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

 新用户49272060 2022-03-08

苏联在一二战期间连续出现大规模饥荒、大量廉价消耗士兵,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基于传统俄国特色的农奴制和流放传统,苏联搞出了一种特殊的古拉格经济体系。

简单的说,就是大量的抓人当苦役劳改犯作为免费劳动力,投入到基础建设、特别是军事体系基础建设中去。

今天一些国内军迷所津津乐道的苏联设计师在监狱里研究飞机,实际上就是当时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算是整个泛古拉格经济体系中的金字塔尖了。

当时包括图波列夫、米亚舍夫等苏联时代顶尖设计师在内的超过150名航空专家被打入监狱。为了不浪费他们的价值,这批人被集中在莫斯科集体关押,而不是送进真正的古拉格,并在监狱中提供了设计工作必须的环境。著名的图-2式轰炸机,就是这一监狱设计运动下的产物。

古拉格体系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后来苏联的政治稳定埋下了灾难性的定时炸弹,是引发苏联50年代政治巨变、直至解体过程中依然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核心关键之一。

被古拉格体系抓进去的总人数接近苏联人口的10%,这个比例实在是太高了,因此它不可能在二战结束后依然长期维系。其解散是必然结局,并对苏联带来了至少两方面的严重问题。

其一是必须对大量古拉格人员进行平反,这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冲击——如果他们无罪或者只有非常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那么是谁、通过何种方式与流程,大幅加重或是凭空构陷了他们的罪名,怎么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这是斯大林时代到赫鲁晓夫时代苏联政局变化、特别是对斯大林进行公开再评价的一个关键因素,换一个人上台也是一样。

有些左棍和黄皮毛子、特别是斯大林的精神孝子贤孙,喜欢一边喊“历史必然性”的口号,一边又将赫鲁晓夫视作背叛苏联崇高理想的万恶之源,觉得当初换个人上台就能天下太平,这是非常傻逼的精神分裂思维症状,典型的巨婴。

其二是在古拉格这种残酷野蛮的丛林主义环境下,一个不舍弃常规道德底线变得无所不用其极、不向无产流氓主义者转变的人,一个不向非法组织靠近或者投身的人,根本无法在其中长期生存。

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好人进去,要么变成坏人,要么变成死人。从苦役中活下来的人,秉持的立场和心态并不难猜。

古拉格解散后,古拉格人员分散到苏联全国范围内各地域、各行业。这批人走到哪儿,就把风气败坏到哪儿,极大加速了苏联社会结构的腐败化进程,并导致了现代俄式黑帮的形成与泛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