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颜值的清华女博士突然火了 ,但我却被她的爸妈感动哭!

 OK妈谈育儿 2022-03-07

前几天刷到央视的《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除了众所周知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老先生、“亚洲飞人”苏炳添,我意外看到了还有一位才20岁出头的小姑娘清华博士江梦南。

原来这个笑起来很漂亮的女孩,在从小听不见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凭借异于常人的坚韧,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考入清华读博士。

她的不容易可想而知,但我更好奇这样孩子的父母是怎么“教”出来的。或者说,是怎么“熬”过来的,他们不但用极强的毅力“熬”下来,还这么卓有成效,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就像主持人敬一丹说的:看到江梦南的第一眼,“我特别迫切地想知道你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得具备多大的学习能力,才能把你教会。”

要知道即使孩子各方面健全,我们也时常觉得乏力、受挫感明显,更不用说面对听力几乎完全消失的孩子,那样的心路历程一定是常人难以忍受的。

看了很多采访视频和资料,我真心被江梦南父母感动到了。

这是一对深爱孩子、也懂得如何正确地爱孩子的父母,有毅力,更有智慧和远见。

01

为了让孩子开口说话,

他们选择了艰难、未知的路

江梦南不是天生的听力障碍。出生时的江梦南是个健康宝宝,听力正常。

父亲赵长军,母亲江文革,都是学校老师,感情甚笃,对这个孩子视若珍宝。

不幸始于一场肺炎,因为错误用药,小梦南的左耳丧失了105分贝相当于直升机起飞时声音的听力,右耳则完全失去听力,被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

夫妻俩一开始都难以接受这个现实,跑了几家大医院复诊,结果都一样。医生给的回复是:“目前来看,全世界还没有办法。”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教手语,像大多数聋哑儿童那样生活。

并且,以梦南的情况严重程度来看,买助听器都是浪费。

这样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在采访中,梦南妈妈说,当时两人的想法是:“如果世界上有听力神经移植的技术,我们都愿意把正常的听神经移植给孩子。“

可惜,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想替孩子去受苦,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但面对现实却是更大的痛苦。

当夫妇俩不得不提前为孩子做最坏的打算,去考察当地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时。他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内心的挣扎。

“整个教室都是无声的”。

“那些孩子已经放弃了开口说话的可能,跟着老师学手语。”

梦南爸爸回忆起这一段经历的时候,对着镜头说出了自己的“小秘密”。

“我当时有一种虚荣心吧。我也算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就想,我的小孩,我将来一定把ta培养成至少重点大学,甚至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初为人父人母时,大约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内心戏”。这样的“虚荣心”,真实又接地气。

但一旦接受孩子完全失聪的现实,把孩子送进聋哑学校,这样的愿望几乎就无法实现了。

“我就这么一个女儿,说实话,我不甘心,当然,我也有点失去理智了。”

这个时候,梦南爸爸学医的妹妹的一句话提醒了他们:虽然不能恢复听力,但可以死马当活马医,即使成不了,也没什么遗憾了。

两人于是给小梦南买了助听器,一遍一遍地和她说话,但结果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人最怕的不是辛苦,而是看不到希望。像黑夜没有尽头,走在山洞看不到出口。

无论两人多么努力,小梦南依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这让夫妻俩“心都是凉的”。

其实,按照当时的当地政策,赵长军夫妇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身边很多人也劝他们,把梦南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再要一个。但夫妻俩拒绝了,只说:“要把所有的爱都给女儿”。

让孩子开口说话,对常人来说太简单不过,但是于他们而言,却是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也更未知的路。

02

“蠢蠢的坚持”看到了希望

希望出现在梦南1岁4个月时。

那次夫妻二人又一次带小梦南去北京看病,结果当然还是“没有办法”。

当他们准备收拾行李返回时,小梦南不小心把一只球滚到了远处,情急之下,叫出了两声。

那是类似“妈妈”的两个音符。

那是夫妻俩第一次从女儿嘴里听到的声音,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那之后,绝望的情绪一扫而光。

后来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有没有想过放弃的时刻,赵长军夫妇回忆说最难的是孩子一点声音都没发出来之前,但那次发出声音之后就没有过想放弃了。

因为他们坚信:女儿能发出声音,就一定能学会说话。

一开始,他们每天抱着女儿对着镜子说话,这样做是为了女儿能看清楚他们的口型。

他们从最简单的音节开始,教她如何摆放舌头,又让她摸着爸爸妈妈的喉咙,感受声带振动,把她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前,感受说话时的气流。

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用夫妇俩的话来说,“没完没了”。

“一个字,念一万遍我能够学会,父母都已经很开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们的嘴巴附近感受这些气流。花,有气流,瓜,没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馈,才可以慢慢练成这样一个肌肉记忆。”江梦南回忆。

至于这种方法到底有没有用,科不科学,两人内心其实并没有底气。

梦南爸爸说自己是“蠢蠢的坚持”,但只要有一点希望,就绝不会放弃,为了女儿,也为了自己“不留遗憾”。

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方法不在于笨和聪明,而是在于能否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再“蠢”的方法,坚持一万次几万次的练习,也能开出花结出果。

现在的江梦南,面对面和人交流基本没问题(需要观察对方口型),口齿虽然还有一点点不那么流利,但对交流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当然,这个过程里,梦南爸爸和妈妈也是在不断学习,优化方法。妈妈说对于自己的女儿好像是在雕刻一件艺术品,“我总是在仔细地观察、分析她的一言一行。“

梦南妈妈利用暑假到长沙学习聋儿言语康复技巧,硬是考出了“言语康复师”证书,这也是所在的宜章县的第一张此类证书。

江梦南的爸爸则是买回了所有能买到的耳科和言语康复的书籍,苦读钻研。最后自己整理出了一份《关于县城内开设聋儿言语康复指导机构的可行性报告》,交给了郴州市残联。

不但是为了自己女儿,还想着把自己的实践和研究,推广惠及到更多的孩子。

“师者仁心”,真的是很了不起。

03

掌握“学习的能力”,可以才能走得更长远

江梦南爸爸妈妈的坚持和超常的毅力让人感动,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他们的教育智慧,尤其是江梦南爸爸。

就像他本人说的:“(我)相对比妈妈更有远见,更适合做一家之长,是家庭里的帅,负责指方向。”

当初选择让女儿“做个正常人”,就意味着要克服十倍百倍的困难。一个跳不过的坎儿就是“上小学”。想要女儿进入公立小学读书,有学校会接收吗?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孩子提前追赶,不光是听和说要赶上正常小朋友的水平,还要在读写、识字上提前做好准备。“笨鸟先飞早入林”,这是梦南爸爸从小就教给女儿的道理。经过超高强度的集中训练,小梦南在上小学前,已经熟练掌握了拼音,也比同龄孩子识更多字。

但即便这样,依然没有一个正常小学肯接收她,以至于到了上学年龄,梦南不得不多上了一年学前班。“有一个场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学前班跟我的小学,他们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上面,我的学前班在台阶下面。我站在台阶上,看到其他同龄人都去顺着台阶往上爬去读小学,我自己顺着台阶往下走,我当时在台阶上就哭了。”

“父母安慰我,告诉我,听不见是既定的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点。”

好在,梦南的能力最终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认可,她终于进入了公立小学读书。但一个没有听力的孩子,想要赶上老师正常的教学速度,是极其困难的。赵长军夫妇定了个规矩:所有功课,提前给女儿上一遍。

不管是平常,还是假期,在家只要有时间,就“安排上”。整个小学阶段,梦南的功课都是提前完成学习。

四年级之前,梦南一直保持着班级前三的成绩。四年级暑假时,她就已经把五年级的课程学完,并且通过学校测试,直接跳到了六年级。

小升初时,梦南考了全市第二名。她主动提出要去300多里外的郴州六中上学,“不能一直在父母的保护下生活”。

两夫妻很挣扎,但最终决定尊重女儿的选择。赵长军明白,女儿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自己不可能一直都陪在女儿身边,老师也不可能像自己这样有精力来照顾女儿的学习。

所以,最重要的是让女儿掌握“学习的能力”,这样,即使离开了自己,甚至离开老师,女儿也一定能学好。“小时候碰到不会的数学题去问爸爸,爸爸都会说:答案我不会告诉你的,你自己翻书去。”江梦南回忆。

赵长军也一直希望女儿能真正接纳自己,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听力障碍,只是人生无数困难之一。就像“有些人近视,就需要戴眼镜。有些人腿脚不好,就要拄拐杖。”“你和别人没什么不同,每个人都有难题,都需要自己克服。”

2011年,江梦南以615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吉林大学药学院。2015年,她又考上吉林大学药学硕士研究生。2018年,江梦南考上了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未来的目标是用所学治病救人。

写在最后:

和朋友说起江梦南的故事,都很唏嘘:这对父母太不容易了,怎么做到的?

我注意到采访中的一个细节,不管是被问到最困难的时刻,还是说起这个家的功劳,夫妻俩始终有眼神交流,一个说话,另一个就注视着对方,非常有爱和默契。

夫妻同心,没有内耗,两个人的能量和智慧很好地配合和叠加,对孩子来说,创造了一个非常大的能量场。在江梦南的身上,或许是超常的努力和坚持创造了奇迹,但一定也是,爱,父母对女儿的爱,夫妻之间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共同创造了“奇迹”!

(资料来源:CCTV《面对面》栏目、长沙发布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