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临洮的战国秦长城说起 || 作者 七十里铺​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2-03-07
从临洮的战国秦长城说起

作者  ||   七十里铺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登双堡子梁记》《那年父亲送我上师范》《大美袁岸我的家》《初冬时节到福州》《川北漫游记》《狄道那些年》《华家岭忆旧》《月在2021年的中秋时节》《2021盛夏:青岛日记》《大坑:一个渐行渐远的村庄》《四进青海记》《会宁康庄旧事之“光荣支援农业证明书”》《关于会宁康家庄的调查报告》《盐井小镇下乡记》《2021年端午回乡记》《2021年初秋回乡札记》《静美康庄·梦里老家》《风雪六盘山》

千里洮河,似乎唯富临洮。

临洮县地处洮河下游,沃野百里,河谷宽阔,耕地肥沃,物产丰富,文化兴盛。历史上有这样几件大事在陇右地方很出名:

一是她是甘肃省最早被官方任命的“文化县”。明朝万历年间,和有名的大权臣严蒿斗了半辈子并被贬到临洮的万历名臣杨继盛,在临洮东山上曾开办过椒山书院。县一级的地方办书院这在陇中地区是比较稀缺的,临洮可能是独一份。由于文化底蕴好,解放前、旧社会临洮县这个地方考出去的秀才可能也比较多。所以临洮一直是甘肃境内有名的并为官方所认可的文化县。

二是临洮刚解放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进新疆,屯垦戍边,为了帮助解决战士们的成家难题,响应国家号召,五十年代临洮县曾一次性动员组织了3000女兵进新疆,所以临洮县后来就成了有名的“丈人县”,全国各地的女婿都有。

三是临洮马家窑的彩陶罐很有名,这种彩陶是1924年瑞典的一个考古学家叫安特生的,跑到临洮地面上到处胡挖乱掘,首次在临洮的西坪挖掘发现的。到现在这种罐子只要器形好,上面画的或像鱼或像水一样的花纹保护的好,陶、彩同期,罐子是真货,市场上的价格就死贵。因为马家窑彩陶也是史学界进行中国史断代时要用到的一件重要物证。

第四就是和曾经给我们在师范教过书的孙益民老师有关的关于战国秦长城的事情。益民老师是我们这一帮被狄道人曾经叫的“酸酸”们,也即当年临洮师范的学生们的地理老师,孙老师他好像就是临洮人,但记忆中他的说话和讲课口音不太像。和孙老师有关也和同样属定西市所辖的岷县有关的事情是,临洮县是有名的战国秦长城的西部“起首”,地址就在今天临洮城北新添镇三十里墩。当然这件事情在考古界官方已经有了定论,战国秦长城就起首于今临洮,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但争扯这件事的临洮、岷县两地的民间文化界、学术界,到现在还文墨官司扯不清楚。

第五,在临洮城南,还有一座唐代的“哥舒翰纪功碑”。其实现在看就是几块不规整的大石头,原来上边刻的字比较多,现在风化严重,也剩不了多少了。其实这个哥舒翰就是那首唐诗里边曾经写到的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思牧马,不敢过临洮。”此哥舒即彼哥舒,此临洮即彼临洮。定西管的几个县里边,在唐诗里边还能找见个影子的也可能就是个临洮县了。虽然这首既像诗又像民歌的诗的作者,在全唐诗中的地位很不高,人家叫了个“西鄙人”,但总归是这个地方还能有一首唐朝的诗提到,就算是比较有文化了。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情况看,临洮始终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有文化的地方,他们本地人当年,也就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死活却看不起我们这一帮念师范的学生,叫我们为“酸酸”,难听的很,也不知道是啥原因、啥意思?也可能是那个时候,当地当老师的、包括师范的学生们,他们的收入水平低,在社会上或者行走在临洮的大街上,花钱不大方,和人打交道小来小气,出门胆小猥缩,为人处事抖抖缩缩,给人家地方上的人印象不好造成的?当然这是些废话了。

岷县和临洮在地理位置上统属于陇右,同一个径度上岷县在南,临洮在北。行政区划上自1985年秋天始,两县都一直归当时的定西地区,即现在的定西市所辖。历史上岷县在秦朝时叫临洮,临洮同时期叫狄道,今临洮县和岷县在秦始皇时,由于在两县县名上有过这样一个时间段的交集,所以在秦长城的西部起首问题上,说的更准确一些应该是“战国秦长城”的西部起首问题上,两县的文史研究者多年来便争扯不清。

我们定西地区这个地方说起来不大,老口径上是20330平方公里,但文化底蕴深厚的很,所以诸如此类与文化有关的扯不清的啰嗦事还不少。如作为甘肃四大文化之一的“李氏文化”发祥地究竟是在陇西还是在临洮,“天下李氏出陇西”,还是“天下李氏出临洮”,这也是一件扯不清楚的“文墨官司”。因为,原来的狄道也就是今天的临洮当时还是有名的陇西郡的郡治所在地。原来我没有搞清楚,一直以为过去“陇西郡”的郡治就在今陇西,后来才是看了若干方面的资料才知道,秦始皇最早分封天下为36郡的时候,陇西郡就是其中之一,陇西郡的郡治就在今临洮而不在陇西。甚至是同处于陇西县城区的仁寿山上有一片与“李氏文化”有关的庙宇,山下的县城北门上也有一片“李家龙宫”的地盘,但由于这两处地方的产业过去属于政府两个不同的单位,所以在十多年前大家跑项目争投资的时候,两家单位的人也是话说不到一起,路走不到一达,一家躲着一家。这样的事情见多了也就不怪了。其实都属正常,就是大家所说的“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几千年前的或者几百年前的事情说不清楚,弄不明白也是很正常的。一个人活着短短的几十年,往往是自己连自己小时候的亲戚或者经过的事情有时候都会记不清的。前些年还曾听说,定西城西边有个西岩山,山顶的后山里边,有几大片周围乡下人的老坟地,居于一处山湾之中,面积很大,风水很好,坟堆一个挨着一个。有个粗心大意的人,他家老人去世三年后,迁他家老人的坟,竟然没操心,把大体位置差不多的别人家的坟迁走了。最后弄了一场官司,搭上了不少的钱才算把事情摆平。

甘肃是全国长城遗址遗迹最多的地方之一,除了明长城以外就是秦长城。明长城自山海关到嘉峪关这没有争议,而战国秦长城的西端起首按目前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说法就是源自今临洮县。其考古依据就是原临洮师范地理老师孙益民,自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花了十几年时间,开展了大量深入的野外考古工作之后,于一九八二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关于“战国秦长城西部起首于临洮”的考古研究文章。这个文章发表后,全国历史教科书中就统一将战国秦长城的西部起首,由原来的岷县修改为临洮县并沿用至今。这个结论是具有颠覆性的,这在当时乃至如今的“长城学界”,都引起了一些非常大的反响和争议。

两千多年前,古人在西部的开疆拓土和战略防御中,运用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以长城、洮河、壕堑为要件,构筑起了极具战略防御功能的西部秦长城。以当时非常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仅仅依靠人力所修建的这个防御体系在现在看来,都不失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战国秦长城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中国长城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放眼全国,战国秦长城的学术价值不论它起首于岷县,还是起首于临洮,总是还没有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陇中地区主要是定西市域范围内的长城资源非常多,遗存保留状态还是比较好的,这种优质文化资源如果假以时日,它一定会是囊中之锥,随着考古工作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早晚都会脱颖而出的!作为定西地方的人,我们一定还是要有这种文化自信的。

从历史沿革看,岷县和临洮在中国开拓西部边锤的历史中的重要性和在建立郡县制历史上的重要性方面难分伯仲。岷县作为秦长城起首,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岷县学者整理了诸多史料文献,如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宋代的《太平寰宇记》、明人的《读史方舆记要》等,认为这些文献资料上都谈到,秦长城的西部起首在岷县。但经过这二千多年的风云变迁,到现在开展的多次野外实考中,作为长城构成要件的堑壕堡垒等方面内容在岷县境内多有发现,但唯独是最能说服人的长城墙体遗迹一直没有找到实物的东西。故自临洮始,经渭源、陇西、通渭、静宁一线的长城遗迹在孙益民老师发现,这一成果并被《光明日报》正式确认后,这桩千年官司才似乎暂时尘埃落定,但其实在两县的学者文人之间,关于战国秦长城的西部起首问题至今仍然是各说各话。

八十年代中,中央电视台拍摄大型专题片《望长城》,两个年轻的记者娃找到了益民老师,在孙老师的办公室里进行取景。当时的临洮师范就在今临洮一中的隔壁,中间还隔着两块小小的空地。师范的大门坐北向南,进大门后是一条长长的水泥硬化的甬道,甬道两侧分列着四排平房教室或者教师办公室,其中最后一排也是甬道的尽头,两边的房子没有被甬道分开,是连在一起的。益民老师的办公室就是最中间,正对着中央甬道的这间办公室。这间小屋子里堆满了益民老师当年在长城沿线多年野外考古发掘时收集到的各类文物,那两个年轻人不小心就把其中一片很大很齐整的绳纹汉瓦撞破了,两人大眼瞪小眼地问孙老师说“要紧不?”,那个时候那么劲大的京城来的记者弄下的麻烦,你让小地方上一个老师怎么说呢?只好说不要紧了。

益民老师曾经是我们读师范时候的授业老师,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我们肯定是倾向于战国秦长城发端于临洮的观点的。从目前学界已经承认的并在野外考古中发现的,起自于临洮,沿临洮新添镇、八里铺乡、窑店乡进渭源、陇西、通渭、静宁、宁夏,进而一路向北的长城墙体遗迹,到现在还是充分支持孙益民老师的考古结论。但是这些年来,岷县地方上的诸多专家学者们,他们从求真求实的角度出发,也一直都在岷州地面上努力寻找着秦长城真正起首于岷县的地理物证,虽然长城墙体遗存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但同样也作为那个历史时期长城构成要件的壕堑、堡寨遗存却找到了不少,并在一些全国重要的考古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阐述秦长城起首于岷县的重要文章。作为我们这些外行人看来,这些文章说的似乎也都是很有道理的。其实这个问题太专业、很复杂,所以作为岷县、临洮两县文博工作方面的上级主管部门,定西市上甚至甘肃省上的好多文博方面的专家,他们也可能会去回避了断这种“文墨官司”,所以大多数时候就采取了一种“和稀泥”的办法,不表态,不发言,不站队,看着你们县上的“专家们”自己争吵去吧,凡正这也不是一件多大的事情,弄不清楚也不会影响国计民生。在他们那个行道里可能是个问题,出了这个门在社会上其实就不是个问题了。

这两年还有地方专家发明了一个新的办法来周旋和调解这个矛盾,就是把秦长城又细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战国秦长城”,即秦始皇爷爷秦昭襄王修的长城,它的西部起首就是今临洮。第二种就是大概五十年以后的“秦始皇万里长城”,即孙子秦始皇补修的长城,它起首于今岷县。这仅仅是一种新的提法,如果这种观点真的成立,是不是也需要有关方面专家写一篇比较扎实点的文章,把这个问题也放到诸如《光明日报》等这样的层面,去做一次学术上的决断?

去年曾在河北北戴河那里的秦始皇行宫遗址里边,看到过许多介绍秦长城的资料,里面也是一笔糊涂账,没有细分“战国时期秦长城”和“秦始皇时期秦长城”,笼统地都称为“秦长城”。墙上挂着的图例上,“秦万里长城示意图”标注的西部起首是今临洮的位置;而“秦始皇岀巡图”中标注的又是今岷县的位置,也是比较乱套的,让我们这些来自临洮、岷县附近,也算是本地人的人看了,结果也是不看还好,越看越糊涂。

传说三国时候的貂蝉和董卓也都是临洮或者岷县人,那么现在是不是两地民间都喜欢争貂蝉而不想争董卓?其实历史上董卓倒是确有其人,貂蝉到底有没有还不一定,大概率是没有。这件事唯一的出处是:“临洮”之说源于《三国志平话》,“貂蝉向王允自我介绍: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这两年陕西的米脂、山西的忻州也加入进来争这个东西。其实现代人争论这种事情没有太多的意义,仅仅是政府的人出门招商引资做地方宣传的时候可能有点用处,别无他用。就如隆中究竟是在南阳还是在襄阳一样,这永远是一笔算不清的糊涂帐,对这类问题,两地、各方、大家各取所需就好了。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