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莺字

 黄毅弘 2022-03-08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夜间发光的飞虫。,篆文,即“螢”的省略,夜间发光的昆虫鳥,鸟雀),表示夜间活动的鸟。造字本义:名词,一种在夜间歌唱的鸟,东半球黄鹂属燕雀鸟类,其雄鸟以黑色和鲜艳的黄色或桔黄色为特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鳥”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莺”,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鳥”简化成“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鶯,鳥也。从鳥,榮省聲。《詩》曰:“有鶯其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莺,一种鸟。字形采用“鸟”作边旁 ,以省略了“木”的“榮”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有只夜莺,羽毛华丽。”



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出处】唐·金昌绪《春怨》
 
【意思】赶飞黄莺,不让它在枝上啼 叫。啼叫时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 到辽西跟丈夫相见了。教:让。妾:古 代妇女的自称。辽西:辽河以西地区, 在今辽宁省西部。
 
【鉴赏1】
当我正在梦中会见丈夫的时候,偏有那可恨的黄莺鸟在树上不停地鸣叫着,以致打断了我的美梦,于是我起来赶打黄莺儿,不许它在树枝上啼叫,免得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到爱人所在的辽西地方去与他会面。
 
“伊州歌”是伊州地方的民谣。伊州地在边疆区,是古时的伊吾国。又“辽西”即今奉天地方。
 

【鉴赏2】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整日啼叫,因为它的叫 声总是扰了我的好梦,害我不能在梦里到辽西与夫君相会。这首诗语言 生动自然,成功之处在于其谋篇布局之妙:诗句善于设悬念,起句引起读 者的疑问,为何要“打起黄莺儿”呢? 因为它总是啼叫;啼叫时又会怎么样 呢?黄莺儿啼叫时会惊扰我的梦;黄莺儿是在白天啼叫的,为什么会惊扰 你的梦呢? 因为我对远方戍边的丈夫思之甚重,只好白天睡觉以企求梦 里与之相会。句句相承,环环相扣,通篇自然流畅,结构浑然一体。在设 置悬念的同时又为读者解开悬念,最后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思 想意蕴上,这首诗触及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戍边兵役给战士及 其家人带来的痛苦。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唐人小诗,写来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短短的20个字,就将一个春梦被惊、恼羞成怒的闺中怨妇的形象描绘得如此生动,呼之欲出。诗中虽只一人一鸟,却能表现出情趣与愁怨并生的意境,实乃个中高手。

诗中的黄莺儿,学名黄鹂。黄鹂鸟广泛分布于欧、亚非、澳洲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在我国有1属6种,最常见的为黑枕黄鹂,就是人们俗称黄莺儿。黄莺儿为树栖鸟,喜集群,常成对在树丛中穿梭,体色艳丽,叫声悦耳。黄莺儿在我国属夏候鸟,在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筑巢安家、生儿育女,幼鸟长大时,正值深秋,它们又陆续飞往南方较暖地区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飞临这一地区繁殖。黄莺儿飞临之际,当是春夏之交。

成双成对的黄莺儿,在午后的枝头嘻戏调情,那悦耳的叫声将闺房中午睡的少妇从梦中惊醒。于是,睡意将醒未醒的闺中少妇披衣而起,恼怒地将栖息树枝上吱吱鸣叫的黄莺儿赶跑。少妇之所以会对几只小鸟大动干戈,主要是惊了她的好梦——“不得到辽西”。

辽西是个什么梗

“不得到辽西”是个什么梗呢?辽西为古郡名,在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地方,是当时少妇的丈夫所去的征戍之地。原来,少妇是留守在家的戍卒之妻,相当于现在不得从军的军嫂,正要梦中与情郎相会,却被烦人的鸟鸣声给惊醒了,一场梦中相会被搅黄了,哪能有不恼不怪之理呢?

这首诗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诗的首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