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独坐》:在秋天里回望人生路

 墙头草说 2022-03-08
安史之乱后,杜甫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官职,举家迁往秦州,又从秦州辗转来到蜀地,在友人的帮助下,他在浣花溪畔建了草堂,暂时定居下来。公元764年,严武担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上表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请杜甫到幕府任职。这年秋天,杜甫写下了《独坐》一诗,原文如下: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我心中悲苦,转过白发苍苍的头往回看;倚着拐杖坐下,背对着孤零零的城市。这年,诗人已白发苍苍,步入了人生的暮年。在一个秋日,诗人独自出城,回想起颠沛流离的经历,内心悲苦,却无处诉说。诗人拄杖蹒跚而行,在路边找到一处适合的地方,倚杖坐下,背对着孤零零的城市。在颠沛流离中过了半生,却不知道还要漂泊多久,诗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秋江中水位下降,江中露出了小块的陆地;天空高远,秋天的风景凄清萧瑟。诗人倚仗独坐,眺望远处的秋江,随着秋天的到来,江流进入枯水期,江中露出黄白色的小岛屿。诗人仰望天空,觉得天空高远,在高远的天幕下,是一派凄清萧疏的秋景。又是一年深秋时,漂泊在外的诗人怎会不感到悲苦呢?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我暂居江村,为步入暮年而感到遗憾;辜负了平生的出仕做官的理想追求。由眼前凄清萧疏的秋景,诗人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诗人明白,此时,虽然暂时安定了下来,却不是长久之计,但时间却不等人,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老了。想起自己青年时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想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追求,只剩下满心的不甘与感慨了。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我仰望天空,羡慕黄昏时分归巢的鸟儿;它们飞入树林时,翅膀是那么轻快。诗人一个人在城外坐了很久,不觉间,就到了黄昏时分。有暮鸟从天空飞过,诗人仰头目送它们归林,看着它们闪动着轻快的翅膀,很快便隐没在树林中,心生羡慕,与归鸟相比,自己却无家可归,颠沛流离。诗人久久地注视着归鸟,它们的翅膀越是轻快,诗人心中的愁苦就越是沉重。
这年秋天,诗人在严武的幕府中任职,生活暂时安定了下来,但诗人却明白,这样的生活并不是长久之计,他盼望国家早日恢复和平安定,能够有机会回到长安,施展雄心抱负。但时光却不等人,诗人所盼望的还未实现,已步入了暮年,只能在人生秋季回望来时路,留下满心的不甘与感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