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贺《示弟》:世道为何如此艰难?

 墙头草说 2022-03-08
公元807年,李贺离家到洛阳。两年后,他参加由房式、韩愈等人组织的河南府试,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的机会。但有人却说李贺父亲名“晋肃”,“晋”与“进”犯“嫌名”,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无可奈何之下,李贺只能放弃参加进士考试,愤而归家,写下了《示弟》一诗,原文如下: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我和你一别就是三年,而今我回到家来才一天多。在首联中,诗人追忆过往,从离开家乡到如今再返家,已经过去三年了。从字面上看,诗人只是轻轻点出“三年”,而没有具体写出这三年的经历。然而,在这三年中,诗人经历了丧父、科举失意,结合这些经历,可知诗人在看似平淡的“三年”一词之下蕴藏了多少心酸苦闷,这些都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啊。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我们兄弟饮酒庆祝欢聚,满架图书还是我离开时的模样。“醁醽”是一种仙酒,在这里代指美酒。“缃帙”是浅黄色的书套,泛指书籍。诗人回到家之后,与三年没有见面的兄弟欢聚一堂,饮酒欢宴。在看到满架的图书之后,诗人欢快的心情又低落了下来,当年曾幻想着通过读书破万卷,来博取好前程,而如今,竟没有资格参加进士科考试,想到这,无限的伤感就涌上了心头。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我拖着羸弱的病躯能够回来,已算是侥幸,人世间什么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呢?在颈联中,诗人的笔触一转,由眼前的人事转到心中的感慨上来。在被迫放弃参加进士科考试之后,诗人所有关于未来的想象都成了泡影。这一场巨大的精神打击,使诗人原本就瘦弱的身体更加羸弱不堪,能够活着回到家乡已是侥幸。对这件事,诗人耿耿于怀,他激愤,他呐喊,可都无济于事。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何必要问五木名色,抛出去管它是“枭”还是“卢”。“枭”和“卢”是古代“博戏”和“樗蒱”的两种胜彩名称。据《五十经》,古代有抛掷五木的博戏,形状两头尖,中间平,一面涂黑色,画牛犊样花纹,一面涂白色,画野鸡样花纹,五子皆黑为“卢”,二白三黑为“枭”。“枭”最胜,“卢”次之。在尾联中,诗人以博彩来类比人生,安慰自己不要去在意结果。但实际上,这是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内心却是无比愤激。
当有人提出李贺应避其父亲“晋肃”的讳,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时候,一直对李贺欣赏有加的韩愈站出来替李贺辩护,他说:“父名晋肃,子不得举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但韩愈的辩护也没能改变现实,李贺只能无可奈何地放弃参加进士科考试,他的人生向上之阶梯就此关闭,于是,他痛苦地呐喊,世道如此艰难!

E N 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