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沐言。 前几天一位资深会员听说店内征集到一件元代霁蓝釉折腰盘,特地到访。谈及他从最初入手明清瓷再到高古瓷,一路走来,唯独对元代的优质器物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因为早在2005年,那件为多数人所熟知的元代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拍出了约2.3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艺术品的世界纪录,他早有关注和研究,而那对著名的至正十一年烧造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他也是多次前往大英博物馆鉴赏学习;说陌生,是因为国内的元代真品、精品实在有限,他在拍卖会上曾上手过几件元青花,也曾参与过竞拍,但像元代霁蓝釉器物,他还没有上手过。于是当我们把这件元代蓝釉折腰盘放在他面前时,果然看到他眼中流露出的诧异之色,他惊喜于看到了这件霁蓝釉器物,并毫无怀疑它来自元代。 ![]() 元代青花瓷大罐《鬼谷子下山》 2005年伦敦佳士得 ![]() 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大英博物馆藏 ![]() 藏家上手元代霁蓝折腰盘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虽然元青花、釉里红、霁蓝釉都算是元代的高级品种,但相较于前两种来说,霁蓝釉更为稀少,说它难得一遇并不为过。 ![]() ![]()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元代在我国历史上的统治时间不长,瓷器的存世量也极为有限,幸而那时的景德镇成为了制瓷圈的扛把子,担起了重任。那时景德镇的各大瓷窑都被朝廷管辖,专门为皇室贵族烧制瓷器,成批的瓷器烧制成功后,品质较为完美的直接运往京城,那些稍有瑕疵的则当场砸碎,可以说对供御瓷器要求是很严苛的。 ![]() 元代霁蓝釉单把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为什么说元代霁蓝釉是更为难得的呢?它实实在在印证了物以稀为贵。据相关统计,全世界存世量仅有12件左右,元代釉里红虽少,存世量也有几十件,而元青花的存世量则是最多的。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完整元代霁蓝釉瓷器主要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院,如故宫博物院、北京颐和园、扬州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出光美术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民间私人收藏的元代霁蓝釉瓷器真品则少之又少。 ![]()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北京颐和园藏 在元代,用于烧制霁蓝釉瓷的进口钴料非常珍贵,发色也尚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古代陶工们能烧造出发色稳定、深沉、匀净不晕散的霁蓝釉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 霁蓝釉钴料 1964年在河北保定永华南路小学的建设施工过程中,一处元代窖藏被发现,共出土元代瓷器11件。这也源于元代保定路是京畿重地,有多位在元大都任职的“廷臣”曾出任主要官职,而学者经多方研究分析后多认为,这里是惠宗时期的重臣月鲁不花居住之所,这些瓷器是皇帝赏赐给他的。 ![]() 元代 青花釉里红镂雕怪石花卉图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元代蓝釉色金彩月影梅纹杯 河北博物院藏 ![]() 元代蓝釉描金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而说起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的故事则更为传奇。1976年,身为普通工人的朱立恒因怕传家宝在地震中毁坏加之生活拮据,想出手卖掉,于是他把“宝贝”蓝釉白龙纹梅瓶抱到扬州市文物商店,老师傅看了一眼觉得是老物件,开价16元。朱立恒听了不太满意,作为他家的传家宝,价值怎么也比十六块钱高,听完老师傅又往上提了两块,最后以18元成交。 由于当年对元代瓷器缺乏研究,误认定此瓶为清代瓷器,于是长期放在店里没有被重视。一次,上海市外贸公司的沈胜利来到了扬州文物商店,见到了这件蓝釉白龙纹梅瓶,沈先生对梅瓶的年代提出了异议。自此之后,受到冷遇的蓝釉白龙纹梅瓶开始引起扬州文物商店及中国古陶瓷学术界的关注。 1978年在北京举行的“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上,扬州文物商店的这件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首次公开亮相,引发了国内众多博物馆的极大关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博物馆纷纷向扬州文物商店表示了想收藏此瓶的愿望,最后扬州博物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以3000元的价格购得了这只宝瓶。扬州博物馆邀请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冯先铭先生、南京博物院王志敏先生两位古陶瓷专家鉴定,一致确定此瓶为江西景德镇窑元代蓝釉瓷器精品。最终,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在目前全球现存的三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中,扬州博物馆的这件是保存最为完整的。 ![]() ![]() 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藏 如果没有“慧眼识珠”之人,这件梅瓶是否还在扬州文物商店中被长年累月的积灰覆盖,孤独的立在那里?幸而,有人懂它,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它。这也让我想到店里这件元代霁蓝釉折腰盘的“际遇”,起初很多业内朋友看图片认为是明代或清代的,不过经过多方论证,最终证明它产于元代。 至于为什么是元代的?下次告诉你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