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堡与中世纪 | 田园牧歌的罪与罚

 欲穷千里目399 2022-03-08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点击上方图标即可关注 图片图片

童话故事中,王子和公主最终总是在漂亮的城堡里面,过着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这也使很多人对于古老的城堡存在着许多幻想,毕竟它承载着童真时一段关于美好的记忆。

在这段记忆中,有贵族、有骑士、有光荣的信仰、也有着田园牧歌。但正是这段温文尔雅的时光,却被欧洲人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

图片

雪中的新天鹅堡

城堡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方式,它随着欧洲进入中世纪而产生,也随着中世纪的消亡而瓦解;它适应于中世纪特殊的社会运行方式,也维系着整个欧洲权力统治的基础。城堡和中世纪称得上是唇齿相依。

接下来,我们把视野拉大,从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欧洲社会结构的更迭和城堡建筑的兴衰,去看看城堡究竟是田园牧歌的光荣与梦想,还是黑暗时代下的暴力统治基础。

图片
图片

小国寡民的希腊

古希腊被视作欧洲文明的源头,实行的是城邦制。在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半岛上,以小城市为中心并结合周边的农村,形成了一个个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家。在古希腊时代,数百个城邦并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城邦了。

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度,由公民大会、民众法庭和五百人议事会的投票决定整个城邦的权力运作。斯巴达则是寡头制,主要由两位共同执政的国王和28人的元老院权力,偶尔也会召开一下公民大会走走过场。

图片▲公民定期进城开会
图片雅典城意向图

对于古希腊的大多数城邦来说,公民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和平时期,公民们会定期到城里投投票、选选领导人,决定一下国家的大政方针。

战争时期,公民们就要拿起武器,去保卫自己的共同家园。在这时候,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还是挺高的,具有比较强的主人翁意识。所以才有了温泉关斯巴达的300勇士,才有了雅典的马拉松战役中,“飞毛腿”菲迪皮茨奔跑40多公里汇报战胜喜讯的事情。

图片

▲ 死于民主政治的苏格拉底  新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

所以古希腊建筑通过依附于一个个集中的小城邦而存在,主要是规模不是特别大的公共建筑和民众居所。古希腊的城市既是和平时期举行公共活动的地方,也是战时国家的最后一道防线。

古希腊保留下来的建筑主要是为大多数公民服务的山地剧场、祭拜城市保护神的巴特农神庙和保卫家园的雅典卫城等等。这时候可是连城堡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图片▲巴特农神庙
图片▲雅典山地剧场

雄踞欧洲的古罗马

罗马是古希腊的继承者,最初它也只是希腊北部地区,台伯河畔一个普通的小国家,但是它却经过了几次“基因突变",最终进化为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庞然大物。

共和国的管理形态

“第一次基因突变”是公元前510年,罗马人民赶走了自己的国王,由人民选举的执政官、元老院和部落会议共同执政,由此罗马王政时代结束进入了共和国时期。

图片

高效率的法治

“第二次基因突变”是罗马进入共和国之后的16年。公元前494年罗马爆发了“平民运动”,设立了保民官制度来保护平民的利益不受侵犯,而后的几十年又成立了平民大会、十人立法委员会。

其中,这个十人立法委员会的影响最为深远。立法委员会推出了《十二铜表法》,里面有一系列保证平民利益的措施,比如取消了贵族剥削平民的债务奴隶制、废除了平民和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等等。

图片

由此罗马进入了成文法的时代,由“人治”进化为“法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了。古代社会的“法治”虽然有它极为残酷的一面,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领先于时代的东西。

它诞生了秩序,降低了管理成本,扩大了管理半径,建立了底层平民向上发展的通道,每一颗“螺丝钉”都有条不紊得成为整个国家机器运作的一部分。如同“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一样,罗马走上了快速扩张的道路,打破了古希腊小城邦的限制。

图片城邦林立的古希腊
图片横跨亚欧大陆的古罗马

战斗力强悍的专业军队

“第三次基因突变”发生在公元前107-103年,罗马进行了军制改革,将公民兵制修改为雇佣兵制。在这次改革之前,西方社会把当兵打仗作为公民的义务,这些公民义务兵在守护自己家园的时候往往战斗力强悍,但是面对对外的扩张侵略战争就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了。

图片▲修建于1世纪的罗马斗兽场
图片▲16世纪重建的罗马圣彼得教堂

而雇佣兵制呢,则是招募穷苦的底层公民为士兵,士兵的服役期为16年,国家提供武器、军饷,进行统一规划。16年服役期结束之后,国家根据战功分发土地。

之前的公民兵制好比是事业单位的统一编制,缺乏内驱力。而现在的雇佣兵制就更像是创业公司的合伙人制度,给了底层公民翻身的机会,提供了上升渠道。

图片

▲《贺拉斯兄弟的宣誓》 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 达维特

选择加入军队的公民,对于国家对外扩张的侵略战争积极性非常高,加之军队还有中残酷的“十一抽杀律”,双重“buff"下罗马的单兵作战能力便爆表了。

雇佣兵制的出现还使得罗马军队完成了专业化和体系化的升级。国家可以从宏观角度对军队进行规划,不仅有强悍的先锋部队为国家开疆拓土,更有统一的战线防御体系守护家国。

图片罗马城池遗址
图片▲罗马圣安吉洛战斗要塞

经过以上三次基因突变之后,罗马共和国便突破了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疆域限制,罗马极速膨胀成为整个西方社会绝对的霸主。虽然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但国家运行的底层逻辑并没有多大改变。 就算到了现在,罗马依旧是西方社会统治的天花板。

史无前例的建筑规模

此时的罗马有实力也有本钱去建造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城池,在城池里面有一系列体量庞大的公共建筑,比如可以容纳10万人的斗兽场和罗马剧场,再比如为保证城市用水而修建的输水渠和喷泉体系。

图片

古罗马斗兽场

但巨人也终有衰落的时候,因为匈奴人的入侵和罗马帝国自身的一系列骚操作,不仅军事实力下降得厉害,就连国家也分裂成东西罗马两部分。在公元6世纪,国力衰退的西罗马帝国在四面八方游牧民族的不断进攻下,终究被瓜分殆尽了。

图片

历史的倒车:封建制+城堡的野蛮统治方式

瓜分西罗马帝国的有斯拉夫人、哥特人、日耳曼人、凯特人等等,说实话这些人文明程度较低,很多还都处于部落时代,所以被称做蛮族。蛮族嘛,侵略战场上的生死拼杀还可以,但当他们占领了土地、建立了王国之后,便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统治了。

图片

▲《劫夺萨宾妇女》  法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

封建制下的山寨大王

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和罗马早期共和制和法制,在蛮族人看来有点过于复杂了。蛮族人更像是啸聚山林的土匪山贼: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

本着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原则,根据侵略时的功劳大小和自己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将土地一层层的分封下去,这种一层层分封土地,建立自己统治的方式就被称为封建制度。

图片

分封到土地的蛮族是怎么建立统治方式的呢?封建主带着自己的骑士来到分封的土地上,对着当地的百姓大手一挥:“这些土地现在已经分封给我了,你们现在也都属于我了,收获的粮食和牛羊马匹第一时间先给我。”

图片

图片

土岗-城郭式城堡

山寨就是最早的城堡

宣誓完自己的主权之后,他们便要选择一个地方建立自己的山寨。这个山寨要建立在一个土岗之上,周边修筑上易守难攻围挡和护城河。

最高的一座楼作为封建主的住宅,一边观察周围的敌情,中间宽阔的广场用来建造储藏粮食的仓库、马场和磨坊等配套设施。这种山寨便是最早城堡的原型,被称作:土岗-城郭式木制城堡。

这些平头百姓要是按时来缴纳粮食和牛羊马匹倒也罢了,一旦敢反抗,封建主便带领骑士冲出山寨将物资给抢回来,说不得还得杀几个人来立立威。如果说骑士是欧洲封建社会统治的细胞,那么城堡就是其中的神经元,支撑了整个封建制度的运转。

图片意大利费尔尼斯城堡
图片意大利蒙特利吉奥尼城堡

在中世纪早期,税收、法律、政治、文化对于蛮族人来说统统不需要,还是封建制+建城堡的统治方式,效率来得更高。这套“成功的经验”也被蛮族发扬广大了。

发扬光大的成功经验

1066年,法国封建主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便率领一众人马,占领了英国。威廉一世在英国共修建了23座城堡,并分封177位男爵授予它们建城堡的权力,通过封建制+建城堡的方式,两万五千人的诺曼人便统治了上百万英格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图片

威廉一世时期修建的英国温莎城堡

图片

威廉一世时期修建的伦敦塔城堡

中世纪,当然是黑暗的中世纪

中世纪早期也曾经有强极一时的加洛林王朝,但封建制的权力架构只会使国家的力量一步步弱化。封建制+城堡这种局部统治方式,也迫使生产力只能围绕着效率低下的庄园经济而展开,土地成为唯一的经济来源。

松散的国家框架

没有常备军、没有税收制度、甚至都没有官僚机构,中世纪的欧洲大陆的权力不断下移,经历了由帝国向王国,再由王国向领地的过渡。一座座城堡虽然构成了它们权力的骨架,但随着国家对封建主控制力的逐渐丧失,国家终究是变成了各自为战的一盘散沙。

图片
图片

▲中世纪的城堡庄园经济

平民的至暗时刻

“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封建统治下的普通百姓,是与封建庄园深度绑定下的私人产品。百姓家国意识不强,只是一个生产机器而已,没有任何上升渠道与希望。

连新婚妻子的初夜权都是封建领主的,封建领主甚至还享有横躺权,这个横躺权可不是让你普通老百姓“躺平”用的,而是封建主剖开农奴的肚子以此来温暖双脚。这些权力真正执行的可能不是特别普遍,但已经体现出了封建主对平民的生杀予夺。

图片 海地拉菲里尔城堡
 苏格兰艾琳多南城堡

古希腊罗马的权利一定程度上还是属于平民的,他们的建筑也是一系列的公共设施,但到了中世纪,权利却只属于蛮族的封建领主(他们自称为贵族)。中世纪只留给了我们一栋栋让平民百姓望而生畏的城堡,和一座座恢弘的基督教堂。

图片

英国博迪亚姆城堡

对于贵族来说,中世纪可能会有王子与公主田园牧歌式的浪漫,但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只有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一方面说“穷人有福了”,转头又向人们兜售“赎罪券”,可能心灵上的信仰是黑暗中世纪唯一的那一束光。

图片

▲ 法国圣米歇尔山城堡

罗马式城堡,永不可破的军事堡垒

中世纪的欧洲不像是罗马一样,有大规模的常备军和完整战略防御体系。一座座土岗-城郭式城堡对平民百姓来说声势十足,但对于外来的侵略武装来说就是一盘散沙。

把掠夺变成常态化的维京人

生活在北欧的维京人在公元9世纪-11世纪先后入侵英国、法国、东欧、诺曼底公国等地区,一路上所向披靡如摧枯拉朽一般席卷整个千疮百孔的欧洲大陆'。

打又大不过,对于维京人的抢劫,欧洲各封建王国又是金钱贿赂又是割地封爵企图破财免灾,但都统统不好用。维京人还是感觉抢劫来得更干脆,把抢劫这件事情做的理直气壮,在这几百年的时光里,维京人的掠夺成为一件常态化的事情。

图片
图片

土岗-城郭式的城堡对维京人的入侵是没多大抵抗能力的,于是中世纪的封建主又想起了罗马人的建造技术。封建主要建造一个巨大的、坚固的、牢不可破的石头城堡,这种用罗马人的技术建造的石头城堡便称作“罗马式城堡”。

受到了维京人的刺激,坚固的罗马式城堡便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以法国的普瓦都地区为例,在维京人入侵之前的9世纪只有三座严格意义上城堡,等到了11世纪,普瓦都地区便有了39座像模像样的城堡了。

图片

波兰马尔堡

当维京人一来,中世纪的封建领主便可以非常快速的将粮食、牛羊、平民等物资转移到城堡里面进行防守,等维京人一撤,封建领主便可以把平民再放出来进行放牧、种植农作物等生产活动。

易守难攻的选址

首先在选址上,罗马式城堡可不像是土岗-城郭式城堡一样随随便便找个小土堆就完了。罗马式城堡要选在高山和大河附近。这两个地方有两个好处,第一,方便开采和运输建造城堡所用的石材,第二在地形上这两个地方都是易守难攻之地。

图片Burg Hochosterwitz 城堡
图片▲德国 霍恩佐勒恩城堡

如果是在大河边可以引河中之水作为护城河,且不怕敌军切断水源。在山顶的话,可以利用山路设置蜿蜒曲折的行进路线,层层设卡防御,居高临下占据有利的地形。

山顶城堡唯一需要担心的便是水源问题,所以要在城堡里面储存大量的水以备不时之需。有的封建主也会特别豪横得在山顶打一口深的井,解决用水问题。这种井有的有将近200米的深度。

图片德国萨克森城堡水井152米
图片▲法国Joux城堡水井147米

攻防兼备的塔楼与城墙

城堡的平面构成并不是规规矩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而是在四周修建有圆柱形的塔楼。突出的塔楼一方面扩大城堡守卫者的攻击范围,另一方面圆柱形的塔楼可以增加城堡与地面的受力面积,使城堡更加稳固。

有实力雄厚的封建领主,还会在城堡的外围多修建一层城墙,形成同轴式城堡的布局。第一道和第二道城墙之间被称作“外堡”。一旦敌人突破了第一道城门,外堡区域便形成了类似于瓮城的战斗效果,防守一方可以在两道城墙上对敌人进行合围,关门打狗。

图片

进攻城堡的一方往往会采取土工作业的方式,集中全力进攻和挖掘城堡的某一个墙角,墙角一旦发生坍塌,城堡便打开了缺口,进攻方便可如潮水一般得涌入。

而城堡的四周加入圆柱形的塔楼以后,不仅防守方便还可以集合兵力重点防守墙角,即使墙角坍塌了也不会产生缺口让敌方进入。

图片

德国 比辛根霍亨佐勒恩城堡

受制于当时的建造技术,罗马式城堡主楼和塔楼上的窗户非常小,但塔楼上的小窗户在遭遇攻击的时候可以转化箭塔使用,再加上城墙上凸起的箭垛加以辅助,便可以应对四面八方的入侵者。

如果敌人实在是太多,还可以在箭垛上加一道木构的战斗平台,对城门等薄弱区域进行重点关照。

图片
图片

领主的房间是战争的最后一道防线

罗马式城堡别看窗户非常小,但内部的空间却非常大,这是封建主在不过分损害城堡防御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得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加舒适。最下面一层是储藏室,用来储备生活和战略物资。中间一层是进行公共活动的大厅。最上面一层则是封建主的居所。

封建主将顶层作为居所有两方面考虑,第一:罗马式城堡的窗户非常小冬天阳光不充足房间里面非常冷,在顶层的话便可以开烟囱生壁炉,以此来取暖。第二:一旦敌军攻入城堡,顶层的房间便是最后一道防线。

图片
图片

城堡大多是狭窄的、顺时针螺旋状的楼梯。当战斗在城堡内打响时,顺时针的楼梯更有利于楼梯上方的防守方用右手挥舞兵器。

城堡的屋顶和每一层的地板采用木板制作完成,木板韧性足够而重量又非常轻,尽可能得减少对墙体的负荷,使整个建筑保持最坚固的状态。

图片

意大利圣皮埃尔城堡

冷兵器时代几乎无解的罗马式城堡

罗马式城堡出现之后,封建领主便可以高枕无忧了。对内统治百姓,城堡就是屯兵的场所,驻扎在城堡里面的骑士,可以迅速发兵到领地的每个角落,去镇压平民的反抗。遭遇外部入侵时,又可以利用平时的物资储备坚守不出,等敌军退去又可以继续出来作威作福。

图片
图片

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制式完备的罗马式城堡被正面突破的案例很少。城堡可以称得上是维护中世纪封建统治的神兵利器,因此欧洲城堡的数量非常多,就算到了现在,仅仅法国遗留的城堡就有超过一万座。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城堡,也象征着中世纪平民深深的无力感。

图片
图片

▲格拉斯星堡

哥特式城堡里的田园牧歌

在12、13世纪之后,随着封建战争逐渐远去,欧洲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在建筑领域产生了技术革新,工匠们在教堂的建造过程中,尝试用柱子和各种拱来作为建筑的骨架,因此产生了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形式。

图片

▲法国兰斯大教堂

哥特式教堂体态更轻盈、美观,柱子和拱的骨架形式解放了墙壁,开出了一个个大窗户,使建筑的通风和采光性能变得更好。很多封建领主在见识到哥特教堂以后,感觉自己阴暗的城堡简直像监狱一般。领主们便开始想着用新型哥特式的建造方式,改善一下自己的居住环境了。

图片

捷克布拉格城堡

在12、13世纪以后,很多新建的城堡便不再追求险要的山顶,而是将城堡修建在相对平坦的土地上。用作防御的圆柱形塔楼也开始快速缩小,有的甚至只有简单的装饰意义。

至于外堡区域多加一道的城墙和吊桥等额外防护措施,就干脆删减得一干二净。这样哥特式城堡就只保留了主楼的居住和生活功能,不再以战争的防御功能为第一驱动力了。城堡的主楼部分也将墙体变薄,在四周和屋顶尽可能多的开窗户,城堡里的生活也可以通透和充满阳光了。

图片

新天鹅堡

在人员安置上,封建主不再需要那么多的骑士驻扎其中,随时准备出动平乱。封建领主开始招募更多的平民作为仆役,享受生活了。仿佛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当年的蛮族也进化成了彬彬有礼的贵族。但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因为一只小小的老鼠,雄踞欧洲几百年的城堡便土崩瓦解了。

图片

一只老鼠的诱因,无敌城堡的末日黄昏

12、13世纪还算得上是中世纪欧洲比较幸福的一段时光。没有大的战乱,人口快速增长,更多的荒地被不断得开垦出来。但好景不长,到了14世纪中后期,随着一只老鼠得到来,便迅速将欧洲拖进了黑暗的深渊。

14、15世纪黑死病(鼠疫)席卷欧洲,因黑死病而死去的人最少占到了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急剧减少使封建领主城堡庄园里面的土地被大量荒废,死亡的威胁和长期没有自由的劳动,也使农民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

图片

▲《死亡的胜利》 老杨伯鲁盖尔

战争往往是时代的催化剂

封建领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却得不到实际收益,有的封建领主干脆将土地租给农民,自己收租金旱涝保收;还有的封建领主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而去发动战争。在死亡危机的笼罩下欧洲,烽烟四起,不仅领主与领主之间摩擦日益增多,最后更是上升到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英法百年战争,两个国家之间早有宿怨。黑死病爆发的初期,两个国家还停战了10年,但随着黑死病导致的物资匮乏,两个国家进行了更为激烈的战斗。

图片

在旷日持久的战争当中,国王开始不断增强自己的权力,他们首先依靠从中国传入的火枪和火炮技术建立自己的常备军,不再只是依靠封建主的骑士作为战争唯一的工具。为了维持这支军队的开支,又迫使国家建立统一的税收制度,将财政权力从地方重新收归中央。

经济基础的改变是根本

当战争尘埃落定,黑死病也逐渐消散之后,欧洲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租种土地的农民摆脱了城堡庄园经济的限制之后,不仅积极性更高且生产力快速发展,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还聚集到了城镇上开展手工业生产。由于人口的聚集小城镇,也慢慢进化为大的城市。土地不再是唯一的经济来源。

图片

▲布拉格城堡与周边的小镇

在战争中实力增长的国王也尝到了集权的好处,开始采用各种措施去打压封建领主,其中很重要的一步便是去摧毁封建领主的权力基础——城堡。

而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封建领主更想要用金钱购买城市中的各种商业品,而城堡庄园经济只能带他们原始的农作物和牛羊马匹。于是很多封建领主便干脆将城堡的大门一关,土地出租出去收取租金,搬到城市里面去享受舒适便捷的生活。

图片

 文艺复兴重镇,意大利佛罗伦萨

希腊罗马制度的复兴

当越来越多的城堡被放弃,曾经掌握暴力机器的封建主转变为城市中彬彬有礼的绅士贵族,中世纪便也随之终结了。国王的权力被不断加强,被遗弃了近千年的常备军、税收、官僚系统、议会制度等也被逐渐恢复,人民不再是封建主的私产,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也在逐步形成,欧洲各地的文艺复兴便开始了。

图片▲ 德国布朗库尔斯城堡
图片▲  苏格兰邓凡尼城堡

文艺复兴之后,依旧有很多的城堡被修建完成,但此时的城堡都只是王公贵族的行宫别院,中世纪时期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意义都已经丧失。看似坚不可摧的城堡,在一只老鼠引发的时代浪潮下,也终究被淹没得无声无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