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编剧黄芬 |《江照黎明》传递突破困境的女性力量

 吾家小儿女 2022-03-07

“看透人性明暗 仍能热爱人间”

2022年,芒果季风剧场开年出圈作品《江照黎明》于近期收官。

播出期间, 在热度上,全端热搜405个,微博双榜热搜111个,抖音双榜热搜49个,30个榜单热搜TOP 1,微博话题总阅读破62亿,微博热搜302次……收官后的长尾效应依旧明显。

在口碑上,豆瓣最高分8.0,知乎评分9.0,还获得120+影评人纷纷安利,通过点评关键词看出 “女性力量”“真实落地”“极致推凶”“高能反转”成为剧集亮点。

更可贵的是,获得2050+公检法机构及媒体蓝V集体科普,#在家庭关系中如何保护自己#,#江照黎明中的法律点# 等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

截图自微博

该剧由芒果TV、芒果超媒、新疆华娱时代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牛超、王涛涛执导,黄芬、曹笑天担任编剧,马思纯、白客、刘凯领衔主演。对于《江照黎明》的创作,电视剧鹰眼(TV-insight)对话编剧黄芬老师,尝试探讨创作现实主义女性题材的方法论,以下是她真诚且细致的分享。

Q1:《江照黎明》诞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呢?您最初想通过这个作品表达什么呢?

黄芬:大约2020年左右,杭州有一起恶性社会新闻,且类似新闻不断,我和朋友聊天时觉得很有感触,便以此为蓝本来写这个故事。一方面想用这个作品呈现出目前女性的一些处境和现状,更主要是希望能鼓励到处在困境中的一些女性,希望她们能勇敢站出来,可能这就是初衷吧。

Q2:《江照黎明》的创作原则是什么?这部剧的创作给您带来了哪些收获?

黄芬:虽然这个故事的原点是社会新闻启发,但在创作过程当中我们会尽可能的以故事和人物先行,而不会为了去迎合这样的主题,更主要的是我们想把人物做的足够真实,故事做的足够好看,我觉得这也可能是所有的项目再创作中的一个原则。

收获的话,因为这也是我自己第一次做悬疑,我自己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类型,能让自己在编剧的阶段上往前跨了一步,从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Q3:您有哪些亲身经历/调研的事件,从而对人物的设计产生影响?

黄芬比如说苏睿,他原本的设计,可能更接近普通人,或者说没有这么疯狂。后来周围朋友的一些遭遇,让我发现有人真的会这么疯狂,会威胁到身边亲友的安全,这点对我的触动比较大。有时候我们说生活比戏剧更戏剧,由此我们把苏睿这个人物做了一些更极致化的处理。包括于红,也是我遇到过的一个典型性的代表--拆二代,且剧中都经过了艺术化的加工和处理。

Q4:《江照黎明》创作过程中,有哪些难忘的事情或者瞬间想要分享?

黄芬最开始设计李晓楠整个自救的过程是比较难忘的,因为我会把自己代入李晓楠的处境,去设想她会用怎样的方法自救,整个过程让我能够更加沉浸在这个故事当中,而剧中李晓楠的自救方式,是我唯一能想出来的一条通路,这是在创作剧本时的一个难关。

而在剧本创作的后期,也就是在拍摄之前,时间非常紧张,而要在极短时间里对剧本做比较大的调整,这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当然也有很多乐趣,那种完全沉浸在剧本中,从早到晚连轴转的过程,会是很难忘的回忆。

Q5:本剧中的女性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在考虑李晓楠、李慕楠、于红的人物设计的时候,您希望角色着重突出哪些女性特点?(请举例说明哪些细节桥段是为了凸显角色的什么特点)

黄芬她们三个人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编剧赋予她们身上的女性特质并不一定全部都是正向的,更多是一些真实呈现。

比如说李晓楠,她是坚韧、缜密、冷静的。整个自救的过程当中,她与苏睿去长时间的演戏,是需要非常强的心理素质的,她可以缜密的布局,一步一步地请君入瓮,这些特质在她身上很明显,所以最后才能让她成功自救。

而李慕楠就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身上有很多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共通点,她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习惯了去妥协,习惯了牺牲自我去成全周围的人,因为母亲想要她过这样的生活,如果嫁得好就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好处,她是奉献型。有个情节我印象很深,她在试婚纱的时候,明明喜欢另外一件婚纱,但梁贺禹就说了一句这件可能更适合你,她自己就放弃了,她放弃了据理力争。但你知道对于一个女性来说,结婚婚纱是一辈子一次的事情,但她就只是说:“嗯是的,这件也挺好的。”因为长久沉浸在这种性格当中,她已经习惯了牺牲自己的喜好和快乐来迎合周围人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形式,她最后的结局也是悲剧。我希望观众看到这样的角色之后,无论是婚纱也好,事业也好,要为自己的人生据理力争。

于红的争议很大,但她身上的特质也是非常真实的。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但她又非常的不认命,或者说是不甘心,这种不甘心不认命到最后衍生出她甚至有一些偏执,她把整个希望放到苏睿身上去孤注一掷,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她知道苏睿不是真的爱她之后,还是非常偏执,因为她缺爱,缺乏安全感。但她跟李晓楠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面对问题时解决方式不同,李晓楠是那种谋定而后动,但于红不是,她是一个当下反击型人格。有个情节是有天晚上,她跟苏睿在酒店发生争执,苏睿也急了最后动手了,于红是那种虽然我打不过你,但我也要以我最大的力量去反击的性格。

我觉得对于观众来说,无论你是像李晓楠这种谋定而后动,还是像于红这种当下反击的性格,都是有利有弊,这取决于个人或者是角色的性格,她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属于敢于反击的这种人设。

Q6:您希望这部剧/这部剧中特定的某个角色传递给观众什么信息?您希望观众能从这部剧汲取到什么?

黄芬总结来说,就是希望整部剧能够传递一种女性力量吧,希望从这些不同的女性力量中,观众能汲取到勇气、希望,还有有反抗的能力,能够相信他们能迎来黎明。当面临或大或小的问题时,最重要的就是要站出来!第一是不能沉默,要勇于发声,因为不发声就没有人知道,第二是站出来之后要勇于反抗,因为能救自己的第一个人肯定是你自己,当然,亲人和社会能够给你很多帮助,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自救的决心,这是这部剧想传达给大家的。

Q7:《江照黎明》的片名与结局的反转很有呼应感,您想要传达什么?

黄芬李晓楠其实是在江水中重生,海报中的slogan也说这是一段路过黑暗的故事。但是路过黑暗,最终会迎来光明,这也完全传递了我们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

Q8:《江照黎明》豆瓣最高8.0分,知乎评分9.0,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您认为这部剧有哪些最突出的特点,或者做对了什么?

黄芬突出的特点可能是它的真实性,我们尽可能去真实呈现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女性角色,观众能在这些角色中找到共鸣、共情、启发,这可能是这部剧获得观众喜欢与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Q9:近几年来有许多讲述女性力量题材的剧,您觉得国内女性题材的难点和痛点在哪里?

黄芬我们想要表达的女性题材与话题很多,但难点在于,怎么把剧本创作,也就是故事和社会议题完好的融合在一起。因为我们不是写社会新闻、焦点访谈,更不是新闻报道。因为我们终究还是戏剧创作,那么我们创作的根源还是要以故事和人物为主,这个是创作者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就是在抓住了一个社会议题后忽略掉了人物和故事。

我认为还是要故事和人物先行。创作者也特别需要去找到处理这个问题的一个尺度。这也是在戏剧学院的时候老师所说,当你把几个人物设计出来,核心故事放在这儿,很多时候不是创作者在创作。这些人物放在一个现实的逻辑下,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怎样的事情,他们的路径是怎样的……在你创造出这个人物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那么对于创作者来说,就得遵循这个人物的设定,而不是说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比如说制造噱头,而硬让这个人物去做某些事情。那就是不尊重创作规律了。

痛点来说,就是这种题材的社会话题度会很强,会揭开一些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处境,我们不仅是要把一些糟糕的东西摆在观众面前,更希望通过作品对观众有一个正向的引导。对于创作者来说,我们虽然不能给观众一个解决办法,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传递给观众一种能量,这个在现实创作中还是挺困难的。

Q10:谈谈您未来的创作计划,将会主要在什么题材上发力?

黄芬还是会把重心放在现实主义这个题材上,至于是都市现实主义,还是带有悬疑元素的现实主义都有可能,但我自己擅长的点还是在现实主义这个题材上。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揭秘爱优腾背后参投的影视公司
【二】优爱腾芒各有所爱,四大平台内容策略有何侧重?
【三】近三个月110部影视剧建组待开机!(汇总)
【四】“十分剧场”再出新,《乡村爱情之象牙山行善记》如何引领微短剧新风潮
【五】凭借年味和粘度,《假日暖洋洋2》夯实贺岁剧新赛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