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9 09:07:10)

【壹】↑
提起上海,或许很多游客都去过外滩、南京路、东方明珠或者城隍庙等热门景点。是的,这些地方确实早已成为上海的一张面孔,只要来上海游玩那就必去这些地方。然而,在你闲庭信步于繁华的外滩、南京路等地时,你是否可曾留意到上海老式里弄的身影呢?那里可是真正饱含老上海风情的地方,是上海几代人心中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
如今,随着高楼大厦到处拔地而起,上海的老式里弄渐渐的也就越来越少了。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新总是代替旧,万丈高楼注定也会代替老式里弄。久而久之,终有一天上海的老式里弄便将完全消失,这是令人十分心寒的。遗憾,可惜,但我们最终还是无奈。无奈之中,趁它还尚未完全消失,让我们一起走进即将消失的老式里弄,慢慢感受这冬日里老上海独特的风情吧。
说起里弄,其实这是上海的方言,在北京它其实被叫做胡同。但不管叫什么,都是每个地方的特色。上海的老式里弄房子则富含了江南建筑和外来艺术的特色,外观极富观赏感。走进狭窄的弄堂中,远远看去,更是一副生机勃勃的生活景象。瞧,那乌漆的大门、半掩的窗户,隐隐的透着一些阴暗。还有那狭小而又简单的屋前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物被子更是老上海独有的一道风景线,让人宛若回到很久很久以前。静静的,我漫步于曲折的弄堂中,几个小孩快乐的从我身边嬉戏追逐而去;哗哗的水池边,一位老阿姨提着痰盂盆唰唰的清洗着,神情是那么专注;还有暖暖的阳光下,几位老阿婆安逸的坐在门口晒着太阳,冥冥中,仿佛是在聆听做骑着自行车做生意的吆喝声。人来人往中,车铃清脆,穿过里弄的悠长由远及近,不经意的,我不禁沉浸其中,阵阵浓浓的海派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此情此景,老式里弄的生活似乎一下安静下来了,静得仿佛是遗落在这座繁华都市里的世外桃源,让人倍感温暖。
慢慢的,我依旧穿行在老式里弄的静谧中,温暖的阳光穿过高楼大厦的缝隙,斜射在里弄的阳台上,暖暖的,看上去很是温馨。就在这不远处,一位年迈的阿婆艰难的举着长长的竹竿,仰头顶起晾晒在阳台上的被絮,然后再与屋内的老伴儿配合一起收着被子,身影是那么年迈,但动作却是那么娴熟。或许这就是他们生活惯了的里弄生活。然而,这种生活不久的将来将会逝去,里弄的生活、风俗亦随之消失。仰头远望里弄外面满眼的高楼林立,那一辆辆高耸的吊车还在马不停蹄的施工,高楼大厦依然还会如春笋般的在这座城市上拔地而起。可是,我们冥想一下,若干年后当我们再次漫步这座城的时候,你是否还会怀念曾经有段历史叫“里弄”呢?

【贰】↑一墙之隔,围墙左边是工地,围墙右边是老式里弄的市井生活。

【叁】↑老式里弄中散步的老人。

【肆】↑去倒痰盂的妇女。

【伍】↑乌漆的大门斑斑驳驳,半掩着,屋内显得有些阴暗。

【陆】↑在弄堂里做油炸饼的生意人。

【柒】↑推着自行车准备出门的阿姨。

【捌】↑

【玖】↑一位上门维修工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狭窄的里弄中,时而还不停的吆喝着,为自己做着广告。

【拾】↑

【拾壹】↑在水池边清洗痰盂的阿姨。

【拾贰】↑晾晒在屋檐下的年味。

【拾叁】↑

【拾肆】↑里弄里收垃圾废品的外来工和她可爱的小孩(左图),炸油饼的生意人做着买卖(右图)。

【拾伍】↑好大的鱼干,貌似为过年准备的。

【拾陆】↑

【拾柒】↑

【拾捌】↑

【拾玖】↑弄堂里做粗粮买卖的貌似在打包行李准备回家过年,白底黑字的广告牌依然还插着车上。

【贰拾】↑

【贰拾壹】↑

【贰拾贰】↑在弄堂里玩旱冰的孩子们,快乐的追逐着,稚嫩的欢声笑语穿过弄堂的静谧,消失在高楼大厦间。

【贰拾叁】↑

【贰拾肆】↑

【贰拾伍】↑坐在阳光下晒太阳的老人,很安逸,很舒服,彷佛睡着了。

【贰拾陆】↑

【贰拾柒】↑收垃圾废品的外来工。

【贰拾捌】↑做买卖的妇女推着堆满家当的小车走在弄堂里,从她的神情来看依稀可以看出一点归心似箭的感觉,毕竟快过年了嘛。

【贰拾玖】↑

【叁拾】↑站在小店前的老太太,带着红袖章,应该是里弄中管理协调人员。

【叁拾壹】↑年迈的老太太阳光下在收被子。

【叁拾贰】↑坐在门前晒太阳的阿婆。

【叁拾叁】↑倒痰盂的阿婆。

【叁拾肆】↑

【叁拾伍】↑弄堂里买菜的。

【叁拾陆】↑儿子陪着老父亲在晒太阳,浓浓的亲情温暖的扑面而来。

【叁拾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