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政治人教版必修1课件:2-4-1 发展生产
2022-03-07 | 阅:  转:  |  分享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课时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课堂探究破重难自主学习夯基础经典题型巧破解课时作业措施提示馨温请做:课时作业7PPT文稿(点击进入)





对象质量动力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①____________。

(2)生产决定消费的②____________。

(3)生产决定消费的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

(4)生产为消费创造⑤____________。



方式水平经济增长调整和升级生产积极性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⑥____________、促进⑦____________。

(1)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⑧____________起着导向作用。

(2)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⑨____________的出现和成长。

(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⑩____________。



生产发展产业最终目的生产决定基础性纽带3.社会再生产:

(1)环节:____________、分配、交换、____________。

(2)关系。

a.直接生产过程是起____________作用的环节;

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

c.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____________作用。



消费动力桥梁发展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然性:

____________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上层建筑2.要求:

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____________。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____________同生产力、____________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生产关系

















知识点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主要表现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对象被生产出来,才谈得上消费)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越发展,消费的方式就越丰富)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不断发展,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人之所以有消费的欲望,很大原因是生产的发展,生产推动人们的消费)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①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②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被消费掉,就意味着生产的目的没有实现。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一个人劳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消费;新的较高水平的消费,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社会再生产

(1)含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2)关系



(3)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四个环节不断循环和更新。



(1)经济增长的动力是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出口。因此,消费、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出口是外需,消费、投资是内需。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消费。我们常说的消费指的是狭义的消费,即生活消费,它是终端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马车”。



(2)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不超越现实社会生产能力的、合理的、适度的消费才是生产的真正动力,而过度的、不合理的高消费则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的决定作用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容易混淆。做此类题关键要仔细判断材料的“落脚点”:强调“什么促进生产发展”,一般表明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强调“什么带来了生活的改善”,一般表明生产决定消费。



[解析]



误区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表现的区分



[解析]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要具体分析。在正确消费观指导下,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而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在错误消费观指导下的消费,则不利于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误区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但不能说消费必定能带来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知识点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全面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与措施









[解析]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和环节,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我国进行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实践证明,正是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我国的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与活力。





误区改革就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体系建构]



[知识整合]

1.如何认识我国的改革?

(1)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2)改革的内容: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

(3)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这些改革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2.重要经济观点归纳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5)我国的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A



[例1](2019·全国卷Ⅱ)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同比增长6.2%;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基本必需品消费支出占比下降,通信器材类和化妆品类的消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1.7%和13.5%。上述信息表明()

①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②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

③消费品供给丰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④高档品消费增加,居民消费趋于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最终消费支出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说明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①正确;我国居民消费中的基本必需品的消费支出占比下降,通信器材类和化妆品类的消费支出增长较快,而食品是基本必需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可以推断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②正确。材料只说明了我国居民消费的情况,没有涉及供给和产业结构情况,③不符合题意;任何商品和服务都可以分为中高低档,通信器材类和化妆品类的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并不意味着高档品消费增加,另外根据材料信息也无法判断居民消费是否理性,排除④。





C

[例2](2019·北京卷)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这给冰雪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冰雪产业主要包括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培训、冰雪营销五大板块。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对冰雪装备企业减税降费,会提高冰雪装备产品的价值

B.冰雪营销产业的发展会增加冰雪旅游消费的需求弹性

C.冰雪赛事发展会增加冰雪运动培训产业的就业机会

D.冰雪产业链的延伸使五大冰雪产业的替代性增加



[解析]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会刺激人们对冰雪运动的消费,促进包括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培训、冰雪营销等冰雪产业的发展,从而会增加冰雪运动培训产业的就业机会,C正确。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A说法错误。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冰雪营销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会降低冰雪旅游消费的需求弹性,B说法错误。冰雪产业链的延伸会使五大冰雪产业的互补性增加,但不会使五大冰雪产业的替代性增加,D说法错误。





A

[例3](2017·江苏卷)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视频观感体验,网络电影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纷纷增加投入。2016年,我国全网上线电影由上年的700多部增加到2500多部,企业也获得了丰厚回报。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进步→消费方式改变→供求关系变化→企业效益增加

B.消费需求增加→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供给增加

C.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效益增加

D.消费需求增加→企业效益提高→技术进步加快→产品供给增加





[解析]读懂题干材料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将题干中的经济现象的逻辑关系理顺清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说明以信息技术进步为起点,这样可直接排除B、D两项。“网络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视频观感体验”说明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改变,据此可排除C项。A项的解读符合这一经济现象。





[例4](2018·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100场。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900场。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35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解析]本题以近年来我国的马拉松热为切入点,考查了考生对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的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马拉松热是因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消费层次逐步提高的表现。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首先,从消费者方面看,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人民为了满足更高水平的生活需要产生了增强身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愿望。其次,从生产者方面看,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由“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可知,马拉松赛事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一个新的消费热





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由“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可知,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最后,从国家角度看,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



[答案]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马拉松赛事的需求上升;马拉松赛事覆盖面宽,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





B



1.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日渐成为人们购物的新时尚。这说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③居民的购买力不断提高

④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观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明显与题意不符。故选B。





D

2.网民数量的剧增,网络购物的升温,给互联网产业的应用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开网店也渐成时尚、渐成规模。这表明()

A.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B.只要产业创新就能在逆境中发展

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

D.新的消费需求对一个产业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显然A、C两项不能选;B项观点绝对化,不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A

3.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

①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要求

③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④因为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④不是我们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原因。①②③都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





B

4.近年来,随着“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普遍开始青睐于“无毒、无公害、无农药残留、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纯天然食品,从而大力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这反映了()

A.生产的发展推动消费的发展

B.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形成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与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所以选B项。





C

5.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特别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这启示我们()

①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②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

③必须通过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大力实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在经济发展中我国科技贡献率低、科技对外依存度高的现实,要想克服这一弊病,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故答案为C项。②③脱离了科技发展这一主题,故排除。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