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州市博物馆藏——汉代铜镜

 Kath2633 2022-03-06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
我们在茶友会等你
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流行、鼎盛、中衰、繁荣、衰落等几个阶段。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最为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流行草叶纹铜镜、连弧纹铜镜、禽兽纹铜镜、博局铜镜、神兽铜镜、龙虎纹铜镜等。
古青州作为汉代十三州之一,西汉治广县(今青州西南),东汉治临淄(今青州西邻)。因此在今青州地区有大量汉代文化遗存,而青州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铜镜数量也十分丰富,现选取部分汉代铜镜作简单介绍。
图片

西汉四乳草叶纹铜镜(图1)
直径13.6厘米,圆形,圆钮,柿蒂纹钮座。座外方格有铭文带一周,篆书铭文八字“见日之光,天下大明”。铭文方格四角各出一三叶纹,将空处分为四区,每区中部有一乳钉,乳钉两侧各有一枝草叶纹,内向十六连弧纹缘。四乳草叶纹镜在草叶纹镜中占绝大多数,是西汉早、中期流行的主要镜类之一,代表了不同于战国式铜镜的新风格。
西汉昭明连弧铜镜(图2)
直径10.3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凸弦纹圈及一周内向八连弧纹带,内有清晰的线条纹,两栉齿纹内有铭文:“内而清而以而昭而明而光而象而日而月。”素宽缘。昭明镜是出土最多、流行范围最广的西汉铜镜。此型镜取其中“昭明”二字为铜镜之名。镜铭内容常因镜体的大小而有详略,有时每字之间有一“而”字,是为了补充字少而铭带长的不足。
西汉日光连弧铜镜(图3)
直径10.1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凸弦纹圈及一周内向八连弧纹带,内有清晰的线条纹,两栉齿纹内有铭文:“见日之光,长毋相忘。”每字间有符号相隔。文字属篆隶式变体,素窄缘。日光镜是汉镜中常见的一种样式,因其镜铭多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或“见日之光,长毋相(见)忘”而名。流行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中期。
图片
西汉四乳四虺铜镜(图4)
直径8.1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外有四组三直线加一弧线纹,外一周凸弦纹。两组栉齿纹圈带内为主纹,主纹是四乳与四虺纹相环绕。四乳带钮座,四虺成钩形躯体,两端同形,在躯体外侧各饰一鸟纹。素宽缘。四乳四虺铜镜是汉镜中最常见的品种之一,一般的四乳四虺镜将虺纹与雀鸟置于一处,雀鸟在汉人的意识中认为其体现了与日神的联系;也有的在虺的头尾部加上龙头,表现了从虺到龙的蜕变过程。也有学者认为,虺与雀的组合,为后世龙凤纹饰的萌芽。
西汉四乳四虺铜镜(图5)
直径10.4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外有四组弧线纹,外一周凸弦纹。两组栉齿纹圈带内为主纹。主纹是四乳与四虺纹相环绕。四乳带钮座,四虺成钩形躯体,两端同形,在躯体内外两侧各饰一鸟纹。栉齿纹外一周凸弦纹和一周双线波折纹。素窄缘。
图片
西汉四乳八禽铜镜(图6)
直径9.9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钮座外有四组三直线加一弧线纹,外一周凸弦纹。两组栉齿纹之间为四乳,两乳之间各一对禽鸟相对,双歧冠,尾部似双圈形,形态极富装饰性。素宽缘。
东汉博局铜镜(图7)
直径8.2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外围双线方格,“T”形纹及八乳钉纹间填以云纹,栉齿纹带外为一周锯齿纹,边缘为一周双线波折纹。素窄缘。博局镜又名规矩镜,因“TLV”形状的镜纹类似古代的六博棋格而得名,馆藏的这面铜镜是简化博局纹,只保留了“T”形纹。在这类铜镜上,一般方座钮,八乳丁,方圆结合,再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作装饰,镜缘有锯齿纹、卷云纹、卷草纹等,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图案结构。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博局镜是当时最精美的类型,纹饰以四神为主,但其他纹饰也丰富多样、刻画生动。博局镜的纹饰体现了汉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东汉“君宜高官”铜镜(图8)
直径8.1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乳丁纹圈带,钮上下各两条平行的竖线将镜面分为左中右三区。中区上为“君宜”,下为“高官”,左右各一凤纹,凤形态简化。外有一周短斜线圈带,素宽缘。汉三国六朝时期出土的带有铭文的铜镜中,通常带有“君宜高官”“长宜子孙”“位至三公”等吉祥语作为铭文。它是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的体现,体现对子女的厚望和对亲朋好友的祝福。
图片
东汉四乳禽兽铜镜(图9)
直径14.6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一周乳丁纹圈带,圈带外有四枚带圆座乳钉纹,乳丁纹分成的四区内有:青龙、白虎、朱雀、瑞兽。外有铭文:“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山人不知老。”斜线圈带外为一周锯齿纹,边缘为变形云纹。素窄缘。在汉代流行的神兽镜中,除了饰有常见的四神、五灵等图案外,往往还有辟邪、羽人、西王母、凤鸟等各种神灵异兽的祥瑞图案。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古人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意识的具体反映,与当时人崇尚道教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东汉“青盖”铭龙虎对峙镜(图10)
直径9.9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高浮雕一龙一虎对峙、羽人和鹿及铭文“青盖”。栉齿纹带外为一周锯齿纹,边缘为一周单线波折纹。素窄缘。羽人和鹿反映东汉人的升仙思想。两汉政府设专官管理铜镜的制作,如“尚方”是汉代为皇室制作御用物品的官署,属少府。“尚方作镜”系设在首都的尚方工官制作的铜镜。而同时,“蔡氏作镜佳且好”“王氏作镜真太好”等铭文镜也都明确记述了制作者的姓氏,表明民间铸镜业也已十分普及。这种“青盖”铭文铜镜的渊源来自“尚方”铭文铜镜的系统中,这种铭文铜镜应属于“尚方”铭文铜镜系统中的一种,它的发展基础就出自官方的“尚方”铭文铜镜。
青州出土的汉代铜镜品种繁多,形制多样,有些已成为汉代铜镜鉴定、分期的标准器。正如《古镜图录》中说:“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镜若也。”而汉代铜镜作为我国铜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在纹饰题材、数量种类及铸造工艺上都较前期有了极大发展,并为以后唐代铜镜的盛起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铜镜文化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湛工艺、聪明才智,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虽然铜镜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所反映的中华灿烂文明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人与人的相遇,相识,相知都是缘份,缘分让我们聚在一起。但通过茶而结成的缘份,多少带了点“道”的韵味。无论相识与否,无论交往如何,凡聚在一起便坐而品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