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汉冤家之张耳陈馀(五千年的点滴)

 金色年华554 2022-03-08

张耳和陈馀在成为冤家之前曾经是好朋友,陈馀比张耳小很多,就是两代人,所以陈馀一直把张耳当成自己的父亲来看待,不知道是不是从小没爹,缺少父爱。反正按照《史记》的说法,两个人是刎颈之交。

图片

秦灭六国之后,知道张耳和陈馀都曾经是著名的游侠,于是悬赏捉拿他们,张耳悬赏一千金,陈馀五百金,毕竟资历浅,价儿也低。没办法,张耳陈馀只能隐姓埋名,跑到陈地,给人家看大门,混口饭吃。有一陈馀不知道为什么得罪了顶头上司,大概也就是村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之类的。上司直接抡棍子就打,陈馀年轻,哪受过这个,这就要起来反击。张耳从背后照他脚上就踩了一下,使了个眼色,让他老老实实挨揍。等上司打完他走了,张耳把陈馀拉到桑树下,跟他说:“你要是反抗,直接就死在这儿了。咱们是干大事的,你想要因为这么一个玩意就把命搭上,值吗?”陈馀明白了,也就不再愤愤不平。由此可见,当时两个人的关系那真是相当的好,张耳有长辈的样子,拿陈馀当个晚辈,关心照顾。

那么两个人是怎么闹掰的呢?这个得从大泽乡起义说起。陈胜吴广起义,张耳和陈馀决定不再藏着,直接投奔陈胜。只不过这二位都是胸怀大志,不愿意在陈胜手下当个将军臣子就完。陈馀忽悠陈胜,说您的战略重点是打进函谷关,我曾经在河北游历,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都比较熟悉,我替消除后顾之忧,进军河北地区,您看怎么样。陈胜答应了,不过他派自己的亲信武臣做统帅,张耳陈馀当左右校尉,辅佐武臣。

请按住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您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谢谢各位的支持和厚爱

武臣带着他们到了河北,赵国的故地,很顺利就打下大片疆土。打到邯郸之后,张耳陈馀听说打进函谷关的陈胜军队败了。俩人就撺掇武臣,让他自立为王,不再接受陈胜领导。武臣也有这心,于是自立为赵王,封陈馀为大将军,张耳是右丞相。陈胜也是干瞪眼没辙,只能承认既成事实。

后来赵军大将李良叛变,投降秦朝,反过来杀了赵王武臣。张耳陈馀打跑了李良,在民间找到了赵国王室的正宗后裔赵歇,又把他立为赵王,算是名正言顺。然后就是著名的巨鹿大战在项羽破釜沉舟之前,章邯、王离带兵围困巨鹿,如铁桶一般。张耳和陈馀就是在这个时候反目的。

当时赵国的都城邯郸被打破,张耳保着赵王撤到巨鹿。陈馀在城外,有几万人马,驻扎在巨鹿以北。当时秦军攻城很急,眼瞧着巨鹿就要保不住,而且粮食也要不够吃了。张耳好几次派人潜出城外,让陈馀赶紧发兵解围。陈馀琢磨着自己手里的兵太少了,不可能打败秦军,解巨鹿之围,所以他按兵不动,不敢前进。张耳可急了,你小子见死不救,是有什么想法吧?他派出张黡、陈泽二人再次来到陈馀大营,跟陈馀说:“以咱们的交情,我跟大王眼瞧着就完了,你这兵数万,不愿意来救我们,是不是憋着让我们都死之后,这儿就你说了算了。你要是真念着咱们往日的情分,就应该带兵攻打秦军,最多就是咱们一块儿死呗,那也算你够交情,而且你还不一定就死,还是百分之一二十的胜利希望呢,你为什么不试试?”陈馀说:“我琢磨着我这点力量肯定打不了秦军,我现在进军解围,等于是让我的士兵白白送死。我之所以不跟着赵王和张耳一起去死,主要是想着以后要为他们报仇。今天都死了,就跟拿肉喂老虎似的,多一块少一块有什么意义吗?”那二位一听:“现在事在紧急,您想那么远干什么,这会儿应该是大家一起死,才能表现出你们朋友的交情和信义。”陈馀说:“不行,我不能这么白白的死。你们非要这么做,给你们五千兵,你们去吧。”给了这二位五千人马,这二位带着去攻打秦军,果然毫无悬念地就全军覆没了。

其实这个时候不光是陈馀在城外扎兵,燕国、齐国和楚国都发了救兵,但是都在城外按兵不动,不敢去招惹秦军,这里面还有张耳的亲儿子张敖,也带着一万多人在外面,准备看着他爸爸怎么死的。要是没有后来项羽杀了宋义,带楚军破釜沉舟,大获全胜,解了巨鹿之围,张耳就真的和赵王一块儿死在城里了。

图片

巨鹿解围之后,赵王和张耳摆酒宴答谢各路援军。在酒宴上,张耳和陈余又见面了。张耳又指责陈馀,说你为什么不发兵救我们,他儿子也不靠前儿的事情他就选择性的无视了。张耳又问张黡、陈泽跑哪儿去了。陈馀告诉他,这二位都已经战死了。张耳不信,坚持认为他们被陈馀杀了灭口了。陈馀急了:“你也太不信任我了,咱们还是朋友吗?得了,要这样,这个大将军我不干了,你来吧。”他说的是气话,说着还把自己的大将军印摘下来放在那儿。张耳有点儿发傻,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要是个人在当中一劝,说不定个人还能貌合神离一下。但是陈馀这会儿不合时宜地来了一泡尿,出去上厕所去了。这是一泡令他悔恨终身的尿,因为他出去之后,张耳身边的工作人员就跟他说:“他给您了,您为什么不拿着?这是老天爷给您的,您要不拿着,怹老人家都会生气。”张耳动作那个快啊,一伸手就把大将军印拿到自己手里了。陈馀再一回来,发现自己被就地免职了,什么手续都没有,倒真利索。我就是说句气话,谁让你真拿了。没辙了,再让张耳交出来,他可不交了。张耳收编了陈馀的所有军队,挤兑得陈馀带着几百名亲兵到黄河上打渔去了。

后来张耳跟着项羽打进关中,灭了秦国。项羽分封,立他为常山王,地盘就是原来赵国的领土,都是好地方。原来的赵王歇给发到代地,苦寒之地不说,还跟匈奴人挨着。陈馀呢,还真没忘了他,不过一个渔民就别封王了,项羽把南皮旁边的三个县封给他了,也算有点儿地盘,忍着去吧。

陈馀当然不干了,就像小马哥说的:“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拿回来!”于是他就等机会,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前面说过,分封之后,田荣很快就造反了。陈馀派人去找田荣,说:“项羽做事情不公平,我愿意跟您合作,您借我点儿兵,我替您在前面抵挡项羽一阵。”田荣跟他一拍即合,借给他一部分军队。

图片

陈馀得到了支持,首先对着张耳下手,很顺利地打败了张耳。张耳去投奔刘邦了,因为老关系,刘邦对他很不错。

陈馀打跑了张耳,收复了赵国全境,把赵王歇从代地接回来,还让他当赵王。赵王一看陈馀对他真不错,就把自己块代地给了陈馀,让他当代王。不过陈馀没有去代地,因为他觉得赵王力量比较弱小,他留下来辅佐赵王,封夏说为代国相国,主持代国日常事务。

转过年来,刘邦带领诸侯一起攻打项羽,也想把赵国发动起来,跟着一块儿干。使者把信儿送到赵国。陈馀一看,很快给了答复:“让汉王杀了张耳,我就依附汉王。”一听陈馀这个条件,刘邦也有主意,找了个长得像张耳的倒霉蛋,把他杀了,把脑袋送过去。本来长得就像,再加上杀了之后血刺呼啦的,也看不真切。陈馀信以为真,站到了刘邦阵营。后来刘邦在彭城惨败,让项羽打得跟孙子似的,陈馀突然觉得张耳没死,自己被骗了,立刻又背叛了刘邦。我觉得陈馀又背叛刘邦,张耳没死只是个借口,主要是他当时觉得刘邦几十万人马被项羽几万人打得惨败,还是跟项羽有前途,所以这才脱离刘邦阵营,张耳死不死的都是个借口。很有可能前面他未必没看出来那颗人头不是张耳的,只不过当时刘邦集合了众多诸侯,他觉得刘邦会赢,所以才就坡下驴。

不过总得来说,我觉得陈馀还是比张耳性子要直一些,经常会有一些意气用事的举动,比如一开始要跟打他的上司玩命,后来一气之下解下来大将军印,便宜了张耳。相比之下,张耳就老谋深算得多,一般会谋定而后动,但是机会只要出现,那他的动作又是闪电一般,趁着陈馀撒泡尿的当口,就把陈馀的兵权拿下了。而且陈馀在巨鹿城外,面对张耳派来催他进兵的使者,其实他完全可以说更圆滑一些。是客观分析,说的有道理,但是似乎上不了台面,显得有些个不近人情。所以他完全可以换个方式,更为婉转地说出来,在东拉西扯一些理由,做做姿态什么的,这样城里的人心气儿也顺,张耳其实也能明白情况,两个人关系不至于闹掰。反正两个人要是掉个个儿,张耳在城外面,处理得肯定要比陈馀好,即使不出兵,也不会让陈馀恨上自已,还留下口实。

两个人最后的结果也是张耳完胜,韩信奉命攻打赵国,张耳跟韩信在一起,这次韩信留下了著名的“背水一战”的经典战例,陈馀也死在这一战当中,汉军又追到襄国,在现在的河北邢台地区,杀了赵王歇,张耳又当了赵王。

其实这两个人的所谓友谊,并没有多么坚不可摧。《史记》里用 “刎颈之交”,真有点儿糟践这个词儿了,要真是那么深的交情,他们就能够互相理解,张耳不至于玩命催陈馀去送死,陈馀也不会无动于衷,这是真正过命的兄弟。不过话说回来,那样的交情真没有多少,桃园三结义勉强能算,但还是虚构的。不是虚构的我只能想到管鲍之交,然后就想不起来了。张耳和陈馀这样的是常态,所以我们就经常会听到好朋友为了利益反目成仇的事情,然后感叹人心不古,友谊经不住利益的考量。究其根本,还是你们的友谊根本就达不到那个程度。

后面还会说三对冤家,只不过要先说一个好领导,然后再接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