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丨苏州博物馆藏玉

 馱夫 2022-03-06

图片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元旦,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苏州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中心。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18234件/套,其中一级品222件/套,二级品829件/套,三级品8597件/套,尤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见长。此外,苏州博物馆还收藏有古籍善本725种3128册,普本32155种102906册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图片

馆藏玉器赏析


图片

名称:良渚文化玉琮

时代:新石器时期

尺寸:高31.6厘米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草鞋山遗址出土

说明:玉琮外方内圆,中空相通,分十二节。每节转角处刻有凹形牙状纹饰。在下端起第二、三、四、五节处一侧凹形纹饰内还刻有一小圆圈,以示眼睛。内部留有明显的对凿痕迹。整个器物线条刻化清晰,比例恰当,呈大气之态,外方内圆的形状,被认为是良渚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富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玉器作为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遗产,以其精美绝伦,巧夺天工而饮誉海内外。良渚人视玉为圣物,奉玉为神灵,良渚文化玉器数量众多,制作精美,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

图片

名称:明坑独角兽钮椭圆朱文印面“汲古行个绠”田黄章

时代:明 

尺寸:长3cm,宽4.6cm,高4.4cm

说明:朱文印面“汲古行个绠”

图片

名称:明坑狮钮白文印面“护封”田黄章

时代:明

尺寸:长2.3cm,宽2.3cm,高5.3cm

说明:白文印面“护封”

图片

名称:女金冠

说明:此冠用极细的竹丝编结成网格状冠壳,用藤或竹条做为内外边圈,以丝扎固。再在冠壳表面蒙上麻及黄薄绢。冠上缀贴孔雀翠毛,出土时色彩尚鲜艳,现已残存较少。薄绢上用九根金丝由前而后箍牢。冠两侧金丝弯曲成回旋状。冠的前沿缀有镶金边的玉饰6块,上面分别刻有猪、鼠、虎、牛、羊、兔六个生肖。

图片

名称:白玉大象

时代:清代

尺寸:长14.8厘米 高9.7厘米 厚6.4厘米

说明:此大象用白脂玉料圆雕而成。象作向右回首站立状,体态肥硕,臀上有一小孩,身着短衣长裤,足穿长筒靴,头带金箍,右手拿着二枝菊花,左手持着树枝,左腿曲起,右腿蹬直,作向上爬势,神态怡然,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图片

名称:白玉双耳龙杯

时代:清代

尺寸:长11.3厘米 宽6.8厘米 底径3.1厘米 高4.5厘米

说明:通体作圆形,杯体与底足光素,无纹饰。两侧雕琢对称的螭龙为耳,螭龙口衔杯沿,四足爬于杯壁,前足抓住杯口,四趾毕现,后足有鬃毛飘拂,躯干弯曲,作向上匍爬之状,背有脊,龙身布满鳞纹,体态极为生动。在龙脊及后足外沿处有少量浅酱色玉皮,作俏色装饰。

图片

名称:螺钿嵌玉金扣腰圆盒

尺寸:长9.9厘米 宽7.4厘米 高4.4厘米

说明:盒盖中间为镂孔灵芝相连的二条相互盘旋追逐的白玉螭龙镶嵌,玉龙外及盒边缘为各种形状的点螺组成金钱图案;盖、底外壁点螺组成几何纹图案;盒底点螺组成团花纹;盒盖、底内分别镶嵌折枝桃、秋葵夜光螺。盖底上下口镶金扣以加强牢度和装饰。螺钿是我国一种著名的手工艺品,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

螺钿嵌玉金扣盒为妇女珍藏手饰所用,是一对难得的工艺珍品。

图片

名称:白玉双獾挂件

时代:清早期

尺寸:长6.2cm,宽3.8cm,厚2.1cm

图片

名称:清代黄白寿山石狮白文印面大方章

时代:

尺寸:长4.5cm,宽4.5cm,高8.6cm

说明:白文印面“藏修息游之庐”

图片

名称:齐白石刻白寿山狮钮朱文印面“希文”大方章

时代:清代

尺寸:长4.8cm 宽4.9cm 高8.4cm

说明:朱文印面“希文”;钮雕镂空五狮,有边款。

图片

名称:玛瑙饰品

来源:1966年在苏州虎丘乡凤凰墩的王锡爵夫妇合葬墓中出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