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98】虚拟企业是什么东东?

 场景学社 2022-03-08

虚拟企业的概念正式出现在90年代初。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企业资源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配置,人们开始思考企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认识到智力和信息已成为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形势下,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开始分离,甚至存在于其他实体中,承担是体职能的“实”体对于本组织而言开始“虚化”了,从而出现了“虚拟企业”的现象,只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普及,虚拟企业才进入了运作状态。 我们关心的是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虚拟企业的概念,改革企业的运作方式,为企业提供深入发展的条件和空间,从我们的探索与认识来看,对“虚拟企业”的运作可以从诸多层面来切入,这里是几点思考:

1、“虚拟企业”的几个重要概念:

核心能力: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渠道、技术创新等方面形成区别于同行业的可以济以制胜的核心力量。是本经济组织所特有的东西。

业务外包:对非核心业务进行扩散。

学习型组织:企业通过把本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来不断优化和提高自身智力素质,从而从根本上增强其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将从根本上体现为学习的能力。

扁平化管理:现代企业为了以灵活的方式顺应市场形势而减少管理层次,提高运作效率。

工作组:为实现某一功能,完成一定任务而构架的工作小组,它可以是临时的,但必须是专业的;可以承担一批或数批任务,以其专业水准、高品质地完成;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室、车间、班组、协作单位,但已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更多是以功能为区别特征的文化集合。

企业网络构架:为实现虚拟化,资源配置的核心企业所利用的工具,一般以INTERNET/INTRANET为成组方案,借以实现对市场和现场的快速反应。

2、“虚拟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虚拟企业“的操作性,因为它顺应了社会需求个性化、复杂化的形势。这个理念有利于企业家在更大范围和层面上进行资源配置。“虚拟企业”的管理是扁平化的完全有别于传统工业企业的“科层制”管理,它管理的重点是对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运作。协调各工作组之间的关系(超于正常流转进程时)对新领域的研究、构划和操作。对工作组的培训(学习型组织)和文化认同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这种管理已完全脱离传统的“钢筋”式的管理构架,代之的是“神经”式的互动与迅速反应。“虚拟企业”以“神经”来制导企业躯体的各个部分。

3、“虚拟企业”的资源和要素。

它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素是人才要素。拥有(泛义上的控制)了不断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不愁解决不了发展中的问题,对“虚拟企业”的操作者(企业家)来说,中心任务就是要培养两支队伍——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真正体现经营上的“哑铃型”格局。

4、“虚拟企业”的现实操作途径。

通过“神经系统”制导“器官”,对于“虚拟企业”来说,是一个一个操作实体,在重申 比传统方式方便,因为只需要对投入产品进行测算和操作。但对实体的内部秩序却不能忽略,因为这类实体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总产出的素质。所以对其管理显得相当重要,但又不能通过传统方式来进行,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才适合呢?

——对实体现有秩序进行评价和重组。

——用类似“许可证”的办法,使实体拥有协作权和工作权利。

——用类似ISO9000的标准对其秩序进行监控。

——把实体(工作小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其产出能力与实际需要在动态中契合。

——将实体变成“虚拟企业”的成本中心,并对它进行有效的文化渗透,构成一个虚拟化的成本体系。

虚拟就是通过资源配置手段,以各种合作方式,将各相关实体的相关功能集成起来,实现对既定目标的操作。虚拟企业并不在乎具有自主产权资源的多少。比如装备、人员、资金等等,它并不企业对资源和(经营)要素的终极拥有(构成核心能力的除外),对更多的资源它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一下。只有市场手段,才能满足虚拟企业的需要,我们不可能等到市场环境成熟了,才去充分考虑它。

虚拟企业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工业的否定,恰恰相反,它是建筑在传统工业规范化、标准化的运作基础上,这是这一概念在国内难以普及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工业是构成虚拟企业的基本要素,能否适应虚拟企业的要求,将直接影响虚拟企业运作,可以认定,当前企业界意图引入“虚拟企业”有两大任务:一是对传统工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以充分适应虚拟化,快捷化,个性化的要求,二是依据核心能力,对体系进行更细的划分,确定虚拟流程,壮大核心能力,放大投入产出比。

虚拟企业理念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了某个具体项目的运筹建立一个发散的组织,以更低的运营成本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以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对于跨世纪的现代企业来说要适时而动,果断地将现代经济的理念不拘泥于时髦的形式用到鲜活的实践中去。

注:原文标题《实而不虚的虚拟企业》,创作于2002年。


和谐生产方式连载部分文章索引

【和97】“卖票”是产销矛盾的解决之道吗?

【和96】那一年在茶山,我们看到了山溪的灵魂

【和95】资源数字化与能力票据化

【和94】三个屁股与一条板凳的故事

【和93】物联网世界到底需要突破哪些边界?

【和92】演进的BOM与定单的控制过程(日志两则)

【和91】张西振与模式语言

【和90】张西振的企业信息系统设计“蚊香图”

【和89】什么是能力的不动点?

【和88】企业信息化红利散逸的三种有效方法

【和87】企业管理的三重境界:资源、事件与时间

【和86】这家企业凭什么将员工工资分三份,还规定用途?

【和85】管理哲学决定管理软件,而不是相反


【和84】来,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系统

【和83】笔记小结--调谐成就网络组织的优美乐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