光荣战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

文章图片14

被俘的316A师士兵

战后,曹辉母亲才得知儿子的噩耗,闻讯后,她当场昏了过去,醒来后变得精神错乱,直到一年多后才慢慢恢复正常,因作战勇猛被提拔为149师副师长的曹从连却一直如常工作,连身边的警卫员平时都看不出他对儿子牺牲的悲伤。

文章图片15

曹辉母亲

曹从连得子时已经31岁,曹辉牺牲时他49岁、年近半百,老来丧子的巨大打击,岂是言语可以形容?

但作为身经百战的军人,他认为儿子为国捐躯、被授予“三等功臣”是极为光荣的,未辱将门虎子的名声!作为铁血军人,曹家父子把国家和平和尊严看得高于一切。

曹辉与战友们被安葬在南疆,曹从连每年都会前往云南屏边烈士陵园吊祭儿子。

文章图片16

曹从连

对越自卫反击战35周年时,曹从连与妻子出现在149师老兵的队伍中,在曹辉墓前,白发苍苍的老夫妇俩悲痛难禁、热泪长流,流露出心底的不舍……

文章图片17

40周年纪念时,年近九旬的曹从连再次千里跋涉、来到曹辉墓前,时间带不走他对儿子的思念,墓边的大树见证了他对儿子一年年的追思。

正如烈士陵园前的石刻大字所说:“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里”没有当年烈士们舍命守护的和平环境,就没有今天的盛世。而只有一代代人接续为国奋斗,才能让曹辉这些烈士的牺牲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程望明《对越反击战实例(回忆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