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子维医案(九)

 一个大树 2022-03-06

十六、行气化痰法治疗痰气结核二例

例一刘某,女,29岁。

初诊∶19863月。

主诉及病史右腋窝生一肿物,已三四个月,初期如桃核,逐渐长大,现已如鸡卵,自觉胀而不疼,曾用西药治疗,连续注射链霉素96支,未见少许效果。

诊查脉见沉而有力,面色稍有发黄。察其腋下有一肿物,其大小如拳,按之不疼,推之移动,皮肤之色如常。

辨证以上肿物虽然较大,但推之能移动,乃居皮里膜外,内无根蒂。治之较易。其肿物由痰气凝聚而成。痰生于湿而成于热,基于脾气运行不利,复感外邪,湿气阻络而成此疾。

治法理气化痰法。

处方蒲公英30g夏枯草20g牡蛎15g海浮石10g陈皮13g木香10g白芥子12g砂仁10g桔梗10g

3剂,水煎服,日服1剂。

二诊五日后复诊。脉见沉缓。察其肿块已缩小1/3。此方药连续服6剂,痰核已完全消散。

例二张某,女,56岁。

初诊∶1991425日。

主诉及病史右臀部生一肿物,已三四个月,逐渐长大,不痒不疼,但不能平坐。

诊查脉象沉缓,舌苔白滑。察其臀部,肿块大如拳,推之能动,按之能移,皮色如常。

辨证脾脏运行之力不足,水湿之气因感外邪而留滞,从阳气而化为痰,凝聚而成痰核,日渐长大,居于皮里膜外。

治法行气化痰。

处方蒲公英30g夏枯草17g广陈皮13g白芥子13g木香12g砂仁7g牡蛎15g海藻20g昆布20g香附15g5

水煎服,日服1剂。

二诊∶52日。脉沉缓。痰核减小,较前软化,自觉轻快。仍以原方药7剂。

三诊∶511日。脉沉而有力。痰核已缩小如枣大。仍予原方加入薏米20g、海浮石13g。复予7剂,服之而愈。

【按语】痰气结核一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无定处,但以妇人乳房处为多。若推之能动,皮色不变,大小皆可治疗;若推之不能动,皮色变暗,系内连肌肉,根蒂已深,毒气已凝聚;则难治矣。方内所用白芥子,可化皮里膜外之痰,功能良好;海浮石、牡蛎,取其软坚化痰;蒲公英、夏枯草,散结而祛湿毒;木香、广陈皮、香附、砂仁,取其行气散滞;诸药为伍,共收行气化痰、散结软坚之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