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地欣赏一朵云?

 918dc 2022-03-06

西班牙格拉纳达省日出时的扁豆云。© Garry Kilworth

对于云彩收集者而言,

赏云是一件严肃的事。

英国赏云协会的宣言很有意思,其中写道:“没有云,人将生活得如此贫穷。云属于爱做梦的人,看着它们对灵魂有益。对于边看云边思索它是什么形状的人来说,可以少花些钱看心理医生。”云对加文·普雷特的吸引力绝不止那些可以用科学术语表达的东西,真正打动他的是云蕴含的诗意。

加文·普雷特说:“云是一种极富诗意的存在,就像人的感情,瞬息变化。”在他眼中,“这群追着云跑的人未必能给世界带来什么改变,但这种淡泊无为也恰恰是当下人们极为渴望的生活状态” 。

实际上,赏云协会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加文·普雷特最初的预期,甚至还推动了世界气象组织对云朵的命名。

上:开尔文-亥姆霍兹波 图丨《云彩收集者手册》

下:贝母云 图丨《云彩收集者手册》

有一种罕见的新奇云团,它经常是无声无息地消失,并没有带来暴风雨。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更像文学作品中妖怪来了的时候才会出现的“妖云”。这种云有两个核心特征:一是云底具颗粒状团块,极端粗糙;一是波状结构极度扭曲成巨大、不规则的褶皱。因为这种云非常罕见,它并没有一个学术上认可的名字,甚至连这种云的存在与否都饱受质疑。

虽然这种云没有名字,但随着赏云协会成员逐渐壮大不断贡献各种罕见的云的照片,加文·普雷特从中挑出了这种云的照片。他说:“在追云者眼前飞过太多奇异的云彩,很多都很难归类到现有的云朵种类中。因为发现次数很少,所以未能引起科学家们的重视。”

经过两年的内部辩论及分工研究工作,2008年,这群云彩收集者终于下定决心提议将这种还没有名字的云命名为“糙面云”(Asperatus),并确立为云的一个新类型。他们将请求提交到了世界气象组织,希望获得权威组织的认可,并使用他们起好的名字。

环天顶弧 图丨《云彩收集者手册》

加文·普雷特说:“从下面看,这些云就像波涛汹涌的海面。我们正在辨别所有云层图,给它们分类,但有些云似乎不属于任何一个类别,所以我认为它可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云的下部多呈大波浪状,看上去好像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样子。但是我们看到的一些报告显示,这种云经常会无声无息地消失,并不会带来暴风雨。”

经过长达9年的努力,赏云协会提出的“糙面云”终于得到世界气象组织的正式承认,并被收录在2017年“3·23世界气象日”最新一版《国际云图》当中。更令人惊喜的是,世界气象组织还将本届世界气象日的年度主题定为“观云识天”,以鼓励爱好者们继续为博物学发展作贡献。

告别不知所“云”,

你至少应该了解的46种云彩。

早在200多年前,路克·霍华德(Luke Howard)就提出了以拉丁名对云彩进行命名的系统。这和生物界“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双名法”命名模式非常相似,从此,云彩这种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好像有了生命一样,有了“种”和“属”的概念,形成一个系统分类认知体系。此时的西方对博物学的研究已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对云的系统分类也不例外。

北京天文馆原馆长朱进曾说:“中国也有很多云彩爱好者,他们共同分享各种奇特的云彩照片,还致力于弄清它们的形成机制。几年前,遇到不太明白的云,我也曾试着去找一些书,然后我发现,介绍云彩的图书,主要是看云识天气或者云彩民谚之类,系统介绍云彩分类的中文科普图鉴大多是台湾朋友翻译过来的,大陆还比较缺乏。”

上:乳状云 图丨《云彩收集者手册》

下:荚状云 图丨《云彩收集者手册》

2018年,英国赏云协会的《云彩收集者》出版了中文版,有10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云朵爱好者供图。这本书呈现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涵盖了太空边缘的神秘夜光云,以及我们周围常见但又说不上名字的云彩。赏云除了让人心情愉悦以外,还可以通过“观云象”知道何时需要带伞、坐飞机时怎样观云解闷以及如何在“How is the weather today”之后增加尬聊话题。

俗语曰“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这所谓的“钩钩云”就是隶属于卷云属的钩卷云,像一个大型的逗号。这种钩卷云可不是你看起来的那般安静又美好,它的背后暗藏玄机,因为它的后面往往跟着降水系统,锋面(尤其是暖锋)、低压、低槽很快就会移过来,阴雨自然也就跟着来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云彩收集者手册》中分“十种主要云彩类型”“云种和变种”“附属云和附属特征”“其他的云”“云的光学现象”五个大类,涵盖了常见的积云、积雨云、层云、卷云,以及听名字就很特别的辐辏状云、荚状云、雨幡洞云、贝母云、夜光云、航迹云等。就像玩《旅行青蛙》收集蛙儿子的照片一样,云彩收集者致力于收集形态各异的云图,与全世界的朋友分享收集云彩的快乐。

2021年7月,山东东侧海面上空,出现了大约七条滚轴云。

滚轴云 图丨《云彩收集者手册》

滚轴云多呈现为又长又低的管形,可以从地平线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它有时候具有非常光滑的、丝绸般的表面,有时候则显得相当粗糙、崎岖不平。滚轴云的移动速度可以高达56千米/小时,管子般的云体因滚动而出现旋转,旋转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从前端抬起并向后翻滚落下。如齐天大圣的“金箍棒”一样横卧在海平面。

遇到罕见云彩就互相通知的分享机制,促成了后来国内“天象实时互报小组”的建立。

“收集云彩”既不能像收集邮票那样获得限量版,也不能像收集货币那样具备升值潜力,云彩收集者们却乐此不疲。如今国内的赏云爱好者也渐渐多了起来,还自动划分为南北两派,每当拍到罕见的云种,就仿佛为自己城市加分。

计云是微博上的科学科普博主,也是一位“云彩判官”,许多赏云爱好者拍到奇形怪状的云,都会在微博上“艾特”他,让他来辨认这云的种类,或为这朵云打打分。网友从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地给计云发来图片“打卡”“求翻牌”,计云也会热心回复并给出幽默生动的点评:“A级乳状云,品相在国内排得上号了!”“这是糙面云!南方!把分数追起来!”“又一次锐角云,天空切糕啊。”

乳状云 图丨《云彩收集者手册》

计云的头衔有很多:博物学者、昆虫分类学者、科普作者、博物摄影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他,专业其实是研究昆虫。他在多年的野外考察中,被大自然各类神奇事物所吸引,比如“观云”,还有“罕见大气现象”。计云原本对云没有兴趣,拍过几张日晕的照片后,感觉奇异,于是一发不可收,成了狂热的观云爱好者。虽然观云在国内很少人关注,但计云“入迷入得非常深”,他在充实对各种天象的准确辨识能力后,率先号召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大气现象的交流圈子,如今他已成为屈指可数的“大气现象达人”。

计云说:“越是复杂多样的事物,我越觉得神奇、奇特、有意思,进而产生一种'收藏家心理’,想去见识它、积累它,随着积累和了解的增多,就变成了可以研究它、发展它。”

一只红尾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高地牧场上空© Brian Gibbs

国内第一次公开报道的较为典型的糙面云,计云就是记录者之一。他和天文摄影师张超、生态及自然摄影师王辰都是赏云爱好者,三人组成一个密切的小圈子并且达成了一个约定:谁发现特别的云或者罕见的大气现象,又恰好不便拍照,就及时通知他人。

计云清楚记得那是在2013年10月14日,王辰清晨带女儿去医院,回来时不过上午9点半,出租车行驶在高架桥上,他忽然瞥见东边的云十分诡异,却又似曾相识。他判断那就是他在台湾遇到过的糙面云,且比台湾那次更加典型,可惜他身在车上,车在桥上,全然奈何不得,张超此时亦在外公干,于是马上通知了计云。当时云向东南而去了,计云为了拍到这糙面云,竟临时决定坐高铁去追,一直追到天津,云却在中途转了弯——虽未能补拍到更美妙的照片,却得以更加近距离地观察。

上:苏格兰沃尔夫希尔的日落© Russell Myles

中:英格兰的日落照亮了砧木。© Kenneth Carden

下:瑞士尼德伦茨日落时分的瀑布洞。© Indra Joshi

当时,国外对于“糙面云到底应不应该被立为一个新类型”已讨论得如火如荼。计云说:“作为国内最早知道糙面云存在的一批人,我们几位在更早的时候就形成一种默契:无论谁遇上什么罕见的云彩,都第一时间通知其他二人。正是依靠这一机制,我及时得到了通知,才得以利用极其有限的时间,上演了一出'临时跳上高铁追云彩’的疯狂举动,并为当时国内急需的'比较典型的糙面云’提供了图片。我们大约就是这么一群疯狂追云的人。”这种遇到罕见云彩就互相通知的分享机制,也促成了后来国内“天象实时互报小组”的建立。

想收集到一张“好云卡”其实并不困难,王辰对观云爱好者的唯一建议就是:“无论看到什么云彩,首先拍了照片再说。”

中美洲哥斯达黎加上空的孤独积云。© Eveline Schneider

撰文:郑依妮

封面图:Eveline Schneider

Banner图:Christa Harbig

原标题:《如何正确地欣赏一朵云?》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