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丈夫叛变,满门一百多人被斩,她为何还能活成“还珠格格”原型?

 历史与健康 2022-03-07


1682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他从遥远的南边带回来一个公主。百姓们听说这件事,都兴冲冲地往人群中间挤着,人群议论纷纷:

“听说这是大清朝唯一的一个汉人公主呢”“听说她的丈夫背叛了大清朝,她居然还能活着回来”“别说了,她唯一的儿子死了,也是个可怜女人啊……”

偌大的仪仗队后面跟着的,正是众人口中的公主——孔四贞。

拜伦说:“事隔经年,我该如何贺你,以眼泪,以沉默”。孔四贞出神地看着车窗外一晃而过的人群,百感交集,她的思绪突然飘回了二十余年前。

那时她是出身名门的将军之女,扶着父亲的灵柩北上,进京的时候也是这般车马喧嚣、冠盖云集,豆蔻年华的她,恣意策马,只留马蹄阵阵、尘土飞扬。

少时意气的光景总是晃得那么快,她想起了与她擦肩而过的顺治,想起了对她万般慈爱的孝庄太后,一个念头在她心中一晃而过:

如果,当年她选择了嫁给顺治帝,结局会不会大不一样?


01 家破人亡,一朝选在“太后”侧

琼瑶的经典剧《还珠格格》曾经风靡全国,不知道多少人当时幻想过一觉醒来成为了地位崇高的公主,还能备受皇帝老爹疼爱。

历史上还真有一个人有这样的际遇,不过在她成为公主之前,她首先经历了一场恶战和一次家破人亡。

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曾经是明朝的一个将领,因为自己不受明朝皇帝的重视,明末就叛变了,成为了明朝的降将,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清朝的有功之臣。

又因为其父亲有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为了大清朝的平定四处征战,很快,孔有德便成为了汉人将领中的实力干将,清初就被封为了定南王。

孔四贞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河清海晏的安定局面了,因此她在甲天下的桂林和金碧辉煌的靖江王府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这种生活在1652年戛然而止。

原大西军猛将李定国在归顺永历帝后先后攻打了湖南、广西,最后派兵包围了桂林。

1652年六月二十九日晚上,孔有德叫来自己的夫人、小妾和两个孩子的乳母。厅堂之上,孔有德深深叹了口气,说道:

“你们也知道,李定国带着大军杀过来了,这城,我怕是守不住了。趁着现在我们的大军还能坚持几天,你们都走吧,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也别再回来了。”

妻妾们当时就哭作一团,说道:“那既然能走,老爷何不跟我们一起走呢?我们妇道人家收拾些细软,也是能度日的。”


“胡闹,我是一城的守城之将,是一定要和城池共存亡的”。妻妾们也不愿意走,孔有德拿她们也没办法,只得说:“那你们就跟着我留下来守城吧”。

随即转过头对乳母说:“我的两个宝贝孩子就交给您了,您可一定要为我们孔家留条血脉啊”。

当夜,乳母就带着两个孩子连夜出了城。

七月初四,桂林城破,孔有德自缢于靖江王府。孔家上下120余人,全部被杀,唯一的幸存者就是孔四贞和哥哥孔庭训。

在外流落了两年之后,这个大将的遗珠才被孔有德的部下找了回去。而哥哥孔庭训,在逃亡的路上已经被李定国的人俘虏回去杀害了,也就是说,孔家一百多口人里,只有孔四贞一人活了下来。

曾经庞大的家族,如今上天入地,已经找不到一个亲人的影子了。

1654年,年仅十三岁的孔四贞扶柩北上,在城门口她见到了从未有过的阵仗,甲胄鲜明的人整整齐齐地站了好几排,就是为了迎接父亲孔有德的遗骸和她这个烈士之女。


进京城之后孔四贞才知道,顺治皇帝命大清三品以上的所有官员全部郊迎。

孔四贞刚刚坐定,皇帝便派礼部侍郎恩格德给孔四贞送去了白银万两,以供她的日常开销之用。

随后孔四贞便上奏说道:“父亲原本的想法是想将遗骨葬于东京,但是眼下的情况,我的哥哥已经过世,我又待在这个地方,如果将父亲葬得太远,到时候怕是难尽孝心呐,能不能向您求个恩典,将父亲葬在北京呢?”

皇帝很愉快地答应了这个请求,并且还以很高的规格安葬了这位以身殉职的老将。除此之外,还为孔有德建造了祠堂,以供春秋两个季节的祭拜。

对于这个孑然一身、孤苦伶仃的功臣之女,孝庄太后出于控制孔氏旧部的心思和对这个小姑娘的怜爱,便将这个姑娘留在了身边。

02 差点成为董鄂妃的“劲敌”,孝庄曾立她为东宫皇妃

据历史逸闻所写,顺治和孔四贞曾经有过一段朦胧的情缘。

1654年顺治初次见到孑然一身的孔四贞,彼时的他刚刚将自己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降为静妃,本以为可以就此摆脱自己不喜欢的女子,没想到没过多久,孝庄太后又从自己的娘家给顺治挑选了一个女子,让她入主中宫。

然而这两个女子皇帝都不喜欢,因此婚姻生活过得不如人意,因为婚姻里太后的意志太过强烈,顺治多少有些不满意。


据《清实录》记载,礼部尚书等官员曾在皇后的册封礼之后上奏过,意思也十分明显:“这眼见着中宫皇后的礼成了,现在这乾清宫、景仁宫这些宫殿啊,眼见着就要完工了,按照祖制,这不能空着啊”,言外之意就是,您得赶紧纳妃了。

皇上随口就甩了一句话让群臣哑口无言了,他说:“这事儿你该问皇太后啊,这不都是她在操心吗”。

对于顺治的怨言,孝庄皇后也大概感受到了一点。于是也开始为儿子想,想为他找个他称心如意的伴侣,毕竟总不能那么大的后宫,一个喜欢的都没有吧。

最主要的是,孝庄太后发现了非常不妙的事情,那就是顺治皇帝可能对自己的弟媳董鄂妃产生了点小心思。于是在1654年,孝庄太后取消了让顺治和董鄂妃见面的"命妇轮流入宫侍奉后妃"的制度。

这点萌芽被掐断之后,顺治帝就将目光放在了刚刚入宫的孔四贞身上。在孝庄太后的有意助力下,这个女子屡次出现在他眼前,能陪他读读书、还能陪他打猎,有风骨也有风情,因此顺治多少对孔四贞也萌生了一点好感。


如果顺治帝和孔四贞能成亲,那不也是一桩美事吗?

据史书记载,1656年,孝庄太后将孔四贞立为东宫皇妃。然而因为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也就是董鄂妃的丈夫)的离世,册封大典被延期。再次听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董鄂妃在同年的十二月被册封为了贤妃,而孔四贞,则被许配给了孔有德的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

坊间传闻说,是孝庄皇后看事情差不多了,提前问了问孔四贞的意思,但孔四贞明确地说了是她爹在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将她许配给了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

此时孝庄当然是有自己的盘算了,如果这个时候硬要孔四贞嫁进皇家,不免会被人说成是“皇家仗势欺人”,这种事情对于控制孔氏旧部来说非常不利,在感情和政治桥梁之间,孝庄太后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政治作用。既然已经许配了,那便就此作罢吧。

无缘做婆媳的孔四贞和孝庄太后二人只得做了母女,1660年,孔四贞被封为和硕公主。

03 人到中年,第二次家破人亡

公元1664年,新婚的孔四贞、孙延龄夫妇回到了广西。

孙延龄就是比较恶劣的“凤凰男”的类型,靠着孔四贞在太后面前的各种好话爬上了高位,在孔四贞还有娘家人在的京城是百依百顺,等到夫妇二人离开京城,孙延龄的真面目一下子遮不住了,加之孔四贞一直也瞧不上自己的丈夫,因此夫妇二人之间的感情迅速恶化,婚后也只育有一子。

1673年,三藩之一吴三桂起兵反叛,在吴三桂的鼓动之下,第二年,孙延龄有了动静,他杀了和他不和的大将,举兵响应吴三桂。

但是因为他平时拖欠兵饷,对将士不好,也没什么功绩,所以将士们根本不服他,还将他就被从将领的位置上赶了下来。后来,将士们找不到合适的头领,于是又驱车去找孙延龄,孙延龄躲在一个百姓家中,老远看见军队的车舆的时候以为他们还要变本加厉地来迫害他, 于是根本就不敢出来。


孔四贞却十分胆大,对丈夫说:“若他们真的是抱着这样的心思来的,那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不如来个痛快的”,但是孙延龄还是不敢出去,于是孔四贞就将丈夫藏到了别处,独自去面对前来的将士。

她见到将士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杀了我吗夫妇二人倒是容易,但是你们就一点都不顾及先定南王对你们的旧恩情吗?”

听罢,前来拜见的将士们齐刷刷跪了一地,向孔四贞说明了来意,将孔四贞夫妇迎了回去。

这件事情之后,孙延龄十分愧疚,自觉无颜再面对将士,于是对孔四贞说:“我能够活下来全是因为你,军士们念及先定南王的恩情和厚德而敬重你,你完全可以掌管这些将士,我愿意把这个位置让出来,做个闲人”。

此后,都是孔四贞掌管军中事务,将士们也很服她。

在妻子孔四贞和手下傅弘烈的威逼利诱之下,孙延龄决定拨乱反正,不跟着吴三桂造反了。

很快,这事儿就传到了吴三桂的耳朵里,他恼羞成怒。1676年,吴三桂对孙延龄发动奇袭,杀死了孔四贞夫妇唯一的儿子,也杀死了孙延龄,因为广西还有孔氏旧部,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些将士,吴三桂将孔四贞收为名义上的义女,将她带到昆明软禁长达6年。

1682年,三藩之乱的最后,康熙获胜,他将解救出来的孔四贞带回了京城。


京城还是同一个京城,但是她已经早就不复当年的境遇。当年她是护送殉职大将遗骨的烈士之女,现在她是叛臣之妻。

曾经孝庄为了她的身世和她的政治作用而庇护于她,如今她也早已没有了之前的价值,自然也就没有了之前的待遇。

此时的她才41岁,却已经经历了两次家破人亡。说起来是位及公主、享尽富贵尊荣,实际却是半生飘零、一生坎坷,最终还独自一人度过了余生漫长的三十余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