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仕,聊聊宋代官员退休那些事

 泊木沐 2022-03-08

致仕是指,封建社会中的官僚因为年纪老迈,把官职退还给皇帝,自己回乡养老,可以理解成退休的意思。在北宋之前,并没有出现完善的致仕制度,直到宋真宗主政期间,致仕制度才完善严谨起来。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有延续致仕制度,一直到清末皇帝退位,致仕才成为历史中的一个名词。

在北宋时期,文官70岁以上,武将80岁以上,必须上奏朝廷主动申请致仕。不过由于当时的医疗保障有限,即便是王公大臣也很难活到致仕的年纪。这样一来,那些年老体衰无力参与朝政的臣子往往会提前请求退休。这种情况被称为“引年致仕”。具体流程是,官员通过州府一级的衙门把致仕的请求上奏给朝廷。申请被批准之后,就可以拿到致仕返乡的文书。致仕之前要解除一切职务,以平民的身份回乡养老。至于俸禄,只保留当官时的一半。

到了宋神宗年间,大文豪欧阳修请求引年致仕,皇帝对他格外器重,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且没有解除他的职务。欧阳修就成了北宋官场上第一个保留职务致仕的官员。此先例一开,后来也就不强调致仕必须解除职务了。也就是说,即便官员回乡养老,也有薪资俸禄,也可以参与朝廷大事。到了北宋后期,科举录取率很高,很多读书人没有岗位任职,于是朝廷鼓励年纪大的官员引年致仕。这些“提前退休”的官员,会官升一级,俸禄全额发放。

致仕制度和恩荫制度在北宋中后期往往同时执行。比如四品以上的文官致仕之后,朝廷为了表彰其贡献,会给这位官员的子弟加封低品阶的官职。如果官员的子弟想要谋求科举出身,致仕的高官也可以请求朝廷,让其子弟在科举考试中享受照顾。

总之,在北宋中后期,致仕的官员福利和待遇都是很不错的。能够享受到这些优厚的待遇,当然也要有所付出。当时有明文规定,朝廷遇到大事的时候,如果宣召致仕官员重返朝廷,致仕官员不能拒绝。北宋年间,经济繁荣,国库财力充盈,很多官员对致仕制度都很满意。

致仕制度的历史十分悠久,据学者考证,起源于西周,形成于西汉,在唐代有了基本的雏形。一个制度的出现,有其发展演化的过程。通过了解致仕,是不是可以看到退休制度的某些特征。制度的完善,促使社会进步,保障世人安稳。研究历史,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同样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