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匠精神”成空谈?为何企业对技术工人的低薪视而不见?

 柳家李红 2022-03-07

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攻君士坦丁堡。此前土耳其帝国已经对君士坦丁堡进行过数次围攻,均因对方城坚炮利而损失惨重。

但是这一次,土耳其帝国的苏丹王志在必得,因为此次攻城,军队中添置了新型的攻城武器:乌尔班巨炮。发明这种火炮的,正是匈牙利籍火炮设计师乌尔班,该火炮也由此得名。

乌尔班曾经首先投靠的是东罗马帝国,为君士坦丁十一世出谋献策,设计出许多小型火炮来配合防御土耳其大军的进攻,效果十分显著。

然而当时的东罗马帝国财政出现了危机,无法继续制造价格高昂的青铜火炮,甚至无法给乌尔班发工资,于是乌尔班才转头到苏丹王麾下,还为土耳其军队设计出了威力巨大的乌尔班巨炮,一举攻破了拜占庭坚固的城墙。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也自此终结。

可见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具有拥有优秀技术的匠人是多么重要。

大国利器,源于精细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经济已实现一体化,社会的分工协作也更加的紧密而细致,对于从业人员专业程度的诉求也在与日俱增。

以汽车制造行业为例,一辆普通的轿车需要一万多个不可拆解的零部件组成,而每个零部件的生产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组装过程也极其复杂。

那么相应的就需要每个环节的工人都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且可以相互配合,紧密协作,才能顺利地生产出一台合格的车辆。

央视曾经拍摄过一个名为《大国工匠》的纪录片,片中介绍的都是在不同领域中,极具匠心的工人师傅。“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就是其中之一。

身为一名焊接工人的高凤林获得过多项殊荣: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者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200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如此多的荣誉,背后只传递着一个信息:高凤林在普通的岗位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在研制生产运载火箭的征程中,随处可见高凤林的身影。由于火箭发射时需要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对于火箭主体以及各个部件的坚固程度有着不小的考验,如果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火箭随时都会面临解体的风险。

为了让火箭顺利升空,高凤林废寝忘食地工作,日复一日地做实验,最后终于摸索出整个火箭的焊接规则,总结整理的相关资料摆满了好几个书架,其工艺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高凤林只是我国杰出匠人的一个缩影,在他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高凤林”在为我们的国家默默地付出。正是因为他们,现在的中国才能像乘上火箭一样,迅速跻身到世界大国行列,让我们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需求增大,人才不足

国家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抱怨招不上来人,那么现在的企业招工真的有这么难么?

以某大型加工制造型企业为例,2019年,该企业员工人数达六十六万人,目前已突破九十万人。按照数字来看,每年的招工不下十五万人。招了这么多员工,这个企业应该是最不缺人的。然而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核心岗位仍有三万人的缺口。

这前后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是在传递着另外一个重要的信息。

千“工”易得,一“匠”难求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业大国,大大小小的工厂比比皆是。在工厂里,成为八级钳工甚至比当上厂长还要光彩,老师傅们经常会为一个技术难题寝食不安。

休息室中针对技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是常有的事,解决争端的方法也很简单:“走!咱上车间里比划比划!”当然,这里“比划”的意思是实地操作,用事实说话。

因此,在那样的环境下,自然涌现出大批技艺精湛的工人师傅。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传统制造型企业大量消失,取而代之的服务类行业和高科技产业。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极少愿意去从事技工的职位,所选择从事的行业大体也是这两类。

虽然国内仍有不少制造类企业,招工人数也不在少数,但是技工薪资水平却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据统计,普通的技工岗位,月薪2000-4000元范围内的占到了75%左右,5000元以上的不足8%。

如此微薄的薪酬,从业人员首先是需要用于支付食宿,水电等生活开支,然而除去这些费用之后,能够存下来的钱也就所剩无几。由此可见,当代技工的生活实在是捉襟见肘。

更何况在这样的薪酬之下,从事技工行业的人员最关心的,自然是如何节省日常开销,而不是钻研技术。当代技工薪资水平普遍偏低,成为了阻碍从业人员苦练技艺,成长为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工的一大障碍。

即使有人抱着一腔的热忱投身于技工行业,却也很难长久地坚持,逐渐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以及每月的房贷和车贷都会让他们忍不住发出疑问:这样的付出真的值得吗?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来自于生活和家庭的压力往往让人不堪重负,哪怕他的技术经过三五年的实操已经愈加熟练,最终却还是无奈的选择了另谋高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任何年代,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都是衡量这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指标。而要提升工业生产力,就必然需要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工人师傅作为支撑,《大国工匠》树立的就是不同行业中工人的典范。

虽然如今技工类从业者不在少数,但是普遍偏低的薪资水平,却在阻碍着工人师傅们的职业发展。如何提升技工的生活品质,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打磨自己的技艺,成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所谓的“工匠精神”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深入实践,让他们真真正正地发挥所长,受到应有的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