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别样的新年

 冬歌文苑 2022-03-07

别样的新年

春节还没有走远,从四面八方回家的亲人们,有的背上行囊,已经回到他们远在他乡的工作岗位,有的返回学堂,捧起了属于他们的书本,有的踏上了田间地头,为春耕开始谋划。尽管一个春节已成过去,北京冬奥会也已经落下帷幕,但,我们家一个别样的春节氛围还是缭绕于我的心头,让我觉得值得记忆,令人回味。

大舅家的三表姐张超梅,大学毕业以后外出工作,在浙江宁波安了家,平时工作忙,没空回湖北老家,只能偶尔在国庆小长假或者春节才能回来一趟。这两年又有新冠疫情,她们一家三口三年没回来了。今年春节,各地的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春节前,当地的学校发出提示,建议学生在春节期间不要跨省旅行,以免因突发疫情,而影响节后的学习。思家心切的三表姐,一个人还是回到了老家,她的到来,让一家人兴奋不已。一家人团聚了,除了说不尽的家话,大家一起议论最多的就是冬奥会了。于是,三表姐提议说,虽然我们江汉平原开展不了冰雪运动,我们也可以用别样的运动形式来庆祝北京冬奥会的召开,为冬奥会加油啊!就这样,一场家庭乒乓球赛拉开了帷幕。

活动需要仪式感,家庭比赛也得象模象样。二姐夫陈家宽是一个公办教师,还是家庭里公认的体育达人,不仅很多体育项目都玩得极具水平,而且,对各类体育比赛的规则掌握得很清楚,这样,制定乒乓球赛规则的任务就非他莫属了。在大舅家的三楼上,放着一个乒乓球桌,大家相聚的时候,是有所交流的,都知道二姐夫的乒乓球水平和大家不在一个层次上,他也就被大家理所当然的排除在选手之外,被委以了裁判的重任。三表姐生活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家庭条件较好,主动承担了比赛的赞助。规则决定,比赛分男、女两个组分别进行淘汰赛,男、女组的第一名进行对决,分出一、二名,男、女组的第二名进行对决,分出第三、四名,参加者都能获得优胜奖。很快,报名信息在“好大一个家”微信群里发出,结果,报名人数刚好16人,男女各半。报名者中年龄最长者是我51岁的二姨张新权,最小的是16岁的侄子李子陵,通过抽签,决定了各自的第一轮对手。在选手们积极练手准备比赛的间隙,其它人员到文具店,买来了彩带、奖状,用平时用过的一次性筷子粘了彩带,为观看比赛的人都准备了助威的道具。请家庭书法家张作荣先生写了横幅《第一届张家杯乒乓球友谊邀请赛》。

2月3日上午,比赛开始前,退休前曾担任公职的张作荣先生,作为特邀的活动主持人,宣布了比赛规则,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随后,室内响起《运动员进行曲》,二表姐张云梅伴以《烈马》的舞蹈,为比赛酝酿起了热烈的气氛。

经过一天的紧张角逐,我的双胞胎哥哥中的斌哥获得冠军,三表姐获亚军,大表弟王崇锦获得第三名,大侄女张甜获得第四名。最后,比赛的冠军和裁判进行了一场表演比赛,两人之间时而高吊,时而长拉,时而猛扣,酷炫的发球,惊险的擦边球,赢得了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比赛结束,大舅张新华因辈份最高,年龄最大,当仁不让的作为颁奖嘉宾,为大家颁发了奖金、奖状,并与大家合影留念。比赛中,二表姐开通自己的直播账号,为不能到现场参加比赛的亲友直播了比赛的实况。

千家万户在过年,我家今年确不同。尽管一场比赛结束了,给我们一家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们没有在牌场上鏖战,也不是一味的推杯换盏,是一场趣味无穷的比赛,让我们过了一个欢乐的年,过了一个尽兴的年,一个别有意味的年。难怪只有10岁,一向抱着手机就难放下的侄子李天宇,也饶有兴趣的全程观看了比赛,兴奋的当着啦啦队,赛后也认真的练起了球,还满脸认真地说:“我要多运动,快长高,明年我也要参加比赛,拿名次呢!”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李霞,女,80后,初中毕业,是一个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的新型职业农民。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