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运英雄王润兰:23岁打入奥运拳击决赛,24岁和日军坦克同归于尽

 小原渚哥哥 2022-03-08

王润兰,他本是中国体育史上的一个英雄,却为何默默无名?他本是抗战史上的烈士,24岁和日军坦克同归于尽,又为何鲜为人知?而直到8年后,家人才知道他牺牲的消息;在这个陌生的英雄背后,到底有哪些故事?

1936年3月,柏林,第11届奥运会。

23岁的王润兰站在拳击台上,脚下是被击倒的英国拳手。

裁判举起了王润兰的手,人群在欢呼,王润兰内心澎湃。

他知道,他闯进奥运拳击决赛了。自己有机会为苦难重重的祖国赢得第一枚奥运奖牌了,甚至冠军也有可能。这对当时的中国人民而言会是多么重要。

可3天后,天翻地覆,奥组委无理地取消了王润兰的决赛资格,理由是王润兰在预赛曾经失利,不能晋级决赛。

中国代表团的抗议自然被无视了,王润兰和队友只好黯然离开奥运赛场。

王润兰就这样和奥运冠军失之交臂。

那个时候,王润兰心里想的一定是下个四年,我会回来的。

当时的王润兰不会想到,自己再也没有征战奥运赛场的机会了。

离家出走的青年

1913年,王润兰出生在河北饶阳县留楚村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

从小开始,王润兰就喜欢舞刀弄枪,整天跟着村里的拳脚师傅练习武术。练拳的时间久了,王润兰还在当地闯出了一点名堂,人人都知道王家小子功夫不错。

1931年,王润兰上了中学,在学校期间他的学业不错,门门功课出色,特别是体育更是出类拔萃。

王润兰的父亲希望子承父业,儿子能够把王家的家业好好经营起来。王润兰年龄渐长,父亲就禁止他练武了。在父亲的眼里,长子王润兰最应该学的是怎么经商,怎么经营祖业,而不是天天舞枪弄棒。

文章图片1

如果按父亲的安排,王润兰的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在家经营这份小小的祖业,过几年再娶妻生子,从此田间地头,小小的农村就是他的全部。

和很多的青春期男孩一样,血气方刚的王润兰怎么愿意听父亲的安排,他更不愿意在这沉闷的老派家庭里过完自己的一生,他渴望走出去,去更大的天地里一展拳脚。

于是,王润兰留下一封书信,头也不回地走了。

离家出走容易,可是天下之大,又要去哪呢?王润兰陷入了迷茫

彼时,日寇蠢蠢欲动,要占我河山。1933年日军侵入华北,中国军队32军第139师顽强抵抗,击退来犯日军。

这一战,32军声名大噪,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也给迷茫中的王润兰指明了方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堂堂中华男儿岂能坐视国土沦丧。

抱着这样的决心,王润兰投考了32军军长商震在北平举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立志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进入军校之后,王润兰废寝忘食地学习军事知识,苦练本领,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战场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王润兰凭借早年打下的武术根底和强健体魄,入选了商震的西洋拳击队。王润兰对拳击似乎有着天生的悟性,他很快掌握了其中的要领,还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创新。在当时社会上举行的比赛中,王润兰屡屡击败中外拳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柏林奥运:虽败犹荣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柏林举办。

上一届奥运会,中国首次参赛,但只有刘长春一人孤独地走上赛场。刘长春单刀赴会的这一幕深深地刺痛着当时国人的心。

那时的中国,那时的国人,太需要做一些事情来振奋民心了。

王润兰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为人民争光。

经过层层选拔,王润兰入选了拳击代表队,踏上了前往柏林的征途。

首轮比赛,王润兰遭遇的是日本拳手。这是一场有着特殊意义的比赛,日寇正在蚕食我们国土,王润兰的同袍们正在浴血奋战。在赛场上相遇,又岂能将胜利拱手相让。

文章图片2

比赛开始,王润兰就没有给日本人任何机会,水银泻地般的进攻,摧枯拉朽地完胜三局,将赛前不可一世的日本拳手打得心服口服。

半决赛,王润兰的对手是英国人。

前两局双方平分秋色,关键的第三局里王润兰对于对手的拳路已经有所了解。经过一番苦战,王润兰发现了对手的破绽,抓住机会,连续出拳猛击其头部,重重一拳将他打翻在地。

10秒过去了,英国人没有站起来,裁判宣布王润兰以2比1取胜,同时也获得了奥运拳击比赛的决赛资格。

就在王润兰为即将到来的决赛做好准备的时候,奥组委突然通知中国代表团。王润兰在预赛时已经失败,不能参加决赛。

听到这个通知,中国代表团大为不满,明明在比赛里王润兰击败了英国拳手,当时裁判已经明确宣布,为什么3天后又会变卦?

中国代表团多次交涉,奈何当时中国一个弱国能有什么话语权,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不了了之。

23岁的王润兰站在柏林,看到的是同胞们的失落、愤恨;

23岁的王润兰站在柏林,看到的是外国人眼中的不屑和轻视。

弱国无外交,这一句话在体育赛场上也一样适用。

心有不甘的王润兰离开柏林前,下一次自己一定要把今天失去的给赢回来。

血洒沙场

可惜王润兰的梦想注定无法实现。

王润兰回国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

身为军人的王润兰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战场,只是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回来。

1937年8月漳河之战爆发。日军集结了6万多人分三路进攻漳河。

中国军队在商震的指挥下,层层阻击,迟滞日军的进攻。王润兰所在的部队也在其中。

1937年10月18日,为掩护大部队的转移,王润兰所在的部队在漳河阻击日军。在日军优势火炮的猛攻之下,王润兰和战友们坚守了数日,死战不退。

文章图片3

面对强敌,王润兰和战友们毫无惧色,抱定为国牺牲的决心和勇气。用手中落后的武器痛击日寇,子弹打完了,就上刺刀;刺刀拼弯了,就用石头,用拳头,用牙咬,用所有可以成为武器的东西——哪怕打光所有人,在绝不后退。

激烈的战斗一直打到10月21日,中国士兵越来越少,阵地的失守已经在所难免。

整个漳河北岸一片死寂,王润兰所在的连队已经伤亡殆尽,只剩下王润兰等10多名伤员还在坚持。

这个时候,日军的坦克再次压力上来。

王润兰身上绑满手榴弹,冲向敌人坦克。在一阵巨响之后,王润兰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4岁。

24岁的王润兰站在漳河边,看到的是前赴后继赴死的战友;

24岁的王润兰站在漳河边,看到的是不屈的灵魂;

24岁的王润兰站在漳河边,看到的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今天的我们,回望过去,看到的是王润兰的义无反顾,看到的是王润兰的悲壮和伟大。

文章图片4

王润兰后人

所幸,时至今日,中国在奥运赛场上早已扬眉吐气,屡创佳绩;时至今日,中国正在向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坚定地前行。

我相信,王润兰看得见,那些为国牺牲的先烈看得见。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