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弹:BPR&DFR(业务流程重组与数据流程重组)||企业的内连续场景与外连续场景

 场景学社 2022-03-08

《场景构造学》系列文稿15(2018-0712)

上一篇:场景重构中的“通感”与“分子式”升级

场景是一个有机体

但是认知是渐进的

需要有抽离的视角

好难

现在

我们对于流程与数据

可以清晰当做

两个对象

之前

好难

这篇文字写于2003年5月13日。现在翻出来不仅仅是谈“抽离”,而是在场景构造过程中,如何将一些系统进行分离,并置于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境地。就好像人体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关系一样。

数据和流程,是场景构造的重要力量。过往的企业,往往因为变化比较慢,所以希望将企业打造为一个容量很大的内连续场景。现在来看,显然这样会越来越加剧企业在公共资源供给方面的负担。企业需要更多的外连续场景

基于内连续场景,面临变化,重组就是常态,但是因为一旦重组,对许多内部利益架构会产生极大影响,也对诸多人的工作适应产生新的不确定性。这就会让工作更难做。

而外连续场景,主要是适配与交易。一旦需求环境发生变化,马上可以松耦合,进行新的场景搭建。

这篇旧文的价值在于知晓内连续场景是如何工作,对“孤岛”为什么那么恐惧的


 BPR&DFR

业务流程重组与数据流程重组

(2003年5月13日)

信息资源没有岗位串联,没有流程支持是难以独立存在的,所以仔细分析其中的依存关系以及互动的甚至是网状的影响,收获还是很大的。本质上在复杂的业务流中,分离出“恰当”的数据流,一个典型的数据流应该有一个特征----必定有一个输入、处理、输出和贮存这个过程。许多表面上没有什么差别的数据流事实上是为不同的业务流服务的,提取出了它们的真正差别,也基本上掌握了它们的运行规律,也必定为我们今后的维护、升级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

信息资源的分布与流转轨迹受制于企业经营的资源结构,决定于特定的企业文化。有时候是一样的产品,一样的生产线,也基本相似的经营资源,但管理方式和经营绩效却有很大差异这就是企业文化在起作用。不过更多的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尤其在广大制造业企业这一点非常突出。这也是为什么信息化项目在制造业里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内质方面的原因(但不是全部)

比如销售公司的市场分析工作几乎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来操作,体现在市场信息资源的分布上就是分散的,不系统的,流转方面是零乱的,无序的。经常是在需要的时候由有关负责人从各个环节中现场提取和链接,效用有限,所以BPR中为这部分工作疏理了一个相对比较有秩序的体系,以知识库的方式把市场资讯按主题集中起来,有利于发挥更大效用。

信息资源的分布与流转规律决定于信息的组织方式。我们可知的组织方式有口头的、纸质的、电子的、软件系统的。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地方这些大多是以岗位(或部门的集合部分)为处理和集散中心。事实上是无意地把业务流中断了,形成一个又一个“橄榄”状的节点。

这样在企业运行的初期,计多有明确岗位职责的地方运行还是正常的,随着业务量增长,这些岗位的职责就发生了迁移,“综合”的需求就会增加----明显的标志是会增加那些计划员、统计员的岗位或者工作量。

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会发现许多冗余的岗位或岗位职能,比如在业务部最近新设了一个岗位专门收集各办事处的投诉意见,而以前这些工作是由负责各区域的计划员所做的,现在新岗位要从计划员那里获取相关信息,然后整合到电子表格中进行分析。

另外,早在一年前,出于快速报价的需要,把一些制造公司技术部的一些人抽调到一起组建产品技术处,半年之后这五个人就基本没什么事干了。新产品的更新信息比较有限,而且技术部和产品技术处的人都可以干,实在麻烦。

这些冗余岗位或冗余职责大部分做信息处理的,而不是信息生产或消费。它们的存在往往是加剧了信息孤岛的存在,或者说是让“橄榄”一步步变大。我认为,企业的信息资源是存在于系统之中,每一项工作都产生新的信息到系统,又同时获得其它岗位提供的支持。信息的生产和消费是并发的,同时有一部分岗位把由知识、经验所融成的常识以规则的方式输入系统,参与若干信息处理和分析工作。

在充分信息化阶段,信息资源是按系统分工体系来组织的,也必将效率得多,各种协同才有可能。

信息资源的分布与流转规律,依赖于信息本身的一些特征,如保真,即时,第一时间分发,标准化处理与存储等等。这些是以岗位为节点进行干预或者操作的,但是由于岗位流转中总有相当的冗余或者滞留,使信息资源在局部发生变异。

最近据央视报道,科学家在一段明长城的两边采集同样的榆树DNA做对比,发现有许多差异,人造工程对自然界的影响显而易见,这些一直是人们以前所忽略的。同样在企业中如果由于岗位的存在或运营不恰当,必将影响信息资源的本质方面,伤害企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业务流中充斥着许多变异了的信息,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组织效率。

比如,销售商把一些产品以地方俗称来订货,造成许多解读的麻烦,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地方办事机构“翻译”一下,或者干脆以统一表式统一的编码让销售商填写需求表。

另外各个岗位根据自己的要求(有时也有其它岗位的要求)把信息加工成不同的分子,而不是完全基于原子的合成(类似photoshop中的“合并图层”),使自己有其它需要或者其它岗位有其他需要的时候又要进行“反相工程”,重新分解再合成。造成了很多冗余的重复的甚至是障碍的运算、存贮甚至是录入。

所以在市场竞争与需求多化日益强盛的今天,在企业资源组织愈来愈细、,愈来愈社会化的今天,离开现代的信息化方式的确会让企业陷入信息泥沼而难以自拔。

我们一直倡导和希望“人尽其用,货畅其流”其实离开流畅的信息流与业务流是绝对不可能的,信息资源规划也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完全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能过关的BPR,甚至侥幸也不可能,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化。


衍生阅读

0711-场景重构中的“通感”与“分子式”升级

0710-场景重构的基本套路:+-×÷四则法

0709-一张图足以看懂什么是场景的变迁

0708-场景视角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可鉴

0707-场景构造学中的“翻译”工作:转序

0706-场景构造学中的“翻译”工作:三态

0705-泛IT融合与场景创生

0704-CIO的第四个创新机遇与区块链

0703-谁在重新定义你的产业互联网

0702-新“四化”与更有效能的场景消费服务

0701-关于SaaS四个阶段的几个例子

0630-现在的CRM为什么可能是错的

0629-出差为什么要背着洗衣机?

0628-请人吃饭要不要递上筷子?

0429-SaaS的窘境与CIO的系统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