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平之战后, 燕国为啥趁人之危, 举全国之力伐赵

 国学经典图书馆 2022-03-08


燕国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和韩国一样的二流国家,甚至是三流国家。即使强盛过也是昙花一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为啥在赵国长平之战后毫无犹豫的向赵国出兵,一心想灭掉赵国呢?

  这的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看,当时的世界是一超的时代。只有秦国是超级大国,只要时间允许,灭亡其他六国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各国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一刻都没停止过奋斗,包括弱小的燕国。

 当时燕国刚刚带领其他五国差点灭亡齐国,但是他是不可能灭亡齐国的,这个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过,这里就不赘述了。所以燕国在吃了一次亏之后,自然把目光就移到了赵国身上。

首先赵国地理环境和燕国极其相似,民风也很相近,这对于燕国来讲是最容易消化的地方。其次赵国刚刚经历过长平大败,实力大损,此时的燕国是有实力干掉赵国的,而且是几百年来难得一见的赵国比燕国实力小的机会。燕国自然不会错过。所以在国家利益面前,燕国也不顾什么礼义,在赵国举国出丧的时机悍然出兵伐赵。而且燕国与秦国结盟,为表诚心,伐赵也是最佳之举。顺便还能实现自己利益,获得秦国支持,打着帮助秦国盟友的旗号,壮大自身实力才是燕国的真实目的,而且有秦国撑腰,别国也轻易不敢插手,有了齐国的例子,燕国更加肆无忌惮。

那么为啥其他几国不去伐赵呢?首先是三晋,三晋本是一家,虽说韩、魏屈服于强秦,但是大家都知道,一旦赵国没了,他们也就没了。这和当年三家联合打智伯的情形很像。所以此时不宜伐赵,最好让其休养生息,重新实现战国各国之间的平衡才是上策。再者齐国,之前齐国因贪心吞并宋国,而招来灭顶之灾,此时已是惊弓之鸟,断然不敢再次出兵,何况经过之前一战,齐国实力大伤,防守尚现不足,怎能出兵伐赵?还有就是楚国,楚国与赵国隔着魏国,即使出兵也捞不着好处,反而给别国做嫁衣,断然不会出兵伐赵。秦国呢?也不会,长平一战,秦国虽说胜利,但是也有损伤,此时最宜休养,最好就是让自己盟友去消耗赵国,自己暗中武装实力,待时机成熟再一举灭赵。此为上上之策。

这就是为什么长平之战之后,燕国会不顾礼义,出兵伐赵。为什么当时只有燕国出兵伐赵,其他几国难道真的是顾着礼义不出兵吗?非也,只不过当时只有燕国有最佳的动机出兵,燕国出兵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其他五国不出兵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人龙天言:国与国之间真的只有利益可言,那么人与人之间呢?当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时不择手段可以说是为了大局利益着想。若把国比做人。当你自身的根本利益受到侵犯,或是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会怎么做呢?若你也采取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顾礼义,你又会找出什么借口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