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7期】​531厂 李兴发 《我的六十年兵工情怀》

 三线建设文化 2022-03-07




我的六十年兵工情怀

 —My feelings of sixty years of military industry— 

///

我今年八十岁,在兵工行业坚守并奋斗了六十个春秋,回望自己度过平凡但充满喜悦的峥嵘岁月,万分感慨,无尚荣光。

我于1956年就读于西安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当年,那是一所隶属于现在兵工系统的中等专业学校。

1958年,中央提出要超英赶美,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年的目标。由于大炼钢铁的需要,因此,上级决定,要把原机械制造的两个班改为炼钢专业,自己本不想改专业,并且提出了申请,但还是阴差阳错的被分配到5902的炼钢班。1959年,敬爱的周总理为包钢开工剪彩,并被大肆报道,那是共和国新兴钢城。在毕业典礼上,艾稚青校长语重心长的告诫学生,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要迷恋大城市,那里人才济济,到那里一下就“沉底”了。所以,年轻气盛又好高骛远的自己毕业时就报了去包头这个偏远城市的志愿。满以为在这里即使没有大的作为,也不至于“沉底”吧,谁知拿到毕业分配通知书却是到内蒙二机厂报到。二机厂也在包头,那是一个由原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国有企业之一,是一个大型火炮生产厂,从此,自己便与兵工结下了一世之缘。当自己到了该厂炼钢车间后,发现比我早来的十多个由北京钢铁学院、四川重庆大学、东北工学院的大学生全面掌控了管理和技术岗位。当时十分惊讶,军工行业真牛,一个炼钢车间居然一下派来了这么多当年还十分稀缺的大学生,再加上由原苏联实习归来的干部工人,以及帮助中国冶炼炮钢的苏联专家,这里真是人才济济,以自己一个小小的中专生,这下真的“沉底”了。一开始,真的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消沉吗,不甘心,奋争吧,没底气。于是暗下决心,努力工作的同时,立志要考取北京钢铁学院炼钢系“镀金”(函授)。后来因为不得不参加的白云鄂博矿区四清工作,因而中断学业,只拿到一个大专文凭。没别的办法,只有埋头苦干,虚心学习。多年来,自己虽没干出什么显著成绩,庆幸还没太落人后,当上了团支部书记,工作上多次受到表扬,还得了个技术革新三等奖。自己还和工人结合,编印了处理炼钢浇铸事故的经验小册子,供工人执行。

70年代,处于反帝反修的需要,共和国决定大上三线建设,1970年九十月间,自己作为二机厂派往河南五三一工程审查设计小组的五人之一,来到济源这块热土,随后并成为三线建设中的一员。

规模宏大的五三一工程,国家投资拟达七亿人民币之巨,职工人数拟达五万人之多,是一个“巨无霸”军工企业。当年这里齐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干部,兵工厂的干部工人及大中专学生、知青以及民兵团数万人,在寂静了数千年的山沟小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基建大会战。当时生活和工作条件异常艰苦,所有的人都住在老乡家里或简易芦席棚中。没有电,点蜡烛,没有井,喝泉水,蚊叮虫咬不说,最恐怖是晚上老鼠频繁出没……。即使这样我和所有报过到的不管男女、干部工人一起兴高彩烈的参加各种基建劳动。那时,人们上工一身汗,下工一身泥,人人衣衫湿透,个个灰头土脸……,那种不计报酬,乐于奉献的热烈场景,那种“战天斗地学愚公,三线建设立新功”的豪言壮语,彰显了那一代人为兵工建设的高尚情怀,至今让人难忘。

五三一工程上马不久,共和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五三一工程经历了筹建的鼎盛时期,停缓建的低迷时期,以及后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重组和重生,从而成就了当今的中原特钢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由原来的单一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这给军工企业既展开了一个广阔的驰骋天地,也给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困难和压力。求生存,谋发展,成为企业自身不争的选择。原来军工企业材料保供、产品包销、盈亏不愁的大锅饭变成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新型企业。转型初期,由于多种原因,工厂举步维艰,资金短缺,市场的不确定和疲软,使工厂一度停产。面对职工当时焦急的心态,我写了下面一首小诗:

财紧物缺库松宽,炉停机歇人清闲,

常向车间寻机声,日日翘首觅青烟。

星移斗转不可追,失机失败两相连,

国字大锅今安在,厂兴何患盘中餐。

困难是压力也是动力,在兵总的大力支持下,全厂职工齐心协力,按照中央提出的“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争效益”十二字方针,内抓管理,外拓市场,逐渐走出低谷,当时自己还写了这样一首诗:

浓墨重彩写辉煌

转机建制谱新章,管理重在严字上。

锲而不舍练内功,增效增酬乐而康。

下河初识水深浅,上市方悟难为商。

莫畏前路多险阻,浓墨重彩写辉煌。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管是军工企业还是民用企业,都是市场的弄潮儿,为争得一席之地而拼博,“好酒也怕巷子深”,连国酒茅台也在四处高声叫卖。为适应形势需要,工厂成立了专司销售的部门,并在全厂范围内提出:全员关心销售,全员重视销售的理念,为反映当时的现实情况,我写了下面一首诗:

清平乐    争俏

东方欲晓,竞道君行早,

六千兵工赶商潮,志在市场争俏,

鼎沸人声机声,更兼得意春风,

奋蹄不待扬鞭,为创效益兼程。

历年来,自己在炼钢分厂、劳动工资管理处及厂工会等管理工作岗位上,虽未作出显著成绩,但自认为还是尽心尽力了。自己参加了炼钢厂的筹建、开工生产和后来的20吨电炉、40吨精炼炉冶炼炮钢的过程;组织了劳动工资管理的一系列改革工作,率先在工厂开展工人考工晋级,工人考技师活动,组织并实施对炼钢、浇铸、造型三个艰苦工种工人提高工资标准等工作;在厂工会主席岗位上,发动职工齐心聚力,为工厂振兴开展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强化班组建设以及职工维权等工作,得到了上下一致的好评。

1995年自己退居二线,按照兵总当年部署正在开展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在厂内,自己与有关处室,深入生产现场,布置宣传现场工作,并组织编写了生产现场管理小册子印发全厂。因为企业竞争在市场,而竞争力在现场,乱了现场,则会丢掉市场,因此,“环境整洁、纪律严明、物流有序、设备完好、信息准确、生产安全”就成了生产现场要求的金标准。

同时经厂里推荐我参加了部里组织的对部属企业现场管理的检查验收工作,并担任第一检查组长,先后赴陕西、四川、湖南、山东、山西等省的秦川、华山、嘉陵、长安等大小30余个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和促进。通过这一工作,自己学到了许多知识,学到了许多企业的先进经验,更看到我国兵器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

退休以后,为发扬老兵工的光荣传统,先后数次为新入厂的大学生讲厂史。并于2009年和2016年两次被济源日报采访。他们除了记叙特钢发展及对济源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外,还高度赞扬五三一人为发展兵器装备进行三线建设的奉献精神。报导中称:“李兴发老人退休多年,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这里,如今他的三个子女从他手里接过接力棒……,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虽然退休了,他还在关注着企业的发展……,看了这些溢美之词,一方面觉得惭愧,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培养,作到了爱国爱党并忠诚敬业。

退休以后,自己还担任了十多年特钢家属小区的家委会主任和支部书记,努力作好为家属服务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宣传国内外大事,并利用黑板报、组织各种知识竞赛和趣味游艺活动,努力活跃广大离退休职工家属的文化生活。

退休以后,欣逢盛世,衣食无忧,可以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由于自己爱好多样,所以积极参加了厂里多项文化娱乐活动,如书画、空竹、拳剑、围棋等协会活动。网上下围棋,广场抖空竹,抽空约好友打打乒乓球或练会儿书法。虽品种多样,但每项技艺均只能打六分左右,比上不足比下无余。自己崇尚“健康从心开始,”因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身体尚可,还写了下面两首小诗自娱自乐:

(一)

网络连结你我他,鼠标领我走天涯。

欲觅百科不解谜,方寸之地有妙答。

(二)

空竹围棋兼乒乓,三项技艺皆欠佳。

若能盈得百年度,何乐不为笑哈哈。

特别令自己庆幸的是2017年10月7——14日,因自己一篇“五三一工程变迁记”的文章,有幸被兵总离退休干部局从多篇文章中选中,并参加了在山城重庆举行的“弘扬·传承——我的兵器记忆”红色讲颂会活动。会上,讲颂者从多方面展示兵工行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颂扬为我国兵工发展沤心沥血奋斗的历代兵工人。此次活动,为迎接十九大,喝彩中国梦,传递正能量作出重要贡献。已届八十高龄的自己,能参加这次盛会,特别欣慰!特别感谢兵总离退休干部局组织的此项活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华民族已由站起来,富起来,真正走向强起来。今天,全国各族人民正昂首阔步奔向更加繁荣美好的明天!

李兴发 2018年5月2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