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五十七岁的杜老师最近很有点反常:下班后不是像其他人那样急急火火地回家,买菜做饭,享受“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的温馨,而是呆坐在办公室里玩那种纸牌游戏。 杜老师其实压根儿就不会在电脑上玩游戏,那么火的“王者荣耀”,杜老师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更谈不上懂了。他能玩的那些游戏,就是电脑上随机装的最简单最不用技巧的纸牌游戏,或者就是那种叮叮咚咚碰彩球的游戏。大家都看得出来,杜老师不是在玩游戏,纯粹是在消磨时间。 于是,大家就心里很疑惑:剩不到三年时间就要退休的杜老师,这是咋的了呢? 学校里也有跟他差不多年龄的老师,有的比他早一两年退休,有的比他晚一两年退休,他们的心态很平和:“退休了,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旅游。平时接个孙子看个娃,不受时间约束了。” 杜老师不是这样的。他好像老是愁闷不已,给人感觉心里头似乎压着块石头似的,心境不开,愁眉不展。工作倒是没有什么影响,还是那么激情四溢的。就是下了讲台出了教室,立马人就有点蔫了下来。尤其临到下午下班前的时候,杜老师明显情绪就不一样了。用天气预报的术语说,就是“晴转阴,局部有小雨。” 杜老师的状况,引起了很多同事的关注和担心。杜老师这是咋的了呢,不会是遇到了什么解不开的疙瘩了么? 杜老师这一辈子,说起来其实挺励志的。当年学习很好,回回学校第一名,成了货真价实的家长嘴里面的“别人家的孩子”。每一次家长会结束,家长们都既羡慕又嫉妒地跟自家孩子说:“你看看人家杜满良,屋里可怜得锅里都没有吃的,学习咋就这么好的。你呢?咱们家是少你吃的了还是短你穿的了,你念书老是个抡秤锤的。” 对了,从杜老师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杜老师打小起就短吃的短穿的。那个时候,孩子们的名字往往包含着家人的期待和愿景。比如,闹饥荒的年代出生的人,名字里都有跟粮食有关的字:满良,余良,仓良,建良,屯良,以及满库,满仓,满屯。刚解放的时候,名字就更有意思了:建国,建设,建社,国庆,国良。那时候的名字,有着丰富的含义。 没办法,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杜老师显然是出生在一个吃不饱也穿不暖的家庭里。他们家不要说粮仓了,估计麦席包(陕西关中盛放粮食的竹席包)都没有。他的名字“满良”里,估计就是一家人最大的希望——屋子里的麦席包能满满儿的,不叫他们饿肚子。 杜老师就是这样饿着肚子,把书念得很好的。 好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上帝很偏心,给你的东西好像总没有别人那么多。可是,上帝又不偏心,他没有给你这个,一定要给你那个,叫大家都心里平衡。”上帝没有给杜老师吃饱肚子的东西,却给了他饱养精神的东西。他念书,很轻松,还很好。别的孩子回家就有现成的饭吃,他才自己烧火做饭,吃了饭还要替家里人洗锅。——老实巴交的父母亲,都是给人家看园子的,吃饭时间很紧张。 杜老师学习,都是自己想方设法挤出来的时间。时间久了,他就养成了自律的习惯。 由于学习成绩突出,杜老师参加的是特别优秀的学生才会有的机会——中师考试。按照杜老师的平时表现和真实成绩,杜老师是十拿九稳的。不光杜老师自己,就连学校老师们也这样认为。可是,偏偏事情出了意外:杜老师落榜了。——后来过了好多年,一件事情调查的时候,发现杜老师当年是给人顶包了:他的名额被一个领导熟人的娃用了。可惜没有一点门路的杜老师,就这样被关在了门外头。 那都是十多年后才知道的事情了。当时吧,对于杜老师这样的家庭境况,考不上学基本就没啥希望了。只能回家务农,帮家里人分担负担。 学校老师们觉得可惜,村里人也觉得可惜。就一致推荐杜老师来学校担任代理教师,就是当时所谓的“民办教师”。这样,杜老师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那个时候的教师,虽然说是不用下地出苦力干重体力活,但是生活其实是很清苦的。他又是民办身份,主要挣工分,一个月几块钱的补贴。偶尔逢年过节学校发点东西了,也有他的份儿。好在,他干的是自己热爱的事情,所以很精心。 到了二十六岁,在农村里都属于大龄青年的年龄的时候,家里人急了:“你看看人家那个谁,比你还小两岁,娃都抱怀里了。” 这个时候的杜老师,工作上已经被所有人认可了,但是说到婚姻问题,还真叫大家愁肠:有工作的姑娘,看不上老师,还不要说是个民办了。最后呢,村里王婶儿给牵线找了个长相不错的农村娃,就是没有工作。 杜老师家里人不介意,人家娃家境比他们的好,还有什么说的呢。这样,杜老师就成了家。 成了家的杜老师,更辛苦了。就是标准的当时人们嘴里的“一头沉”——他在外面上班,老婆在家里务农。 可惜的,杜老师这“一头沉”也太沉了:老婆手脚好好儿的,长得又那么水灵的,叫外人看了都觉得杜老师还可以,虽然说找了个没工作的,但是人还不错。 人都说,婚姻就像脚和鞋子的关系: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杜老师的鞋子,有点夹脚! 杜老师媳妇,啥都好,就是脾气不好,还有点懒。在家里啥活不干,人还不敢说。她说话就像山里头的猎户放枪呢,一出来一片子:“我在我妈家,啥都不用做。在你家就成了奴隶了么?” 杜老师看这样下去,惹得老人都不得安宁。就跟父母说不行咱分了家吧,少见面,少摩擦,减少麻烦。 可怜的杜老师,把一头沉给弄成了两头沉:常常是一上完课,就往家里跑,种地锄地收割。活生生地弄得他这个人民教师比个土不拉几的农民还辛苦。他上课的时候通常一个裤腿挽多高,学生们一看就知道他是刚从苞谷地里出来的,泥点点子粘得满裤腿。 民办转公办政策公布后,杜老师发了狠:连夜晚点灯熬油地复习课,争取把自己的身份转换成正式的,也就气长了。 也就是这些日子,老婆难得的动手做三顿饭,让他有了更多的复习时间。 杜老师毕竟底子好,民办转公办考试,一举成功。红本本下来那天,他激动得不得了。那一天,老婆破天荒地给他打了两个鸡蛋。——公办比民办好多了,民办一个月五六块钱,公办26块钱。重要的是,走在学校里,自己也敢挺直腰杆了。 这一点,对杜老师的意义更重大。尽管杜老师的教学成绩一直很好,可是民办身份让他很难受。就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勒得他头疼心疼。 成了公办,他长出一口气,人也精神了许多。同时,还把老婆娃接到学校宿舍,平时一家三口都吃住在学校里。周末回老家,把老婆和娃的地拾掇一下。 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成了公办的杜老师,学习的劲头更足了。他先是自学考了大专文凭,然后又函授读了本科。要不是老婆实在不给力的话,杜老师几乎要读了研究生。 话说娃一天天长大之后,老婆除了做饭,就没有啥事儿干了。无聊生麻烦。她就跟几个一样没工作的女人打麻将。刚开始,她们耍的小,五毛一块的,乐乐呵呵的,杜老师也不说什么,就当是让她寻开心的。 可是,耍钱这坏习气勾人魂呢。杜老师老婆耍着耍着上瘾了。尤其娃考上大学后,她按理可以找个工作,不为挣钱,就当是让自己生活规律。可她偏不,跟平时打麻将的那些没有工作的社会女人搅和惯了自由惯了,哪里受得了上班的约束呢? 以前,杜老师一两千块钱工资的时候,日子还可以。他们精打细算的,供娃上学上兴趣班。 杜老师的工资这些年涨了不少,现在到六七千了,反倒家里还有点紧张了。除了娃一个月1500块钱的生活费,他们也没有什么大的开支,可是呢,就是没钱。 杜老师有点不解,问老婆。老婆一蹦三尺高:“你就挣屁大那么点儿钱,我是把你的钱给吃了还是喝了?” 杜老师像挨了一闷棍,头晕目眩。后来,经打听,原来老婆现在跟那帮人打的是30,50的麻将。没念过书的农村出身的她,跟街道这些精得像猴子一样的人坐一起耍钱,用大家的话说,那简直是人家手里举着铁杈扎她这个鳖大头呢。就杜老师那么点儿工资,让这个败家娘们一天输五六百,不到二十天就差不多完了。 无论杜老师咋样忙乎,他们家都是个“月光光”。 现在的他老婆,简直就是两大一重:脾气大,赌瘾大,骂人的话重。她从来感觉不到自己是个十足的败家娘们儿,只怨杜老师一个月挣的钱少。她不拿自己跟人家比,但老是拿杜老师跟人家老汉比:“那谁,老汉是银行的,挣的钱任老婆随便买随便花,打牌从来不眨眼。那个谁,老汉是单位领导,工资基本都不用动。就你个瓷锤,光知道拿个死工资。” 杜老师时常给气得肚皮鼓得像青蛙。“把你个一分钱不挣的懒婆娘,还有嘴说别人?” 这些话,杜老师只能搁肚子里来回发泄。跟这样的农村女人已经搅和了三十多年了,他都实在疲乏得到家了。 现在呢,他几乎一分钟都不想在家里待。尤其越是到快退休的这些年,他心里还有一种惧怕:这以后不上班了,跟她在家里咋待呢? 看看时间已经快8:00了。学校里已经一片寂静,估摸门卫师傅收拾好东西,都要准备休息了,他才关了电脑走了出来。 起风了。初春的夜风里还略带点寒意。杜老师不紧不慢地在路灯下走着,街道上空空荡荡的,就像他的心里。明明春天已经马上来了,可是他的心里却有点冰冷的感觉。他不知道自己生活的春天还有多远。 ![]() |
|
来自: 新用户3134eDv6 > 《待分类》