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有哪些屠城事件?为何攻破城池后总喜欢屠城?说出来别不信

 一国之君历史 2022-03-07

在秦朝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屠城的记载,即使是战国时期经常出现的灭国之战,也很少有屠城的行为,就拿长平之战来说,白起指挥秦军屠杀了40多万赵国降军,这叫杀降,不叫屠城,屠城指的是攻破一座城池之后,不分差别地屠杀城中所有的男女老幼,连小孩妇女都不放过,屠城的性质比杀降更加恶劣。

历史上首次屠城的记录是从项羽开始的,项羽从秦末农民大起义开始,先后有数次屠城记录,第一次是在公元前208年,项羽攻打襄城(今河南许昌南),刚开始秦军守城非常顽强,项羽连续几天无法攻克,等到项羽攻克城池之后,就屠杀了全城。

项羽首开屠城恶习

项羽第二次屠城是在城阳之战,项羽攻破城阳后,再次屠城。第三次是项羽进入关中之后,在鸿门宴与刘邦议和之后,项羽开始率领军队西进在咸阳屠城,还杀死了秦王子婴,并烧毁了繁华的咸阳城,大火三个月都不灭,抢掠了咸阳的货物财宝与妇女而东出。

《史记 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第四次屠城是在项羽与齐国田荣的战争,田荣后来被齐国百姓杀死,结果项羽却不解恨,反而在齐国屠城,并坑杀了田荣手下投降的士兵,还掳掠齐国的老弱妇女,到处烧杀抢掠,成功地激起了齐国人反抗项羽的行为。

攻城战

《史记 项羽本纪》: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此外,项羽还有一次杀降,就是巨鹿之战后,章邯率领20万秦军投降了项羽,结果项羽担心这20万秦军不服从自己,于是趁夜把这20万人全部坑杀,那么问题来了,项羽本身打仗也是战无不胜,为什么总喜欢屠城?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性格使然

项羽性格残暴,动不动就喜欢杀人,有个叫韩生的人劝项羽在关中建都,项羽不同意,那个人说项羽是沐猴而冠,项羽一生气就把那个人给杀了,宋义是项羽名义上的上级,因为不愿意救援巨鹿,被项羽当场杀死。

项羽性格残暴

项羽的这种性格让他形成了一种习惯,凡是不如自己心愿的,项羽都采取了杀的办法,小到一个人,大到一座城,项羽本身军事能力超强,再加上打仗时战无不胜,难免心高气傲,当遇到攻不下的城池时,项羽就在性格的影响下屠城,这是项羽残暴的性格使然。

2、形成威慑力,方便以后攻城

攻城战是战争中难度最高的,不仅需要特殊的攻城武器,而且攻城一方的损失通常都很大,而守城一方不仅仅是士兵在守城,城池中的老百姓与士兵大多是亲属,百姓都是会想办法协助士兵一起守城的,因为城破之后,城中的百姓也是攻城一方的敌人与俘虏。

城中百姓与士兵守城越顽强,攻城一方的损失越大,攻城的难度也就越大,为了让攻城变得容易,同时减少自己一方的损失,攻城一方就会威胁守城士兵与百姓,如果投降会放过他们,如果不投降就会屠城。

屠城是为了威慑敌方

屠城最初是一种口头威胁,但仍然出现有守城人员顽强守城的情况,为了达到效果,攻城一方在付出巨大损失后,往往会进行屠城,当这种做法形成一种惯例之后,后面的攻城战就好打了,投降就能活,不投降就是屠城,权衡之下,守城一方基本上会选择投降,这样就方便日后的攻城战。

3、报仇心理

因为攻城一方在战争中有很大的损失,死的都是自己人,甚至有一些重量级人物在战争中死去,所以在城破之后,主将会决定是否屠城,这完全就是一种报仇的心理。

项羽开启了屠城的操作之后,后世的战争中就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屠城的行为,不要说项羽,就连刘邦在早期反秦战争中,也有过屠城行为,比如颍阳之战,刘邦就曾经屠城。

刘邦都干过屠城的事

《史记 高祖本纪》:南攻颍阳,屠之。

刘邦还跟项羽一起参与了城阳之战,然后就是屠城,具体是谁要屠城的,史书上也没记录清楚,只知道刘邦和项羽一起在城阳之战后屠城,可见当时的屠城已经变成了一种常见的战争行为。

新朝末年的乱世也有过多次屠城,还是刘秀手下的名将干的,比如吴汉,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在攻破成都之后,吴汉斩首公孙述,并杀死了他全部的妻子儿女,之后又纵兵屠城,这一行为还被光武帝刘秀怒斥,但刘秀并没有处罚吴汉。

吴汉屠过城

再比如耿弇,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更是当时著名的屠城将军,史书上记载耿弇平定46个郡,屠城300座,没有遇到过挫折,如果这是真的,耿弇的行为简单比项羽还要残暴数倍,刘秀以仁义闻名,殊不知手下将领如何残暴。

《后汉书 耿弇列传》: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到了东汉末年乱世的时候,屠城的行为越来越多,比如著名的魏武帝曹操,一生之中有过多次屠城与杀降行为,不亚于项羽,比较著名的屠城行为有:公元193年,因为父亲曹嵩被陶谦所杀,屠徐州数座城池;公元195年,曹操打败叛乱的张邈,屠雍城;198年,曹操征吕布,屠彭城;公元204年,曹操打败袁尚,屠邺城;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桓,屠柳城;公元219年,宛城叛乱,曹仁率军平定后屠宛城。

曹操既屠过城又杀过降

《后汉书 陶谦传》:(曹操)过拔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要知道曹操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曹操可不像项羽那样不懂政治,但是曹操一生的屠城数量甚至超过了项羽,为什么曹操要屠城?

1、报父仇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被陶谦害死的,两汉以孝治国,父仇不共戴天,曹操当然要报仇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头脑并不理智,为了报仇而屠城,这样会失民心的,但是屠城从项羽发明之后,到东汉末年已经变得普遍了,曹操把这种行为放入自己的仇恨,是他屠徐州的主要原因之一。

曹操屠城是为了报父仇

包括曹操屠雍城也有报仇的意思在其中,张邈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之一,结果在曹操攻打徐州时,张邈与陈宫、吕布一起联合背叛曹操,别人背叛也就罢了,曹操当年把自己的家人性命都愿意托付给张邈,结果张邈还背叛他,曹操当然很生气了,同时引发了曹操的愤怒,以屠城来报复。

2、增加威慑力。

曹操的这一个目的与项羽是一样的,只有当屠城成为守城军民的后果之一时,攻城才能变得容易,人的本性都是怕死的,但凡有一条活路,也不会拼命守城,而屠城则被当成一种威慑手段,投降就安全,顽抗就屠城,长久以往,就形成一种威慑力传遍天下,对于后来的攻城行为就会显得容易些。

城市一片废墟

3、杀鸡骇猴。

比如曹仁的那次屠城,是在关羽北伐襄樊之前发生的,很明显这事与关羽北伐有关,而且宛城离襄樊非常近,曹仁在平定宛城叛乱后,就进行了屠城,这明显就是乱世之中杀鸡骇猴的行为,以此来警告其他的城池,不要在关键时刻叛乱,否则就是屠城。

曹操不仅有屠城行为,还有杀降行为,官渡之战后,投降曹操的七八万袁绍士兵,全部被曹操坑杀,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屠城以及杀降的行为,根本没有道德上的约束,已经成为战争中的一种常见手段,主要的目的就是报复和威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